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瞒天过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于罗恩的这种应对,瓦莱丽他们这边虽然有些皱眉,却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云龙军十支部队都行动了起来是没错,但终归是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是突袭部队的。  

镇守军这边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支一支部队的试探和排查,怎么都能够试探出来的。  

接下来,镇守军这边也是如此做的。  

直接分成几支部队,对云龙军各个部队进行威逼。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看出对方是不是真正的突袭部队。  

如果不是的话,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很快就会退去。而如果是的话,那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真正的行动方案暴露出来的!  

毕竟,这种情况下云龙军不可能再和镇守军硬拼的。  

这大概就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排除法了。  

事实证明,镇守军的这个应对方式是很有效的。  

仅仅半天的时间,他们就试探出了一支真正的突袭部队!  

在被镇守军进行威逼之时,这支部队没有像之前的几支部队那样退回城中驻守,而是突然间就钻入了地底之中,躲开了镇守军的威逼和拦截。  

虽然说镇守军依旧没有破坏掉这次行动,但这支突袭部队暴露了出来就已经不怕了。  

只需要派斥候们跟上,这支突袭部队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  

对所有云龙部队的排查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大半天就全部排查完毕了。  

果然,跟瓦莱丽所说的那样,三支突袭部队!  

这些突袭部队有的钻入地底躲避,有的直接利用超高机动力甩脱了镇守军的拦截。  

更有一支强力的部队硬生生的杀穿了过去!  

收到消息之后,瓦莱丽这边很快就有了新的命令。  

所有镇守军集合,开始朝着东部撤退!  

他们很清楚,这三支部队最终都是要汇合在一起的。他们只需要盯住了其中的一支,在关键的地点进行拦截,对方绝对跑不掉!  

若是云龙军真的大胆到干脆放弃一支部队,只用另外两支突袭部队的话…  

瓦莱丽也不介意当做看不见,直接将这边的情况传递回深渊领就行了。  

两支部队,加起来不过两万余人,深渊领又不是完全没有驻守部队了,能成什么气候?  

只有三支部队完全合流,一支大军团的精锐出现在深渊领,才会造成真正巨大的威胁的!  

这两个不同的数据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对深渊领情况了解的众将领们却是知道其中的不同意义。  

当然,云龙军这边纵然暴露了,也不是没有应对方法的。  

真正的突袭部队是三支,剩下的还有七支部队的。这剩下的部队的主要作用是来拖住镇守军了!  

镇守军一动,剩下的云龙军也立刻行动了起来!  

云龙军紧随其后,紧紧的咬住了镇守军的尾巴,并不断的派出机动部队进行偷袭骚扰。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对方的脚步!  

这样的情况固然让瓦莱丽他们感到难受和无奈,但之前也是有所预料的。  

镇守军只能分兵行动,一部分殿后,一部分不受干扰的去预定地点进行拦截!  

预定地点在哪儿?在流火城以东!  

因为流火城以东的地区,地下就变得不适合挖地道了。他们必须在这之前进行汇合,不然铁定会丢下一支部队的!  

这样一来二去的交锋,情况很快就变成双方都是三七分队。大部队与大部队纠缠,小部队去拦截小部队。  

而双方的精锐都在小部队中,交手起来的话,镇守军这边纵然有些吃亏,却也不怕直接失败的。  

起码拖延十天半月是不成问题的。  

要知道流火城以东的地区,那就非常接近深渊领了,是以前龙眠城和深渊领交战的地带,深渊军这边也是异常熟悉的!  

这样的局势在第二天一早就形成了,双方分成了两个部队进行对峙!  

到了这一步,瓦莱丽他们这边也是松了口气。不管怎样,总算是将敌人给拦截下来了,剩下的日子就算有些艰难,会被压着打,但战略目的达到就行了。  

然而,瓦莱丽他们当天傍晚就发现,这口气送得太早了!  

大部队那边传来了紧急军情,云龙军突然全力突袭,将大部队击退之后,有五支部队突然离开大部队,朝着东南进军!  

东南方向是一片著名的沼泽地,进入沼泽地中,除非是要塞阵营的兵种,否则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的。  

但重要的是,限制再大,这片沼泽地都不是未开发的那种。通过这片沼泽地的话,是能够直插深渊领的!  

到了这个时候,瓦莱丽他们怎么还不明白他们是中计了?  

真正的突袭部队被云龙军隐藏起来了!眼前的三支部队完全就是诱饵!  

这个事实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会这样?之前排查的时候确认了真正的精锐就是这三支部队啊?这种行动不该是让更弱一些的部队去执行的吧?  

精锐和普通的区别就在于,哪怕对方抽调了五支部队,作用也未必比得上三支部队的啊!  

这个问题瓦莱丽他们是暂时得不到答案了。  

而眼下更重要的是,局势一下子就变得恶劣了起来。他们不得不想办法摆脱这三支精锐部队,回援去进行拦截!  

可这个时候他们想要走,也要问这三支精锐部队是否答应了!  

罗恩可是就隐藏在这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