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道圣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来满心欢喜,想着可以离京回府的陈馨儿,因为一道圣旨,一切都成了幻想。  

直到传旨的太监走了,陈馨儿依旧呆在原地。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般对我?”  

陈馨儿口中不停地叨念着,眼中有恨意在滋生。她不明白,为何皇上要这般对她。  

她父王对太浩公国忠心耿耿,在世时,也未曾对皇位有过觊觎之心。如今她父王死了,平阳王府就剩下她和弟弟两个人。  

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皇帝作为她的伯父,不但不关心她,反而将她用来联姻。  

现在联姻的人都死了,还要让她去守寡。这算什么?  

“馨儿,你别担心,我去皇宫向父皇求一下情。或者,可能是廉侯以战争作为威胁,让父皇不得不下旨的。总之,你先不要太着急。”陈辕连忙劝慰道。  

“嗯!”  

陈馨儿只是呆滞地点点头。  

“你好好休息!”  

陈辕现在也很着急,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会事,为什么他父皇要做出那样的决定。  

陈辕离开芷兰宫后,便前往皇宫,求见皇帝。  

到了皇宫,陈辕被太监拦下了。  

“二皇子,请回吧!皇上已经下令了,若是你来了,让你回去,他现在不见你。”  

“父皇不见我,那我就在这里跪着等他愿意见我。”  

陈辕说罢,双膝跪在地上,看向那深深的长廊。  

“二皇子,你又是何必的,皇上的口谕,从来没有改变的。”太监叹气道。  

“我这次必须要见到父皇。”  

陈辕咬牙道,他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求见无果之后,最后他也只能回府了。  

这一次不一样,这次事关重大,他必须要坚持。  

武道院,姜逸在拼命地练着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想到自己接下来可能就要面临宗师,他怎么可能敢放松。  

上次他靠着仙气,也仅仅是重伤了秦云。若是宗师,肯定是伤不到的。  

更何况,他现在的真气,还不足以支撑自己施展一次五行神拳。  

他只有靠更多时间练拳,吸收灵气,吸收仙气。  

只是,如此辛苦的他,却不知道廉侯在短时间内不会来找他。  

他修炼到感觉自己都疲惫了,这才回去休息。  

在休息之时,他发现,在自己这般疲惫之后,停下来休息,这空气之中的灵气,居然被自己的丹田快速吸纳,吸收的速度,比自己练拳时还要快两倍。  

“每天练到极限之后,居然还有这个效果吗?这样一来,在面对廉侯的袭击时,到也多了几分胜算。”姜逸喃喃自语。  

第二天,姜逸除了吃饭的时间,基本都是在修炼。  

练到大汗淋漓、筋疲力尽,这才罢休。休息一会,又继续。  

屈卿卿劝说过几次,她是觉得人修炼到极限,固然能够更快提升实力,但这样太伤人体。特别是一个后天的人,还未淬体,身体很难坚持住。  

但姜逸没有听他的劝,他自己的情况,他自己明白。  

每次极限之后,他感觉到的是舒爽,疲惫感觉只是一时的。  

屈卿卿的担忧也是没错,但他并不是常人。他虽然没倒魄境,没有淬体,但他仙宫那三万年,早就把他的身体淬炼得异于凡人了。  

屈卿卿劝说无用,便独自去让楚千源派了些武道院的人注意廉侯的动静。  

正午时分,便有武道院的长老来姜逸练武这里。  

看到正在专注于五行神拳的姜逸,长老也没去打扰,而是单独走到屈卿卿旁边。  

“廉侯昨天进了皇宫,回府后,就安心在办丧事,并没有任何动向。不过,倒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事发生。”长老低声说道。  

他倒不是怕姜逸听到,而是怕打扰了姜逸。  

“什么事?”  

“秦冲虽然死了,但是,皇上并没有撤销秦冲与平阳郡主的婚约,反倒是让平阳郡主在芷兰宫等着,等到了日期,如期去秦家守寡。”  

“皇上这是疯了吗?”  

屈卿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有这样对自己的侄女的吗?  

“人都死了,还要让人嫁过去?皇帝和平阳王有仇?”  

姜逸也停止修炼走了过来。  

虽然长老已经低声说了,但他的感知能力本来就和魂境高手差不多,甚至还要稍强,怎么可能听不到。  

“皇上的心思,这就没法猜了。另外,他还让京畿府的人去调查秦冲的死因了,京畿府的人今天是去外出调查,不出意外,晚点或者明天就会来这里。”长老道。  

“京畿府?京畿府的人实力如何?”姜逸问。  

他虽然知道京畿府是太浩公国负责武林案件,但对于京畿府的实力,他并不是特别清楚。  

“京畿府虽然没有宗师坐镇,但京畿府的府主实力是魂境巅峰,十分接近宗师了。在京都,他的实力,京畿府之下,至少能排前三。”屈卿卿道。  

“那前二的都在哪?”姜逸问。  

“宗人府有一个,我们武道院有一个。”屈卿卿道。  

“看守图书楼的那位长老?”  

“嗯!”  

长老走后,姜逸也没有急着去练拳,而是向屈卿卿询问:“皇帝和平阳王关系不好吗?”  

“没有,他们是亲兄弟。平阳王曾经掌过天下兵权,但没有半点夺权的想法。他们之间也未曾听说过有什么矛盾。”屈卿卿道。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