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凭我是刘瑾(2/2)
几人才坐了下来,毕竟是站了一天了,终于能够坐下来,大家都放松了不少。
几人刚刚落座,就又有小太监给大家上了热气腾腾的姜茶,用来祛祛寒。一时间,在场的几人对刘瑾更是感激了。
说来也怪,本来这群人就没做什么对不起刘瑾的事情,莫名其妙被责罚了不说,还送上了不少东西大出血,可刘瑾仅仅是给他们了个凳子,又给了他们一杯姜茶,就获得了大家的感激。
人心如此,何不利焉?
“好了,今天辛苦大家了。咋家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才亲自来到辽东的,实在是身负重任啊,还请大家多多配合,以后再陛下面前,咋家自然也会替诸位朝廷的肱骨美言几句的。”
“刘公公远道而来,不畏艰险,实在是令我等佩服啊!还请刘公公尽管吩咐,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么我等必定会全力配合刘公公的。”
别看这辽东参将佟大福是个武将,说起讨好的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丝毫不觉得与自己一嘴的络腮胡有些格格不入。
“既然是这样,那咋家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前几日,内阁那边收到了大同方面传来的消息,说是那鞑靼人连续受灾,没了活下去的口粮,要对我大明发起掠夺,如今已经兵临大同城下,朝廷对此已经派了宣府的参将杨继胜带兵前去大同支援。”
“可陛下是什么人?那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用兵如神,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了这群该死的鞑靼人必定有阴谋,并且怀疑鞑靼人进攻大同只是声东击西的障眼法,而这辽东才是鞑靼人最终的目的地。”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陛下说必须派一个自己亲信中的亲信前来辽东才能让他放心,就是张永那个东厂的厂公也不行。”
“这不,咋家也只好为了陛下和大明,不惜千里迢迢来到辽东指导工作了,还希望你们务必配合啊!”
听着刘瑾一会儿夸陛下,一会儿夸自己的,这群人都有些云里雾里,好在最后还是把事情给说清楚了,其实就是鞑靼人进攻大同,但是陛下担心鞑靼人对于大同只是佯攻,真正的目的是劫掠辽东,这才让刘瑾前来指导工作,也起到监军的作用。
一听只是一群连年受灾,饭都吃不饱的鞑靼人,在场的人顿时就没那么紧张了,况且这鞑靼人现在还在大同的,会不会来辽东都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真的来了,凭借着这锦州城的坚固和辽东的士卒,又岂会真的怕了这群异族呢?
“那么刘公公,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配合您的工作呢?陛下对此可有指示?”
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抬起头一脸讨好的看着刘瑾。
“陛下说了,对于辽东,要做的只有四个字,坚壁清野!”
“简单来说就是把锦州城外的所有军民百姓全部迁回到锦州城之内,搬得走的粮食物资全部搬回锦州城,搬不走的全部一把火给烧了,就是那地里头未成熟的作物,也要通通销毁!”
“总而言之,绝对不能给那群狼子野心的鞑靼人留下一丝一毫,一针一线,一钱一粮!要严格的践行搬光,迁光和烧光的战略部署!”
听了刘瑾的话,大家都是浑身一哆嗦。
你要是让我带兵直接去与那鞑靼人真刀真枪地干一场我都没话说啊,你要让我们把锦州城外的军民百姓全部迁回锦州城,这可是要我们的命啊!
暂且不说这群士卒愿不愿意,就是那群百姓,人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房屋,田地全部都在城外,你要是把人全部迁走了,地怎么办?你要是把作物全部烧毁了,人怎么办?
要是那群鞑靼人真的来了也就罢了,要是人家不来,自己这算什么事?激起了民变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当即,大家都认定,这根本就是刘瑾这个没有文化的太监自己想出来的所谓的战略部署,就算真是陛下的提议,出了事也不可能怪陛下啊。
“刘公公,这样做恐怕有些不妥啊,我们凭什么将那城外的军民百姓强行搬迁呢?一不小心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凭什么?你说凭什么?就凭咋家是刘瑾!”
