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谈判归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内阁的反应很快,关于李太后与万历皇帝(但其实是朱翊镠)的决定第一时间登了邸报。  

邸报上对张居正这次手术做了一个解释说明,可内容简短,基本与李太后在慈宁宫吩咐冯保的那段话大同小异。  

然而,对于压根儿无法接触到张居正的绝大部分官员和所有民众来说,这个信息量还远远不够,与他们的关注度不成正比,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甚至还有些人表示怀疑。  

“手术真的成功了吗?切割如此容易?当初胡诚太医为什么还吓得半死,甚至装疯卖傻?”  

“首辅大人的病情真是有所好转吗?那张大学士府为什么还要高度戒备不让人进呢?”  

“还有啊,继续在家修养,到底需要多久?关键是,以首辅大人的性子根本闲不住啊!”  

“…”  

诸如此类的疑问不在少数。  

当然,任何一个世界都不乏理智、冷静的声音。  

“手术后需要静养,本来就该高度戒备啊,这操作没问题。”  

“而且,刚一做完手术,谁敢断定马上就能痊愈?”  

“首辅大人是闲不住的性子,可经历过一场大病之后,也许原来的很多认识都改变了呢!”  

“任何人在病痛,甚至生死面前都微不足道,一旦熬过来,心灵的天空指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蓝。”  

“…”  

时间是最好的武器。  

再多的议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都会趋于平淡。  

朱翊镠早就意识到了,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满足万历老兄的夙愿,而是为了救张居正。只是朱翊镠这番苦心…估计没几个人能懂。  

二月就那样结束了。  

迎来有喜有悲的三月。  

三月头一件大事就是为万历皇帝甄选嫔妃。  

目标:九个。  

李太后与冯保已经确定好,张居正也点头同意了。  

如同历史剧本一样。  

但不一样的是王淑蓉会占一个名额,郑妙谨也已经不再是历史上那个真香的郑贵妃了。  

朱翊镠无比期待,但要说不担心那特么是骗人的。  

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这种元气大伤的悲剧事件,朱翊镠肯定会想方设法避免。  

至于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现在他还说不上话。  

也不敢瞎说。  

至少得等到张居正康复还朝视事。要不然,他真担心自己哪天小命不保,吃了不该吃的狗屁药丸或无故落水身亡…  

这种事儿,在大明皇室的子孙身上可谓屡见不鲜,可得悠着点。  

进入三月,当京官尚未从张居正的手术热度中冷却下来,翰林院侍读曾朝节就回来了。  

这下,热度瞬间被分走一半。  

一来,三娘子关系着北部边防的安稳,事关重大。“庚戌之变”就是土默特部挑动的,不过二十三年前的事,许多官员还历历在目。  

二来,这是朱翊镠蹦跶掺和的结果,如此重大且有极高难度的谈判,他居然一定要派曾朝节这个曾经弹劾过他的侍读而不是其他重臣去。  

而且在京官中也已经传开,派曾朝节去就派他去吧,都知道曾朝节口才好,可派去又不让说一句话…这叫哪门子谈判?视若儿戏吗?  

任谁都觉得这瓜好大!  

如今曾朝节回京了,当然都想知道谈判的结果。  

更有甚者,想看看朱翊镠到底将如何折腾、报复曾朝节。  

回来这天,万历皇帝正在西暖阁阅览奏疏,秉笔太监张鲸陪同。  

因为谈判任务难度巨大,谁也没想到曾朝节竟回来这么快。  

当万历皇帝和张鲸听到内侍“启禀万岁爷,曾朝节侍读谈判回京”的通报时,不由得神情一紧。  

谈崩了吗?  

万历皇帝连忙吩咐道:“快,快快有请!”  

“传曾朝节入阁觐见——”  

随着内侍的传唤声,只见曾朝节阔步而入。  

“臣曾朝节叩见陛下!”  

“平身。”万历皇帝赐了座,全神贯注,迫不及待地问道,“曾侍读快说,这次谈判如何?”  

张鲸同样盯着,他比万历皇帝看起来还要关心。  

曾朝节朗声说道:“陛下,微臣并未与三娘子说一句话…”  

“什么?”万历皇帝大惊。  

曾朝节忙道:“陛下莫急,虽然微臣并未与三娘子说话,但吴兑大人成功说服了三娘子。”  

“太好了,快说。”万历皇帝又瞬间由惊转喜。  

张鲸的心却凉了半截,不过他倒是不敢表现出来。  

曾朝节慷慨激昂,这时候才表现出他的本色:“陛下,在吴兑大人的劝说下,三娘子为顾全大局,当然也是出于对本朝的尊重,最终同意与她继子黄台吉成婚。此时,三娘子已率领精兵回到土默特部,北方局势可定也!”  

“好!好!”万历皇帝大喜,“曾侍读,此行你立有大功,朕将重重有赏。”  

“陛下!”曾朝节汗颜,惭愧无比地道,“微臣此行,与三娘子一句话都没搭上,实无寸铁之功,岂敢言赏?”  

“朕说有就有。”万历皇帝霸气地道,“况且你想过没有?倘若你说手无寸铁之功,那如何向朕的皇弟交代?”  

“这…”曾朝节登时无语。  

是啊!他若说自己无功,那岂不是也否定潞王爷的功劳?  

想到这儿,再联想到朱翊镠的表现,曾朝节补充道:  

“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