第895章 形势危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听到船底下有人,一个个都是神情大紧,心里慌作一团。  

海浪本来就够让他们害怕的了,如果船底下还有人在捣乱…  

那就不仅仅是“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这么简单了。  

“哎呀!我们的船也漏水了,船底下有人,有人啊,你们看。”  

“现在怎么办?”  

“我们跳下去与他们拼了!否则我们的船都会被他们砸穿。”  

“可海浪这么大,我们水性不好,调到水底下,不是以卵击石吗?”  

大声尖叫的,急得团团转的,哭天喊地的,骂老天不长眼的…  

不一而足。  

当然像朱翊钧一样也有骂马栋的。  

差别只在于:朱翊钧是明目张胆地骂,而那些人是借着风浪所以谩骂声几近于被风浪所掩盖。  

在慌乱之中,紧张而又亢奋,什么规矩与教条都不起作用了。  

绝大部分人,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已经乱了,不知如何是好。  

关键还是在海上,想逃都逃不了。  

所以在许多人眼里,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朱翊钧的愤怒就更不用说了。  

最着急的是马栋,但准确地说也不能说是最着急,因为遇到这种事儿谁都着急,而且感觉责任最大。  

继续前行的命令是他下的,而因此杀了一个聒噪音的士兵,朱翊钧也是憋着气被他强势逼迫。  

如今遇到这茬儿,他焉能不急?死人只是呼吸之间的事了。  

船只本来就因为刚不久的海盗袭击而减少了将近一半,但人没死一半,这样就导致现在船上的人已经饱和了,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一乱,就更像一锅粥了。  

局面已经失控,以至于马栋大声吆喝都没卵子用了。  

“大家冷静!冷静!不要慌!”  

这种话,在这种情境之下,是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的。  

都已经危及到生命了,还有几个会冷静下来听指挥?  

当即就有人反对叫嚣起来:“马上要死了,让我们怎么冷静?”  

马栋也是没辙。  

海浪来袭是自然因素,不可预料也无法防备;船底下又有人,也不知是海盗还是倭寇,跳到海里与他们拼命,的确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怎么办呢?  

海浪还好,只要不掀翻船只,大可等它停下来。  

可船底下的人怎么应付?更要命的是不断有船底被击穿,开始漏水了,这样下去,不需多久,即便没有海浪,船只也要下沉了…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大家葬送海底吗?  

马栋站在船头最高处,一个海浪撞击船身,直接将他撂倒。  

他接着爬起来再次站到最高处,又是一个海浪迎面而来。  

船只震荡得如同一酩酊醉汉。  

但这次马栋没有倒下,因为他以手中刀做支撑,刀尖已插到船舷上。  

又待一个海浪过去。  

马栋使出吃奶的力气大声吆喝:“船底下的人听着,你们不是要抢金银珠宝吗?我们给你,通通给你。”  

然而,现场太乱喧嚣声太大,别说传到水底下,就是稍远处的船只上的人都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好在与他距离较近的士兵都听清楚了,也立即明白马栋之意。  

船底下的人,无论是海盗,还是倭寇,无非都是为钱财而来嘛,那就给他们,金银珠宝没了就没了,这时候人命要紧啊,活着才是真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算什么?  

比起生命,钱财连个屁都算不上。  

于是乎,听清楚了马栋的话的那些人,思想出奇的一致。  

不仅思想一致,就是说出的话都像是经过训练似的,惊人的相同。  

“船底下的人听着,你们不是要抢金银珠宝吗?我们给你,通通给你。”  

一个字儿不差,整齐划一。  

人多力量大,声振寰宇。  

世间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为齐心协力的一次了。  

原来在危及生命的时刻,每个人体内的潜能自己都难以想象。  

这是马栋情急之下想到的办法。  

海浪不可控,对它没有办法,但对船底下的人应该有办法。  

能够帮助马栋吆喝的人,肯定也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理儿。  

首先要对付船底下的人。  

如果选择与他们船底下对战,肯定要跳水,且不说有多少人敢跳下去,成功几近渺茫,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最好的办法是将船上值钱的东西都给他们,那不就不招贼的惦记了?  

然而,怎样才能将金银珠宝送到他们手上呢?扔到海里肯定不行。  

情急之下,马栋又吆喝道:  

“大家动手,将船上值钱的东西都汇聚在一起,然后放到一个船上。”  

基本上都明白马栋这么做的目的。  

可却遭到朱翊钧的反对。  

一来,他心里有气,就是想与马栋唱反调;二来,他喜欢钱财,实在不舍得;再者,想到如果将钱财全部都拱手送人,那到了东番怎么办?  

“马将军,番王爷执意不肯散财。”士兵向马栋汇报道。  

马栋只好自己去了。  

见朱翊钧死死抱着两大箱子,看见他进来,又是破口大骂。  

马栋只得恳请央求:“番王爷,眼下形势危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钱财乃身外之物,还是给他们吧。”  

“滚!”朱翊钧气不打一处来,歇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