几人刚刚落座,就又有小太监给大家上了热气腾腾的姜茶,用来祛祛寒。一时间,在场的几人对刘瑾更是感激了。
说来也怪,本来这群人就没做什么对不起刘瑾的事情,莫名其妙被责罚了不说,还送上了不少东西大出血,可刘瑾仅仅是给他们了个凳子,又给了他们一杯姜茶,就获得了大家的感激。
人心如此,何不利焉?
“好了,今天辛苦大家了。咋家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才亲自来到辽东的,实在是身负重任啊,还请大家多多配合,以后再陛下面前,咋家自然也会替诸位朝廷的肱骨美言几句的。”
“刘公公远道而来,不畏艰险,实在是令我等佩服啊!还请刘公公尽管吩咐,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么我等必定会全力配合刘公公的。”
别看这辽东参将佟大福是个武将,说起讨好的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丝毫不觉得与自己一嘴的络腮胡有些格格不入。
“既然是这样,那咋家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前几日,内阁那边收到了大同方面传来的消息,说是那鞑靼人连续受灾,没了活下去的口粮,要对我大明发起掠夺,如今已经兵临大同城下,朝廷对此已经派了宣府的参将杨继胜带兵前去大同支援。”
“可陛下是什么人?那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用兵如神,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了这群该死的鞑靼人必定有阴谋,并且怀疑鞑靼人进攻大同只是声东击西的障眼法,而这辽东才是鞑靼人最终的目的地。”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陛下说必须派一个自己亲信中的亲信前来辽东才能让他放心,就是张永那个东厂的厂公也不行。”
“这不,咋家也只好为了陛下和大明,不惜千里迢迢来到辽东指导工作了,还希望你们务必配合啊!”
听着刘瑾一会儿夸陛下,一会儿夸自己的,这群人都有些云里雾里,好在最后还是把事情给说清楚了,其实就是鞑靼人进攻大同,但是陛下担心鞑靼人对于大同只是佯攻,真正的目的是劫掠辽东,这才让刘瑾前来指导工作,也起到监军的作用。
一听只是一群连年受灾,饭都吃不饱的鞑靼人,在场的人顿时就没那么紧张了,况且这鞑靼人现在还在大同的,会不会来辽东都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真的来了,凭借着这锦州城的坚固和辽东的士卒,又岂会真的怕了这群异族呢?
“那么刘公公,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配合您的工作呢?陛下对此可有指示?”
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抬起头一脸讨好的看着刘瑾。
“陛下说了,对于辽东,要做的只有四个字,坚壁清野!”
“简单来说就是把锦州城外的所有军民百姓全部迁回到锦州城之内,搬得走的粮食物资全部搬回锦州城,搬不走的全部一把火给烧了,就是那地里头未成熟的作物,也要通通销毁!”
“总而言之,绝对不能给那群狼子野心的鞑靼人留下一丝一毫,一针一线,一钱一粮!要严格的践行搬光,迁光和烧光的战略部署!”
听了刘瑾的话,大家都是浑身一哆嗦。
你要是让我带兵直接去与那鞑靼人真刀真枪地干一场我都没话说啊,你要让我们把锦州城外的军民百姓全部迁回锦州城,这可是要我们的命啊!
暂且不说这群士卒愿不愿意,就是那群百姓,人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房屋,田地全部都在城外,你要是把人全部迁走了,地怎么办?你要是把作物全部烧毁了,人怎么办?
要是那群鞑靼人真的来了也就罢了,要是人家不来,自己这算什么事?激起了民变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当即,大家都认定,这根本就是刘瑾这个没有文化的太监自己想出来的所谓的战略部署,就算真是陛下的提议,出了事也不可能怪陛下啊。
“刘公公,这样做恐怕有些不妥啊,我们凭什么将那城外的军民百姓强行搬迁呢?一不小心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凭什么?你说凭什么?就凭咋家是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