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周家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居庸县作为边塞关隘。  

走私粮食、武器绝对是最赚钱的生意。  

大汉朝西征得胜之后的下一个举措是什么?  

是开阔丝绸之路与西域通商!  

说白点就是靠贸易赚钱。  

无论是未来明朝的海运、还是美利坚的世界警察,全部都是在靠贸易往国内输血,并且通过贸易压榨世界上的小国。  

不过国家贸易是需要战争、需要国力支撑。没有足够的国力只能充当打工仔,成为被吸血的殖民地。  

可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家暂时无法进行贸易吸吸血,边塞县城却能够通过走私发大财。  

陈无数不需要任何证据,都能猜到居庸县里那群蛇鼠之辈的浮华生活是靠什么。就是靠的官商勾结,边境走私。  

把汉朝的粮食、器械、棉布等物品流到关外,转手就能翻上数十倍之多,堪称是日进斗金。生活又怎能不浮华?  

这还能跟匈奴部族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既能在匈奴劫掠时保全家人,又能驱使一定的匈奴力量做事。  

然而这种操作就是在通敌卖国!  

卖出去的每一粒粮、每一斤铁、都会成为大汉百姓流下的鲜血、腐烂的尸体。  

陈无数作为居庸县尉,本质上就是和走私贩们站在对立面,除非他选择同流合污,加入走私集团。  

可是从居庸县里的局势来看,他不止没有加入走私集团,而是依靠铁手腕掌握着县兵,正在履行大汉县尉的职责和一群鼠辈们打擂台。  

有一名县尉盯着,走私集团显然放不开手脚…这也难怪会出现失粮事件。  

不加入就是要死。  

这次居庸县军粮的事情,摆明就是在构陷他一项死罪!  

陈无数已经确定今夜叩边的匈奴,只是佯攻的小股人马。  

他们并没有进犯入境,而是直接撤回草原。  

进攻运粮军队的匈奴士卒,其实是半月前在临县闯关的那货匈奴人。  

因为居庸县令等人无法确定陈无数会何时运粮,勾结匈奴当夜进犯,当夜劫粮的操作不太可行。唯有提前派匈奴人藏在境内,才能等到准确的劫粮时机。  

陈无数站在足够高的格局上把时局看破,旋即开口向魏长羡询问当地豪族的排名。  

居庸县只有一县之地,没有称得上世家高门的大族。但是占据着边塞优势,倒是培养出好几个势力强大的地方豪族。  

这些地方豪族在乡间建立坞、堡、带有收集流民、藏匿兵械的功能。而由于边塞容易遭受外族的袭扰,所以地方郡县都对坞、堡的存在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居庸县内就有赵家坞、张家坞、周家堡三座坞堡,每处坞堡都囤有粮食、挖通水渠、地处优势。  

平时可以直接在坞堡外开垦农田耕种,遭遇进犯再配上人马和兵械,妥妥就是一个个军事要塞。  

而居庸县境内山矮少丘,想要藏匿起一支匈奴军队,以及两百车粮秣的地方只有三处坞堡。跨境逃蹿和藏匿于山皆不现实。  

于是陈无数在做出判断以后,甚至连交战地点都没有去看,直接就带着魏先羡等骑卒在黑夜中奔袭。一路奔向三座坞堡,并且一一查看坞堡附近的地面痕迹,由此判断是否有匈奴部族出现过。  

一队人马先查完赵家坞、张家坞两处地方,都没有发现可疑的痕迹。直至来到周家堡门口后,陈无数与魏长羡两人眼神中都爆发出一缕精芒。  

他们驻足于周家堡半里之外的一处山坡上,抬头就能看见堡内火光照耀,灯火通明,显得非常热闹。  

这个时代午夜以后基本便是万籁寂静,家家户户闭门休息。若不是参与劫粮、藏匿外族、周家堡里怎么会有火光和声音传出?  

匈奴部族不服管教,刚刚取得一场小胜,喜欢饮酒作乐是很正常的意见事情。  

只不过,周家堡的人把匈奴人藏在堡内的举动,简直是跟疯了一样。  

“都尉,您的判断果然没错,县中豪族、长吏私通匈奴。那伙劫粮的匈奴部族就藏在周家堡里,我们的军粮肯定也在里面!”  

魏长羡坐在马背上,抬手指着远处的坞堡,脸色既激动,又忿恨。  

没想到,县里的大人物们不止是搜刮百姓那么简单,而且还敢直接做出私通外族的事情。  

陈无数翻身下马,蹲在地上摸着黄土表面的车轴印迹,搓搓指尖晒笑道:“匈奴在马尾上绑着草帚扫掉蹄印,却没用心把地面上的车印清除。”  

“稳了。”  

“匈奴人必定就藏在周家堡内!”  

若说周家堡里的灯光不足矣完全构成证据的话,那么外面的车轴印迹呢?两百车粮秣的车衡来回交错,就像刻在地面的纹路一样,直接指向周家堡的方向。  

陈无数站起身回头朝魏长羡下令道:“魏贼曹,你马上回青溪亭拉来步卒,今夜我们就要攻下周家堡!”  

“是,都尉。”魏长羡拱手应命,知道陈无数的决定不可更改,立即上马转头朝青溪亭赶回。  

根据先前交战时的情报,匈奴人最少有两百骑之众,以青溪亭内仅剩下的三百多士卒之力,很难攻下地势险要的周家堡,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前往郡治请求援兵。  

但是一来一回要多久?现在不止是陈无数没时间,居庸县一曲士卒,皆都没有退路可言。必须把失粮夺回才有活命的机会。  

这正暗合了兵法中破釜沉舟的境遇!  

于是魏长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