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博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太后虽然气场强大,可因为万历皇帝有备而来,所以他也没有被吓着,依旧按照他原有的思路回道:“娘,孩儿只是试图想改变。”  

“你想改变?你知不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既然你提到这个,那娘就与你好好说说,张先生当初为何弃用海瑞那样的官员。”  

李太后一本正经,话语中充满了责备与不满的口吻。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因上疏讥讽世宗皇帝,也就是你爷爷迷恋方术生活奢华而被打入死牢。当时严嵩揣摩你爷爷的心思,让大理寺从严审理,结果将海瑞问成死罪!  

“奏本到了你爷爷手上,大概是你爷爷顾忌到天下舆情,所以他一直未曾批准,海瑞就这样被关在天牢里。其后不久,你爷爷大行,严嵩劣迹败露,当时徐阶接任首辅。  

“待你父亲登基,大赦天下,海瑞被释放,官复原职。后来徐阶不但给海瑞平了反,还给他官升两级,从一名六品主事升到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外放应天巡抚。  

“可是,这位海青天到任后,升衙断案,却完全是意气用事。民间官司到他手里,压根不问青红皂白是非曲直,总是有钱人败诉吃亏。  

“催缴赋税也是一样的,穷苦小民交不起一律免除,其欠额分摊到富户头上去。因此弄得地方缙绅怨声载道,不到两年时间,富室商贾大户纷纷举家迁徙他乡以避祸。  

“应天,可是膏腴之地啊,辖区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天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及广德州,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在他手上,居然呈现出经济萧条之势,赋税更是骤然大减。  

“还有,官员出行,朝廷可是有规定的扈从仪仗,这本是纲纪所定,官家的体面嘛。海瑞倒好,也嫌这个劳民伤财一律免掉,出门只骑一头驴子,带一个差人,这让同僚怎么做?  

“所以与他同在应天府为官的,一个个都与他结怨生恨,巴不得他走,一任未满,弹劾他的奏疏满天飞,负气之下他只好挂冠而去。  

“论人品,我承认海瑞清正廉明无懈可击;论做官,他却不懂变通之道,更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浅白之理。张先生常说,做人与做官不同。  

“做人必须将操守气节,而做官首先要讲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倘若野有饿莩,纵然你一日三餐喝菜汤喝粥,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倘若你每一顿饭都是山珍海味,而民间也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那你依然会是一个万民拥戴的好官。是不是?  

“这就是张先生在世时坚决弃用海瑞的原因,你给他官复原职,他仍然不能造福一方。所以张先生当初干脆让他悠游林下,这样保全了他的清廉名节,让千秋后世都奉他为清官楷模,对他对朝廷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这一番话虽然很长,但李太后有感而发如数家珍一般,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作任何的停顿。  

万历皇帝听了目瞪口呆,其中的道理让他回味咀嚼了半天,许久后,他才讷讷地道:“可是娘,这样做,肯定会得罪天下清廉的官员。”  

李太后反问道:“跟随张先生十年,难道钧儿还不明白,多用循吏少用清流正是张先生的用人之道吗?”  

最近几年,每当听李太后饱含热情地提及“张先生”时,万历皇帝心中都感觉有一根刺儿在扎他。  

扎得多了,不知不觉中他就有一股反抗的潜意识在作怪,以致于偶尔也敢顶撞李太后:“但张先生的用人之道也不见得就是真理啊!”  

李太后脸色一沉,斥道:“你难道想全盘否定张先生吗?”  

万历皇帝摇头:“娘,孩儿没有。”  

“没有最好了。倘若你真有如此的想法,娘劝你趁早打消念头,否则娘想帮你都来不及了。”  

见李太后越说越来气,陈太后调解道:“好了好了,妹妹也不要生气,钧儿都已经是当爹的人了,应该知道把握分寸的。冯公公,快去看看,戏曲下半场要开始了没有?”  

此时休息室里只有陈太后、李太后、王皇后和冯保这几个人。  

李太后与万历皇帝争辩,冯保肯定不敢作声。他也不想作声。  

王皇后与陈太后一样,也是一向不参与政事,所以保持沉默。  

出来劝的只有陈太后。  

冯保答应一声便出去了。  

休息间里母子俩的博弈依然继续。  

冯保刚一出来,便被武清侯、定远侯、定西侯、驸马都尉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他们听见李太后与万历皇帝起了争执。想着不是来看戏图个乐子吗?怎么还吵起来了呢?  

冯保叹了口气,轻轻地解释道:“万岁爷罢黜潘晟、起用海瑞与邱橓,是背着太后娘娘作出的决定。得知此情,太后娘娘当然生气呀!”  

一石激起千层浪——  

“背着太后娘娘?我还以为陛下提前知会过太后娘娘呢?”  

“太后娘娘好像没有完全放权给陛下吧?为什么不商量一下?”  

“你也不想想,倘若商量,太后娘娘会同意吗?”  

“也是哈,张先生生前那么讨厌像海瑞、邱橓那样的官员。”  

“陛下这么做,到底要对天下官员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冯保解释一句后,就懒得掺和这帮人的议论,跑去叫开戏。  

《鸣凤记》下半场接着演,但李太后已经没有刚才的心情。  

虽然她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