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有女花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亭舍里。  

青溪亭长不止叫来女儿,还把乡间三老一同叫进亭舍详谈。  

县卒丢粮是件大事儿,县尉大人要想着怎么夺回失粮。他们则要想着怎么保全亭间百姓,不受刀兵之灾牵连。  

“你的意思是县里有人通敌?”  

这时青溪亭长听完女儿的分析,脸色惊讶的叫出一声。  

青溪亭长叫作徐广利,父亲在高祖时期立过战功,继承了不更的爵位。  

大汉立国初期,刚承秦制,爵位价值还算挺高。  

可随着对大批有功将士的奖赏,爵位含金量逐渐下降,最后差不多已经成为一个名誉称号。  

无论是新帝继位、天降祥瑞、只要有大喜之事发生,国家都会以普天同庆的名义,给全民百姓晋爵一级。  

迄今的武帝时期,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三四次,导致一个“全民有爵”的现象发生。  

基本上大汉每个青壮年头顶上都会一个簪袅,不更的爵位。活得够长的老头家,甚至光凭年龄都能熬到“大夫爵位”。  

以前那种有爵便有官、有爵就有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爵位市民中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不再像大秦时人们对爵位那么狂热。  

当然,这种赠爵只限于“大夫”以下的低级爵位,高于大夫的爵位,便不在朝廷赠爵的范围之内。  

这种举措很可能是朝廷有意为之,故意降低爵位的含金量。  

把爵位和官位、田地的捆绑分开,逐渐降低朝廷对爵位所承担的消耗。  

此外“举孝廉”、“执金吾”的新制度也正在发酵,世家的力量开始跃上台面。  

可以说,这次大汉西征就是全民对于爵位的最后一次狂热,也是大汉男儿马上取功名,在武帝朝改变人生的最佳机遇!  

这战过之后武帝将会贩卖爵位补充国库,随后将二十等爵彻底变成一个“荣誉称号”。这也是为什么西汉过后,二十等爵便不复存在的原因。  

因为不再具有意义的制度,自然就不会再被后来的王朝所采用。  

而青溪亭长算是一位幸运儿…在老父那继承不更爵位以后,又逢几次赠爵,一路升为大夫爵位,成为青溪亭里爵位最高的一个人物。  

再加上他在年少时有和发家学子学过刑律、文字、于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青溪亭长。  

只可惜,徐广利一辈子只剩下一个女儿,名字叫作徐花娘。  

虽然,没有男儿可以继承他熬来的爵位。  

但是这个女儿却极为聪慧、果敢、聪慧到在年幼上山砍柴被一名医家学子收作学生。  

纵然学习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半个余,但却已经习得一手不俗的医术。  

十里八乡的许多百姓生病,都会前来青溪亭找“花娘”看病。  

平日只需要上山采药,替人看病,便能赚到不少银钱,让徐广利家有余粮,受人敬重。  

无形当中还给他当任青溪亭长的官职带来不少加成,就连乡间三老都要卖他面子。  

老人家最怕死,也最敬重医者。  

徐花娘纵然只是一个女人,却有一手受人敬重的好医术。  

于是她现在才能坐在亭舍里和三老、父亲席地而坐、侃侃而谈。  

三言两句之间,就透过零散的信息,还原出现在居庸县的乱局。  

“对,县城里一定有人通敌,目的就是在针对陈县尉,想要让陈县尉背上失粮重罪。”  

徐花娘听见父亲的惊诧声,面不改色的点点头。  

“嘶。”  

乡间三老们倒吸一口凉气,遍体生寒,语气谨慎的询问道:“花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徐花娘倒是语气平静:“伤兵们告诉我的。”  

“那些武夫还懂这些?”三老们对视一眼,心里面都知道是花娘独自猜出来的消息。  

徐广利坐在草团上,脸色有些自傲的继续说道:“花娘,这件事情要不要告知陈长吏?我可以帮你的传话。”  

大汉朝民风开放不假,可男尊女卑的苗头依旧是主流。虽然不至于女子不能上桌,更不至于要裹小脚,但是男女有别,人微言轻却是有的。  

徐广利对自家女儿又爱又服气,自然相信徐花娘分析的结论,希望传话能帮陈长吏一把。只不过,到底要不要传话给陈长吏,还要听从花娘的意见。  

可是花娘这时候却摇摇头,脸色含笑的说道:“陈长吏已经知道了。”  

“而且他已经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不需要我们的告诉。”  

“咦?”  

“这样吗?”徐广利颇为惊讶,忍不住用手抚了一下短须。身旁的乡间三老则是点点头,表情了然的说道:“我们已经看出陈长吏的聪慧,他能猜到原委不需惊讶,只是能不能找回失粮…”  

徐花娘点了点头,声音清脆的讲道:“能不能找回失粮,除了手段还要看运气,我只能尽量帮他一把。”  

“毕竟匈奴人要是一把火将粮烧了,天神下凡都找不回粮。不过粮**贵,匈奴人也缺粮。就算换成银钱,两百车粮都值百金。若非绝望之下,没人舍得烧粮,那群匈奴人肯定更舍不得。”  

这个时代粮食金贵可不是说着玩的,烧粮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徐花娘对于居庸县附近方圆数百里的地形熟记于胸,在找人的事情上,还能出一份力。  

看她胸有多大,就知道她心有大。  

很大。  

徐花娘说完这句话后,旋即又补上一句:”只是时间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