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回武道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投靠姜逸,这对于已经了解他的人而言,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既可以活命,还能够在他这里得到上好的功法。  

但是,昭天府的这些人可不了解姜逸。对于姜逸的这些话,他们也只当时姜逸在吹牛而已。  

只是,他们把姜逸的这些话都当着吹牛的,那也没用,他们想要活命,也只能选择投靠姜逸,那怕是虚情假意的。  

五人一起向姜逸拱手说道:“我等愿意归顺。”  

尽管他们在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很有诚心的模样,但他们怎能瞒过姜逸。  

不过,姜逸并没有去在意,而是与胡麟兄弟俩吩咐道:“以后他们五人,就交给你们带了。”  

“是,大将军。”兄弟俩异口同声地道。  

而后,昭天府的五人将自己来自于那一府的也给娓娓道来。  

昭天府五个分府,分别是东北府、东南府、西南府、西北府、中正府。  

而他们五个来自于西南府,因为西南府负责太浩公国这边的事物。  

他们这一次来办事,若是长时间不回去,西南府肯定会派丙级弟子前来。  

昭天府内,弟子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甲乙丙丁。  

这五个就是丁级的,宗师巅峰及以下的实力。  

丙级的则是虚丹一重天至五重天的。  

乙级的则是虚丹六重至虚丹巅峰的。  

甲级的便是凝丹以上的实力了。  

如果实力超过了凝丹的,那就不是弟子了,而是开始有任职了。  

当然,在昭天府,也不是说弟子的地位就一定低。  

如果你的年纪小,但实力在同年龄很强。那你的地位不仅仅是超过同阶段的弟子,还会超过一些执事、长老。  

总之,在昭天府想要立足,最重要的,还是天赋和努力。  

天赋和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未来的根本。  

下一次会派来丙级高手,这完全达不到让姜逸担心的地步。反而让他期待。毕竟,那些人投靠过来,又可以招揽一些,增强自己的力量。  

姜逸让胡麟他们带五人下去后,自己便带上了屈卿卿前往了武道院。  

他两人走过街道时,引来了不少人侧目。  

郎才女貌,最是引人注目,有的人还认得他们两人,更是多了几分关注。  

两人走到武道院时,武道院的人立刻热切地上来打招呼。姜逸现在在武道院,可是人人都佩服得很。  

这段时间,前线每隔几天就会传来一次捷报,这可不是太浩公国以前任何一个将领能够办到的。毫不夸张地说,姜逸绝对是太浩公国数百年来,第一个。  

而他是从武道院走出去的,这一点,让武道院的弟子也好,导师也罢,都是十分骄傲。  

“院长在吗?”姜逸问。  

“在的,在后院。”一个导师说道。  

“多谢!”姜逸谢了句,便带着屈卿卿去了后院。  

他们来到后院,去到院长的小楼处。  

他们到来时,院长正在院内练武。虽说院长看起来白发苍苍了,但练武时,可比好多年轻人都要有力得多。  

“姜逸,卿卿,你们来了。  

屈鞅知道皇帝诏姜逸回来,所以,他早就知道姜逸他们肯定会来自己这边一趟,因此并不意外。  

“院长!”  

“爷爷!”  

两人同时各自称呼。  

“还没去皇宫吗?”屈鞅问。  

他知道姜逸他们才回来没多久,觉得姜逸要是去了皇宫,那不应该这么快回来了才对。所以,他觉得姜逸是不是还没去,来他这里,是不是要来打探一些这次皇帝的打算。  

“去了,皇帝被我杀了。明天太浩公国应该就会换新皇帝了,新皇帝是陈馨儿。”姜逸轻松地道。  

而屈鞅则是一下子楞在了原地。  

姜逸是说的轻松,但说的这事对于任何太浩公国的人而言,都是一个惊天重磅。  

屈鞅过了良久,他才缓缓说道:“当真?”  

“当然是真的,而且陈朝现在也不是陈朝了…”姜逸顺便将宫内发生的事与屈鞅说了一遍,在说完后,他转问道:“院长,在我走后,有没有人来京都找你麻烦。”  

“没来,一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奇怪。到现在我大概明白为何没人来了,应该是李重奕的死,因为他的死,牵动了安庆王国的各大势力,现在那些势力,应该都在互相算计着吧!哪有时间来处理这种小事。”屈鞅道。  

他万万没想到,李重奕居然还给自己争取了一些时间。  

谈了正事后,屈鞅便是与屈卿卿谈一些家常。对于自己的这个宝贝孙女,屈鞅那是很心疼的,她不能修炼,却不得不跟着姜逸在外面跑,实在是有些苦了她了。  

对于姜逸让陈馨儿当女皇的事,屈鞅问了原因。姜逸的解释原因很简单,她会听话,而其他人,说不定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自己就飘了,就想要自立了。  

他当然有随时将其废掉的能力,但是,废掉一个,又要立一个,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事来做吗?  

知道他的原因后,屈鞅也就不再多说了,他对于这种事根本没兴趣,他只想安心修炼,提升自己的实力。  

这一次,姜逸才知道屈鞅的实力。是虚丹五重了,比胡麟他们都要强。  

他在太浩公国这种功法稀缺、灵药、灵脉贫瘠的地方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其天赋,其恒心,怕是少有人能比。  

姜逸顺便问了一下屈鞅修炼的秘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