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神秘婴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玉印神光一直维持着不让青云神魂持续的崩溃消散,青云现在多少还能保持一定的意识清醒。  

青云不明白为什么玉印也能够带着自己神魂穿越,却发现它并不是随机的选择了这方世界。  

其他条件暂且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这个地方与现世雁荡山地势几乎一模一样。  

快速闪过的画面告诉青云,它是特意选择这方刚刚正进行着天劫的世界。  

不过看已经开始消散的劫云,并没有天降祥瑞出现,估计渡劫者也是渡劫失败了。  

青云还不知道自己肉身已经渡劫成功,而且因为神魂不在,所有的天劫洗礼全被肉身所得。  

忽而就在青云意识开始沉睡之际,片片沾染着雷霆之力还未消散干净的黑灰,开始纷纷融入神魂之中。  

黑灰携带的将散未散的雷霆之力刺激着意识,勉强保持着清醒。  

盏茶时间神魂全部被黑灰包裹起来,成了一个一米大小焦炭,却还能勉强能看出人形来。  

当随着黑灰携带的雷霆之力完全消失,青云意识再也无法保持清醒,陷入了深深的休眠之之中。  

这是只有在神魂之力极度虚弱时,才会出现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突然玉印燃起金色火焰,并且开始一点点融化流入黑色的焦炭,使得焦炭内外同样充斥着金色火焰。  

火焰一直持续数个时辰才消失,一阵微风飘过,焦炭表面开始开裂破皮。  

一个尺半幼儿忽然从碎裂开来的焦炭中出现,神情恬静安稳不哭不闹,一股异香伴随微风飘散开了。  

...................  

“不知方丈师兄今日忽然唤来师弟何要事交代?寺后众师兄弟一直坚持压制树妖,半日不曾吃过一点米水了,师弟正要送过去呢。”  

一位身材魁梧健硕的中年和尚,看着面前明明与自己一样年岁,却老态龙钟似是快要入土的老和尚,神情十分痛苦。  

“冤孽,今日唤慧法师弟过来就是为了彻底解决后山之患。”  

老和尚双手合十,闭上双眼,似是在想什么痛苦记忆。  

“方丈师兄可是有了对付树妖之法?”  

慧法听到方丈之言,先是一愣,再是神情激动。  

此和尚庙乃金华地界最大寺庙兰若寺,寺中有颗千年槐树引得众多善男信女争相拜祭。  

却不想此槐树因为时常听诵经文,竟开悟灵窍吾得修炼之法。  

之前多代和尚不曾有过戒备之心,反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香客种下纷乱愿力。  

前期因为众多愿力加持,树妖修炼速度极快,未过百年就修得炼气化神境界。  

可同时因为直接以纷乱愿力修持自身,同样沾染了大因果,之后百年未能有寸进。  

数十年前树妖机缘巧合,根须遇到了闭死关的高僧金身,突然发现吞噬后修为大涨。  

自从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数年前更是对众多善男信女与寺中和尚暗下毒手。  

寺中开始无故少人,一度引得人心惶惶,树妖不知收敛最后还是被方丈众人发现。  

想要补救,却突然发现为时已晚。  

没有一个人是此树妖的对手,一番争斗却也只是暂时压制住树妖而已。  

全寺众人需要时时刻刻维持着封印,每次需要数位高僧主持多人协助。  

然经过此次事件,不止寺庙名声扫地,更是让寺庙痛失多位高僧。  

现在只能依靠人数来凑,然寺庙僧众现在又实在太少,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两次轮班。  

封印了树妖的同时,同样也困住了众僧。  

而作为唯一一位苦行僧慧法,反而因为只修肉身不修神魂,成为寺中唯一清闲的人。  

烧水做饭化缘采买等,一切事物全指望着慧法一个人。  

“先古之时西方教有二圣,东传教义,以富西方。”  

老方丈没有直接回答慧法,反而说起故事来。  

“时逢大神黄帝一统人族,欲借大气运。黄帝有一女,旱神女魃不死不灭。言西方教教义有误,她即不死不灭何来修得二世。  

二圣为证教义无错,毁杀女魃。女魃灭旱魃生,二圣言其乃女魃二世。因果天大,致西方教隐而佛教立于现世。  

然女魃精血曾有一滴留存世间,融一灵参之中。  

参乃草木之精,百年或可化形成灵。然此灵参万年生不出神魂,且每五百年必遭天谴灭其肉身。  

参,性阴呈阳,与女魃同属。此灵参早与女魃精血相容不死不灭,可视其为女魃血脉传承。  

然天道不允女魃血脉留存,五百年一生灭,五百年一轮回。  

或许灵参乃是我寺唯一救命神物,多日前有感东南方向与我寺庙有大因果。”  

“仔细推算之下得知天谴近日已过,你可去百五十里外雁荡山请回此灵参,以彻底解决树妖隐患。”  

老方丈说完一直深藏内心的秘密,直接闭口不再言语一字,更不敢睁开双眼看师弟慧法的表情。  

慧法满心疑问却见方丈师兄这幅姿态,也只得把疑问吞下肚中。  

没有向方丈师兄请辞,拿起手腕粗细六尺有余的熟铜棍直接出了寺门向东南而行。  

当慧法和尚到达雁荡山已经过去五日之久,因不修神魂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在山间丈量每一寸土地。  

灵参不曾遇到,野兽妖邪到是时常发现。  

一直探寻数日,才在一处山峰附近发现异常。  

平时多少会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