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神剑斩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名在黑暗的狭长的岩壁通道内,行走了大约有一个时辰了,依旧没有找到洗剑池的所在,反而是很多地方的岩壁发生了严重的坍塌,有可能是无名刚才和风中捉刀战斗时所产生的余波导致的。  

一时间,无名也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无名脑海中回忆着刚才在使用鬼破那一招时,他在压缩剑气的同时,所感受到来自这甬道深处的共振,那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真实。  

难道...  

无名想到这里,看到自己尚未恢复的伤势,如果自己在这种状态下,再次强行使用超越体能极限的招式,他的身体即使不崩溃也会留下不可挽回的创伤。  

想明白这一项之后,无名就地盘膝疗伤...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无名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全身的伤势已经全部好了,自己内功修为没有倒退反而比之前更加浑厚了一些。  

也只有无名这样的怪胎才是这样,每一次的武学精进都需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超越体能极限的战斗。  

不过,无名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泄气,反而更加喜欢这样。通过战斗来完善自己的不足,这是通往强者之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无名享受过程,欣然接受由此而带来的结果。  

无名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一阵劈啪作响之后,全身上下传来一阵妙不可言的舒爽。  

‘呼’  

无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眼中放着精光,直视前方那不知尽头在何处的黑暗幽深而又狭长的岩壁甬道。  

‘无名起剑’  

一道充满磁性的声音从无名嘴中吐出,手中的无名剑应声而出,漂浮在无名的面前。无名剑指指尖轻轻的点在剑锋上,一道浑厚的剑气注入到剑中。  

随即,无名熟练的压缩那道剑气,在压缩的那一瞬间,无名再一次清晰的感受到了那种感觉奇妙的共振感,仿佛冥冥中有人在指引着无名通向这条狭长甬道的尽头。  

这一次和之前的共振唯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共振的强度比之前清晰了很多,也明确了很多。  

这就意味着,无名所走的方向是没有错的,只是他现在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  

确认了这一点之后,无名脸上挂上了淡淡的微笑,三步当做两步走,快速的奔向甬道深处。  

.......  

铸剑宫大殿之上,一名身穿黑色龙袍,头戴王冠,长相俊秀,身材高大的青年负手立于高台之上,眉宇间透露着一股不怒自威的王霸之气。青年的名字叫着勾践,越国的王,是镇国八剑锻造提议最忠实的支持者。  

勾践那自信不容置疑的虎目朝着大殿之内环视一周之后,道:  

“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  

孟尝君率先开口,道:  

“启禀我王,越呈身为太傅,又是铸剑宫之主,却擅自做主为一名毫不相干的外人强行开启了通往洗剑池的通道。”  

勾践虎目看向越呈,道:  

“太傅,王叔说的是否属实?”  

越呈跪趴在地上,义正言辞的道:  

“回禀我王,孟尝君所说属实。请王上降罪!”  

勾践大手一甩,道:  

“此事就此罢了,以后都不许再提起!王叔和太傅两人为国之栋梁,就如同寡人的左右手一样。王叔,太傅以为如何?”  

孟尝君对自己的侄子还是很了解的,他只要决定的事情,谁都无法改变。想明白这点的孟尝君顺着勾践给的台阶就下了,道:  

“一切由王决断。”  

越呈再拜顿首,道:  

“谨遵我王旨意!”  

越王勾践屏退了所有侍卫,大殿之上只剩下他,孟尝君以及越呈三人。勾践在确认大殿之内没有人了,这才表情变的严肃起来,道:  

“这会稽山在上古时代就是帝都的这件事,两位应该有所耳闻吧!”  

越呈如实的回答道:  

“是三皇五帝中,大禹帝尊的都城所在,帝尊的万载寿寝就在会稽山南边。王上为何突然提起这古老的往事?”  

“唉”  

勾践长长的叹息了一声,道:  

“不是寡人想要提起,而是想告诉你们一件不为人知的往事。”  

孟尝君和越呈平时两个互相不对付的人此刻相视一眼,安静的听着勾践的解说。  

“大禹帝尊因治水有大功于天下,被天下各部落首领推举做了帝尊,奠定了夏朝开始家天下的基础。而后合天下五金而铸九鼎,分别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九鼎铸成,为之以镇华夏气运,永世不衰,万古长存。  

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奇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传闻大禹帝尊在治水时斩杀了无数引发水灾的真龙以及猛兽,历时十三年,最终才成功的讲所有河道疏通,让其顺畅的流向大海。”  

越呈越听越觉得神乎其能,不解的问道:  

“王上,为何提起九鼎的来历?”  

勾践语气平淡的说道:  

“爱卿,不要着急,听寡人慢慢道来。”  

越呈退至一旁,不在开口说话,勾践见状再次说道:  

“大禹帝尊有一柄斩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