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真爱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太后不顾世人非议,如此“仗义”的行为,令冯保大为感动。  

第二天一大清早,冯保便带着一队人马出发了。  

除了自己府上的大管家徐爵,他没有知会朝中其他任何大臣。  

但他要去江陵代李太后祭拜张居正的消息当天就被传开了。  

各种各样意见的人都有。  

有人很惊诧:“真是奇了怪,冯公公怎么突然说走就走了呀?”  

之所以诧异,是因为此举并不在万历皇帝计划之内,对张居正施行最高规格的国葬大礼,没有说由冯保代替李太后赶到江陵去祭拜张居正。  

也有人自以为很聪明:“那还用问吗?冯公公如此着急,说走就走,不就是因为最近有人弹劾他吗?所以才想着去避避风头——这也是太后娘娘的动机所在——保护冯公公。”  

“保护冯公公?怎么说?”  

“这还不简单?冯公公被言官疯狂的弹劾,是事实吧?被弹劾了,是不是就要追究责任、接受惩罚?而冯公公这时候在李太后的旨意下选择离开,等冯公公回来,对他的弹劾起不到作用了。这还不是故意保护冯公公吗?”  

“也是哈!”  

这么一说,那一部分人信了,认为李太后就是在保护冯保,所以才叫冯保突然去江陵城祭拜张居正。  

这样一想,李太后这边好像,确实能够解释过去。  

可问题来了,万历皇帝那边呢?显然冯保突然离开并没有提前与万历皇帝商量来着。与朱翊镠当日秘密离京,似乎如出一辙。  

当然,这世上总有不嫌事儿大、想抱着大西瓜旁边儿啃的人。  

他们的关注点不再围绕着冯保,而在李太后与张居正的暧昧关系。  

“李太后娘娘对张居正可真叫一个爱啊,特意派冯公公去一趟江陵!”  

“慈圣太后娘娘对张居正的情…咱又不是第一次听说,尤其是皇宫里头,谁不知道这事儿?都知道从前无论李太后有多不开心,只要提及张居正,他的怒意就会马上消失。这次祭拜张居正,竟然派大内主管冯公公去江陵,也不怕闲言闲语,果然是真爱啊!”  

当万历皇帝得知此情时,当即怒气冲冲地跳了起来。  

气得他鼻子冒烟儿。  

“什么意思?大伴忽然离开,居然又不知会一声,难道朕这个皇帝还是一个仍人摆布的傀儡?”  

万历皇帝一生气,什么话都敢说。  

张鲸当时也在。  

对于冯保的忽然离开,他是真的感到高兴啊!一方面,这一离开,意味着冯保将失去部分力量;另一方面,冯保的离开,意味着与万历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张鲸当然高兴。这可是一个超越冯保的绝佳时机啊!  

只要能把握好机会,顶替冯保的可能性还是大大的…  

瞧,万历皇帝生气的模样,啧,张鲸表面平静,内心欢喜的不行。  

所以当万历皇帝愤怒地说自己是个傀儡皇帝时,他也没有认真听到。  

只觉得冯保这步棋下得抬臭了!  

“张鲸——”  

万历皇帝见张鲸没有搭理他,正在愣愣出神,也不知那家伙到底想啥,忽然大喝一声。  

“万岁爷。”  

张鲸吓得浑身一颤,连忙答道。  

“你在想什么?”李太后斥道。  

“万岁爷,奴婢在想冯公公这次太自以为是了,居然不辞而别,他将万岁爷太不放心上了!”  

张鲸索性添一把火。  

万历皇帝哼了一声,然后不甘心地道:“朕生气归生气,可大伴这次是娘亲授意下的。能有什么办法?恨只恨大伴最近老背着朕干事儿。”  

张鲸本想说:他是不是不想继续担任司礼监掌印了?  

可转念一想,这种话由他主动说出口不好。  

所以临时改口道:“万岁爷,谁让冯公公是太后娘娘的第一心腹?而冯公公南下的决定也得到太后娘娘的响应。不过,万岁爷请放心,随着娘娘逐渐将皇权交到您的手上,冯公公早已经蹦跶不起来了。”  

万历皇帝又道:“张鲸你说,趁大伴不在,咱解除他的司礼监掌印之职,你以为如何?”  

张鲸一下子怔愣住了,也不知道万历皇帝是否认真?  

因此他谨慎地回道:“万岁爷,其实解除冯公公司礼监掌印之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关键要过太后娘娘那关。如果李太后不反对,自然水到渠成;当然呢,如果万岁爷胆儿大,太后娘娘那关也容易得很。”  

万历皇帝点点头,办法张鲸之前说过,可以不通过李太后,就能达到解除冯保职务的目的。  

如今,冯保人已经离开京城,机会是不是来了?  

一念及此。  

万历皇帝忽然喊了一声:“张鲸。”  

张鲸不由得一个激灵,然后笑呵呵地道:“万岁爷,对此事您想作会处置?”  

万历皇帝摇了摇头,无奈地道:“处置?怎么处置?大伴可是遵循娘亲的旨意,朕若处置大伴,让娘亲怎么想?置娘亲于何地?”  

张鲸为了达到目的,如是般道:“可万岁爷,冯公公这次太目中无人了!尽管她是得到娘娘的旨意南下,可他离开之前,为什么不跟万岁爷道别,做一番解释呢?况且,奴婢还怀疑,怀疑…”  

“你怀疑什么?”  

“奴婢怀疑,冯公公南下,或许根本就不是太后娘娘的主意,而是冯公公他自己的主意。”  

万历皇帝神情一紧,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