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投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风起晨曦,意动朝阳。  

一夜间岛津家久召集了数万民众,带着他们拿着各式武器,准备与明国人决一死战!  

所有人面色都带着决绝,誓要为藩主奉献自己最后一滴鲜血。  

倭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握在手里只为实现它应该有的使命。  

大明民团士兵愣愣的看着聚集过来的倭人,他们衣着简陋,面带菜色,与之前武士的样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周老二高喝一声,民团士兵立即行动起来,整齐的列队,等带着倭人冲击。  

霎时间天地静谧,只有倭人前进的脚步声,显得沉重决绝。  

一百步。  

八十步。  

六十步。  

眼看着距离民团越来越近,岛津家久举起倭刀,高喝一声。  

“呀给给!”  

这一声好似绝望的野狗最后一声惨叫,闻声的倭人顿时兴奋起来,呼号着奔着民团队伍冲过去。  

所有人誓死如归,猩红的眼睛,绷起的血管,涨红的面庞,粗重的呼吸,坚毅的脚步。  

即使再不畏惧死亡,但是死亡就摆在那里,认谁也逃不掉。  

“嘭~”  

硝烟起,枪声大作,弹丸就像那夺命的死神,撕咬着倭人的身体。  

顿时就有几十个倭人摔倒在地,翻滚惨叫着。  

“嘭~”  

后一排枪手开枪,硝烟更加浓郁一番,直呛人口鼻。  

而倭人的惨叫声也更加响亮。  

民团连续射击,倭人在冲锋的路上接连倒下。  

不得不说倭人着实勇猛,硬顶这枪炮,举着倭刀前冲,即使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去。  

岛津家久的左肩膀被枪弹咬了一口,身上的铁甲被撕开一道口子,鲜血流出来。  

岛津家久咬着牙不出一声,耷拉着左臂,右手握着刀,依然在冲。  

他距离明国人越来越近,甚至他都能看到明国人头发里夹杂着的白发。  

近到他可以举刀劈砍了。  

但是他整个身体却是无力抬起手中的倭刀。  

低头一看却是胸前不知何时被一杆长矛洞穿,闪着银光的矛尖沾着鲜血从胸前抽出去。  

猛的一股鲜血涌出,岛津家久只感觉自己的力气被抽空了,全身酥酥麻麻,眼前越来越黑。  

“娘的,倭人真是蠢得可以!”  

周老二拿着长矛,又往岛津家久的尸体上捅了捅,防止没死透。  

岛津家久的死亡,也预示着战斗结束。  

本来就不是一个时代的战斗,且倭人太少,藩主一死,所有活着的人纷纷撤走。  

这就是为藩主尽忠效命,但是藩主死了,他们的使命也完成了,他们要做的是为下一代藩主尽忠。  

还岸边又是留下一地的尸体,惨叫的伤者被同伴拖走,倒是安静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城中又出来一支队伍。  

周老二一皱眉,“娘的,还没完没了了,这是让我杀他个昏天暗地啊!哈哈!”  

孙大憨已经从船上下来,他是此次进攻萨摩藩的总指挥,他看着从称城中出来的队伍,面色平静。  

很快倭人队伍为首的一个年轻人就打出一只白旗,嘴里喊着什么靠近。  

孙大憨让周老二保持队形,没有命令不得进攻,然后等待着倭人走过来。  

打着白旗的倭人走到距离民团二十几步时,停下来,用着不甚标准的大明话喊道。  

“军士稍安,在下萨摩藩新任藩主岛津光久!”  

岛津光久语气与神态表现的十分恭敬,这让孙大憨有些诧异,刚刚还打的你死我活,现在却好像自己成了他爸爸!  

孙大憨如何能理解倭人的那种欺软怕硬的性格?  

打得过,我就是勇猛的雄狮,打不过,你就是我爸爸。  

但是无论如何,岛津光久的表现让孙大憨很满意,至少说明自己已经将这帮倭人打服了!  

“哦?原来是岛津藩主啊,不知道你有何见教啊?”  

岛津光久赶紧摆手,然后说道:“见教不敢,见教不敢!只是有感贵国与我藩睦邻友好,刀兵相见实属不好,所以我欲与贵国修好!”  

孙大憨点头,确认倭人是服了,很是满意。  

“哈哈,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啊?如此最好!  

那现在就是岛津藩主表现的时候了,我的士兵很累了,需要休息,不知道岛津藩主可是能安排安排?”  

这等要求对于岛津来说没什么困难,赶紧连连点头。  

“没问题,没问题!我这就安排,这就安排!”  

岛津光就很开心,他的开心不是不用打仗了,而是他已经明白这帮明国人并没有占领萨摩藩,取而代之的想法,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明国人的真实目的,只要不占领自己的土地,不夺走自己的藩主之位,他就已经完成了父亲遗愿,至于其他的,尽力满足这帮明国人就好。  

孙大憨下令大船靠岸,民团扎营。这回是不在沙滩上扎营,而是在靠近城外扎营,同时可以进城采买,补充物资。  

另外孙大憨还命令快船,给在琉球的李温传去消息,告诉他已经打服萨摩藩,请求下一步计划。  

是的,李温当初的交待就是让孙大憨打败萨摩藩,然后让萨摩藩臣服,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么快萨摩藩就投降了。  

岛津光久宴请孙大憨,聊表地主之仪。  

想了想孙大憨决定还是要参加,他倒要看看这帮倭人如此痛快的投降是为何,防止其中有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