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请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当然了!”  

高丽国太子有些不满的说着:  

“郡主的命,要比本小王的命金贵的多…”  

“微臣…”  

高丽使臣刚说一个开头,就再次被太子打断。  

“算了,不要说了!”  

高丽太子重新来到了公孙大人的身边,毫不客气的吩咐着:  

“府尹!”  

“在!”  

“我给你三天的时间,你一定要把那帮刺客抓回来,否则的话,小心你的脑袋。”  

“一定一定!”  

公孙大人一脸谦卑的说着:  

“我已经派人去捉拿刺客。太子先休息,下官在本府准备了酒宴,为太子洗尘,到时候一定尽兴,尽兴。”  

“哼!”  

高丽国太子并没有打算给这个面子,冷哼一声。  

“再说吧。”  

见高丽国太子带着使臣要离开会客厅,公孙大人一脸谄媚的笑容。  

“慢走,慢走,好走,好走!”  

“晚上尽兴,尽兴!”  

在高丽人的鄙视目光之下,将他们送出了会客厅。  

包拯和公孙策等人对公孙大人的行为,那都是相当的不满。  

等到他们走了之后,包拯,林铭,公孙策他们也换到了一个偏厅,坐在那里,等待着事情的结果。  

很快,陆捕头走了进来,对着公孙大人说着。  

“大人,朴将军和那三千仪仗兵,已经安排好,驻扎在城外。”  

公孙大人点了点头,算是了却了一件事情。  

这三千仪仗兵是跟着高丽国太子一起来的!  

如今这个情况,必然是要让他们满意而归才行,否则…  

光是想一想这个事情,公孙大人都多少是有几分头疼。  

其实他刚知道高丽人要从他们庐州经过的时候,他就是格外的头疼。  

怕的就是今天这个事情会发生!  

为此,也做了一定的防备措施!  

可惜,哪怕是在他各种严密的措施之下,依然也还是有一定疏忽的地方,这刺客还是出现…  

“好,行啦,行啦…”  

公孙大人这才将目光放到了包拯等人的身上,直接说道:  

“今天我找你们来,是要推断一下,这些刺客他们究竟是谁呢?!”  

“是!”  

陆捕头答应了一声,跟着坐了下来。  

沈良和公孙策那边在研究着刺客留下的飞镖。  

林铭站在一旁,只是观察着他们。  

他心中清楚,和今天这个刺客相比较,晚上太子被刺杀,才是真正的大事。  

现在这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开胃菜而已!  

根本不用在这里太过的重视!  

也没有必要对包拯进行太多的提点。  

沈良拿着飞镖,在那里首先分析着:  

“这些镖的形状和重量都完全一样,每一支都是五两重,打进体内不死也得重伤啊!看来这帮刺客是有备而来!”  

林铭随意的看了看他们的那飞镖。  

实际上,这刺客林铭真想要将他们找出来的话,也是相当简单的事情,他是带着造化神眼的!  

造化神眼发动之下,只要让林铭再见到对方!  

哪怕对方没有蒙面,他也一样是能够看到对方的介绍信息,知道对方就是刺客的。  

可这刺客的事情,林铭并不打算在这里参言的。  

包拯经过了观察,也在这里说着自己的想法。  

“而且,这每支镖上都染了剧毒的孔雀胆汁,见血封喉,中者即死。说明,对方是一定要置高丽太子于死地!究竟是什么人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  

公孙策拿过了一个水杯,接着开口。  

“朝中有对高丽主战主和两派,主和派以八贤王为首,主张联合高丽抗辽,这次婚姻也是由他促成的,主战派以庞太师为首,主张对高丽用兵,显示国威,令四邻不敢犯宋。如果这次婚事失败,对主战派最有利!”  

沈良点了点头,继续补充着: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大辽人。如果我们大宋和高丽结盟,那大辽南侵就会有所顾虑…”  

林铭看着感觉不无好笑。  

这沈良这个大辽人在这里一本正经的分析着他们大辽的事情。  

让别人看了,还真的就会以为他是一个大宋人。  

真心实意的是在这里为大宋出谋划策一样!  

这也不怪包拯,在有证据之前,根本没有怀疑过沈良!  

实在是对方在这里伪装的太好了。  

根本没有任何一点踪迹,能够发现对方是大辽人的证据。  

陆捕头一样是在一旁开口。  

“据我所知,有一些宋人对高丽表面和亲表示不满,实则勒索…”  

陆捕头还没有分析完,公孙大人已然一掌拍在了桌子上,站了起来,连续说着:  

“够了,够了,够了…”  

沈良和陆捕头停止了分析,站了起来。  

“我不是要你们分析,我是要你们捉到刺客!无论如何,你们要带齐庐州人马,把整个庐州城搜个遍,只要有可疑的,都要给我捉回来!宁枉勿纵!如果再出事,我的乌纱就保不住了!还不快去?!”  

公孙大人吩咐了一声。  

陆捕头和沈良两个人一抱拳,答应了下来。  

“是!”  

公孙大人也走到了门前,轻叹一声,转头对包拯说道:  

“包兄弟,你一向跟着你娘去验尸,也为本府破了不少案,你聪明过人,这次你一定要帮这个忙啊!”  

“伯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