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要变天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仙儿,老大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张静修已经等不及了。  

他这些天一直与胡逸仙在一起。  

一方面是胡逸仙总跟着他,另一方面他也看看胡逸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可发现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唯独一点,就是从胡逸仙嘴里时不时地冒出来一句话,准得如同他亲身经历见过一样,很特么神奇。  

比如他对张静修说,以你之前的家世,怎会找一位风尘女子为妻?  

先不管这句话问得合不合适,关键胡逸仙刚来,除了与李之怿说过话,就是与张静修了,只见过秦涵茜一面,连一句话都没说,怎么看出秦涵茜曾经是一位风尘中的女子?  

张静修还特意问过,可朱翊镠也不会告诉他这个啊!  

如果这还不叫神奇,还有更为神奇的,他对张静修说,如果你爹没死还活着的话,定会与你老大成为好朋友,这叫英雄惜英雄…紧接着看似莫名其妙地问一句:你爹真死了吗?  

张居正过世,乃天下皆知,他竟然问这个?还这样问?  

搞得好像故意套话似的,关键朱翊镠不可能告诉他这个啊!  

这一点张静修十分确定。  

要知道这消息连他都瞒着呢,要不是他留心,暗中跟踪游七,发现了这个秘密,到现在仍不知情。  

他五个哥哥都已经发配边疆了,现在不也是不知情吗?  

以致于张静修怀疑,这个胡逸仙已经料到他爹仍活着。  

只是这一点不好求证,所以当胡逸仙问时,张静修也只能抛过去一个大白眼,而胡逸仙回之一笑。  

张静修还发现胡逸仙来到江陵城嘴里总喜欢念叨一句话:要变天了。  

问他变什么天,他又不肯说。  

跟着张静修整天也是无所事事,哪里称得上是朱氏集团的总顾问?  

撇开时不时冒出来的一句话,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来骗吃骗喝的。  

这不,张静修问朱翊镠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开始之乎者也。  

“我说马上能回来就马上能回来,可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他又没告诉我。即便告诉我,保不齐路上还会出什么岔子给耽搁了呢,是不是?”  

气得张静修只能翻白眼:“屁话,你这说了半天等于没说。”  

“本来你就不该这样问。你老大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他能回来,而且会很快。”  

“吊人胃口,你还真是个大仙儿。”张静修也只能奚落道。  

可胡逸仙该笑笑,毫不在意,嘴里念叨着:“要变天了。”  

人很随和,没有那么多的事儿。  

张静修对此很满意,不然也不会天天让胡逸仙像跟屁虫似的跟着他。  

既然不知道朱翊镠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江陵城,那也只能安心等候了。  

江陵城的张大学士府已经彻底不复存在了,改为朱氏集团总部。  

这好像是必然。  

毕竟原张大学士府的一切,基本上都划到朱翊镠的名下,而朱氏集团设在这里,顺理成章自然改作集团总部。  

只是在外界看来,都以为万历皇帝对朱翊镠实在好得不像样了,可谁知私底下却将朱翊镠抓起来了呢?  

这天大半夜,朱翊镠回来了。  

没错,回到久别的张大学士府,也就是如今的朱氏集团总部。  

因为是大半夜,回来后只向李之怿报了一声平安,便匆匆进了密室。  

他知道密室中除了张居正,应该还有冯保与潘季驯。  

潘季驯是他让来的,而冯保没有更好的立足之地。  

三老都还没有睡。  

老年人通常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可对于张居正、冯保、潘季驯而言,他们三个像是第二春来临,浑身充满了力量。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紧张所致。  

这种事儿谁能不紧张?  

其实不就是造反吗?只不过他们选择的路很别致而已,推已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的朱翊镠上位,而谋划者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见朱翊镠安全回来,三老都是喜不自禁站起来称好。  

寒暄几句后,朱翊镠感慨地道:“险些回不来了呀!”  

继而将在京城遇到的重要事情一五一十叙说一遍。  

最后的重点当然落在万历皇帝暗中指使张鲸,派东厂的人马抓他回去,坚决不允许他离开京城。  

“那潞王爷为何脱身回来了呢?”冯保迫不及待地问道。  

他曾提督东厂,自然知道东厂的厉害,想从东厂手里逃脱,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翊镠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得意的劲儿:“不是有个好徒弟吗?”  

“张鲸?”冯保诧异地道,“万一,他就不怕皇帝怪罪吗?”  

“如今,小鲸比起当初的伴伴还要风光呢。”朱翊镠笑道。  

原来,张鲸派出东厂两波人马,确实有一波赶上了朱翊镠。  

可朱翊镠事先已经想到,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是从万历皇帝择取的“替僧”一事中得到的启发。  

万历皇帝不是找了一位“替僧”为他念经诵佛积攒功德吗?  

朱翊镠也能找到一位替身。其实替身的概念于他而言太熟悉不过。  

万历皇帝不是要秘密抓他吗?  

那让替身完成好了。  

所以,张鲸抓回去的并不是朱翊镠本人,而是朱翊镠的替身。  

此情张鲸当然知悉。  

可朱翊镠相信张鲸这大弟子的演技与能力,替身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