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初到汴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在没有耽误晏家一年一度拜财神的规矩,晏阔看着这个捧在手心里十七年的女儿,心中那股怒火又逐渐消散。可他如果知道晏霞其实是去偷会情郎,那恐怕后果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礼毕,开市吉日的头柱香让晏阔的脸上红光满面,等到晏家人都退出财神庙的时候,其他人才蜂拥而入。大夫人邹氏将晏霞拉到身边。  

“霞儿,不要再乱来了!”  

邹夫人的声音不大,但却透着万分凌厉,在晏霞的眼中,还从未见过母亲如此这般露出嗔怒之色。  

“哎呀!娘…”  

晏霞刚刚使出屡试不爽的撒娇绝招,便被邹夫人瞪了一眼。  

“女孩子家,成何体统,别以为你娘我深居庭院,就不知道你干什么去了。这是要是让你爹知道了,一年你也别想出那闺房。还有!到时候…怕是那姓鲁的公子,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晏霞吃惊的望着自己的母亲,朱唇微张,眼中的星辰放佛也在颤抖。  

“娘…您怎么?不对!一定是大哥!一定是大哥!我都这么大了,为何还要管我!?”  

“住口!”邹夫人在晏霞的胳膊上使了一下劲:“你还有脸说你大哥?你大哥帮你瞒着你爹,你不感恩戴德,反而怨罪于他,你到底还有没有良心?”  

“我…”  

此时的晏霞,眼圈中有些湿润。被一向温润如玉的母亲教训了一番,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邹夫人独自去追走在前面的晏阔,轻轻对晏霞的贴身丫鬟小翠叹了口气。  

“小翠,以后不要由着小姐胡来,晏家是汴县有头有脸的人家,莫要败坏了风气,你不要怕,该拦着的时候就得拦着,拦不住的话你就找我。”  

小翠唯唯诺诺的点了点头,被夹在中间的感受更是委屈。  

晏阔自然没有理会到身后的吵杂声,他和自己的三个儿子走在最前面,女眷们都上了轿子,晏阔似乎还有什么事情要向自己的儿子交代。  

“禄儿,这香也进完了,明天还是你和我走一趟吧,晖县那边的事情,不亲自去督办一下的话,我怕是睡不安稳,早点儿回去收拾收拾。”  

“啊?爹,初六就要出门?”  

还未等晏禄回应,晏爵倒先开了口。  

“十五之前定会归来,到时候,全家老小还要赏灯呢。”晏阔笑着回应。  

“是!父亲。”  

晏禄平日里总是跟着晏阔东奔西走,行事作风倒也有了几分自己父亲的派头。  

“禄儿,三个兄弟里,只有你已娶妻生子,如今我这宝贝孙子尚在襁褓之中,你就又要和我出门,儿媳妇肯定会怪我的…”  

晏阔说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也会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是该考虑下一步了。  

“没有没有!瞧爹说的,玉君她知书达理,怎么会怪罪于爹呢。”  

“那就好…”晏阔拍了拍晏禄的肩膀:“赶紧上轿吧,回去还有个重要的事,我约了个客人,你们也可以见识见识。”  

“哦?谁呀?见识什么?”  

这次轮到晏勋积极了,别看这位三少爷对生意上的事完全不感兴趣,但听到什么稀奇的事,马上便来了精神。  

“卢县王时济,听过他的名号吗?”  

“王…时…济,王时济…难道是他…”晏爵自言自语的说着。  

“二哥!谁呀?干什么的?”晏勋一把拉住晏爵的胳膊:“若是江湖中人,那我可要切磋切磋,讨教一二了。”  

“你就知道舞枪弄棒的,什么都不好好学。”晏阔打断了晏勋的话:“对此人,爵儿听说过什么吗?”  

“呃…略知一二,也是道听途说。说这王时济被誉为半仙,乃奇人也。凭着一手看香的本事,在整个都州地界也颇有名气,只不过…他好像还没来过咱们汴县。”  

晏爵凝眉锁目,晏阔也是点了点头。  

“爵儿的见识还真是广,这王时济大师,这不就要来汴县了吗?”  

“那…爹您把他请来是?”  

晏爵刚想细问,又被心急的晏勋抢过了话头。  

“请来能干嘛,看香呗…对了,他到底怎么看,看什么?”  

晏勋说完,众人都已笑做一团…  

此时,汴县城中的一间酒楼外,一对父女刚刚吃过午饭。  

“义父,您说这大过年的,我们为何都不能在家里好好歇着?”  

王琳显然不适应在这个时候还要东奔西走,虽然她心中向往江湖,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位除暴安良的女侠,但她却从没听说过有哪位名震天下的侠客,在这年节里快意恩仇。  

“谁让这些人都不好惹呢?”  

王时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义父您有何可怕的,有琳儿在,还不能保咱父女二人的周全?”  

“你还年轻,锋芒太胜。江湖险恶,比江湖更险恶的,是人心。这些人的来头都不小,即便你功夫再高,怕也是螳臂当车。还是不要招惹麻烦上身了。”  

“义父如今的名号是越来越大,这一路来汴县,我都听了不下十段您的看香奇闻了,可惜琳儿我没有这个资质,不能帮上您的忙。”  

王琳说着,低头摸了摸自己腰间的佩剑,她并不是没有资质,人各有志,她更喜欢的,是那种仗剑江湖的侠骨柔肠。王时济看出了王琳的心思,笑而不语,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位老乡,请问此地晏员外的府邸怎么走啊?”  

王时济来到一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