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屠尽、缴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将军令!”  

“火烧营帐,一个不留!”  

夜晚。  

赫兰湖旁。  

陈无数一声令下,率先将一支火把抛入匈奴营帐。  

旋即,魏长羡策马带着一百骑卒,高举火把冲进部落当中。  

呼呼呼。  

一支支火把甩下,把白色的匈奴大帐点燃。  

匈奴族的妇孺们满脸麻木,站在营帐外,望着火光冲起,眼神充满绝望。  

其实,刚刚陈无数已经带着人马冲进营帐一次,并且下令让士卒把部落里的牛羊赶走,再让匈奴族妇孺们全部走出营帐。  

足足近万人像牛羊一般聚集在草地上,却比牛羊还要乖巧。  

随后,他带着战利品离开营地。  

孺们麻木的脸上出现喜色,仿佛看见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随着火光烧起,希望又被变成绝望。  

赫兰湖旁火光越来越盛,许许多多的匈奴人被烧死。  

作为赫兰部的水源之地,这里是赫兰族人口中的“圣母”。  

今夜“圣母”与“孩子”,都将在一把大火下化成灰烬。  

大草原虽然始终贯彻着优胜劣汰的法则,但是互相的征服之间,其实还会对部族里的女人和小孩留情。  

因为,女人与小孩,在大草原上是一种资产,有着很大的价值。  

所以,往往男人战死以后,老人会被遗弃,小孩和女人则会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以奴隶的身份,被新的部族接纳。  

可这一次不同,前来征服他们的不是草原部落,而是一支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的军队。  

这支军队根本没有接纳他们的打算,上到下都贯彻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  

直接选择用赶尽杀绝的方式,来处理没用的“资产”。  

至于牛羊等有用的物质,早已被军队收起。  

陈无数望着大火浓烟,能够清晰看见火光里奔跑的身影,耳边更是连天的嘶吼哀嚎。  

这一刻他竟然有种成为刽子手的错觉,深吸口气,继续下令:“华良,你率一百骑卒绕帐围猎,有出逃者,杀之!”  

看起来,他做了大恶人。  

卫将军像是把一件脏活交给他了。  

先前两人掏心窝子的聊天、谈心好像都没用?  

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有句话叫作“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反过来也一样,做敌人眼里最恶的仇寇,就是成为大汉最强的英雄。  

卫将军不是在把脏活交给他,而是在把一件功劳送到他手上。  

原本的斩将夺旗,会变成灭敌“赫兰部”。  

从一个局部战场的功绩,跃升为剿灭一个部族的功绩。  

虽然,他的表现已经足够抢眼,但是卫将军还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放心吧,我已经对你没戒心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马上就派你去办事,让你看看本将军的人品。”  

陈无数知道其中的道理,自然不会对匈奴人,非常忠诚的履行着军令。  

虽然,屠灭族群的事情,他是第一次做,心里多少有点不适应。  

但他还是用坚定的立场,决解的手段,在做着大汉将领该做的事情。  

反正失去男人和牛羊,匈奴妇孺们在草原上也活不下去。  

他只是帮匈奴人把还未来到的死亡提前一点。  

现代社会长大的宗师,不管躲能打,多能杀。  

没有当过残酷的屠杀者,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陈无数只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尽量把个人感受给摘出来。  

徐花娘收到军令,双手抱拳,肃然答道:“是,都尉!”  

轰隆隆。  

她率着一百骑卒再度奔出,围绕营地展开猎杀,脸上根本没有看到丝毫不适。  

对于这些在边塞长大的汉人而言,民族仇恨早已根植在心中。  

他们或许会对血腥的战场感到不适,但绝对不会对残酷的屠杀有所怜悯。  

因为在匈奴人冲破大汉边塞以后,匈奴也是如此对待汉人的!  

徐花娘虽是个女子,但也能理解西征大军赶尽杀绝的策略。  

先锋营的五百骑卒,则在先前的战斗当中,战死两百余骑,人员直接减半。  

军职也在战争被打乱,从伍长都屯长,许多职位都出现空缺。  

并且大战刚刚结束,还没有补充兵员,重设职位。  

陈无数在用人方面,干脆拿出任人唯亲的那一套,先把魏长羡和徐花娘两人提拔起来。  

暂时不用给任何职位,直接下令他们率领百骑就行。  

这样更能他方便指挥目前的骑卒。  

可以等到先锋营补满以后,再向卫将军表功,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官职。  

不过,相比于魏长羡,陈无数还更加看重徐花娘一点。  

因为,在陈无数刚刚率军进入赫兰部的时候,还遭遇到一次小小的伏击。  

一名匈奴萨满,带着十几名奴隶,在族长大帐内出手。  

陈无数遭遇到巫术的短暂禁锢,差点就要硬抗刀伤的时候,徐花娘拨开弓箭,爆发霸气,直接三星连珠,当场把匈奴萨满射穿,解除了陈无数身上的巫术手段。  

徐花娘所展现出兵家“霸体”境的实力,还让陈无数真有些诧异。  

他知道西征大军里藏龙卧虎,藏着的“无双大将”肯定不止他一个。  

其中有一个就在西征大军里给人牵马…  

但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手下还藏龙卧虎,藏着一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