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耻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雨急下,倭国人试图在雨夜中隐藏,然后趁机杀过这段路,直捣首里王城。  

但是倭国人的图谋被守卫给打破,一时间变成了现实的对撞。  

漆黑之下喊杀声吼起,脚踩在泥水里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  

这阵势对于琉球士兵来说是惊天动地得,还没有动手,就已经全身发抖,隐隐有不稳的样子。  

李大河重重的向着地上啐了一口,“一群怂包!”  

李大河说什么,还帮琉球人是根本听不懂的,但是能看明白李大河的表情。  

所以琉球士兵脸上都有些发烫,眼神也不敢盯着李大河看。  

李大河向着外面看,其他友军不时的发射花炮,到是在这漆黑的雨夜,多少能看见影影绰绰的倭国人,艰难的冲锋着。  

在这种地形上,根本不适合使用火枪队,所以士兵们都没有压上来,只有一些士兵带着琉球士兵在侦查。  

每个人身上都挂着手榴弹,李大河看着他们的样子,感觉一群怂包根本扔不多远,也就不指望他们能有什么作为。  

摘下手榴弹,盯着距离,感觉自己的臂力可以一试之后,李大河摘下一颗手榴弹,拉绳之后,用力的甩向倭国人。  

还是差了一些,没有人扔到倭国人的队伍里,在倭国人的前面手榴弹爆炸了。  

爆炸腾起的火光吓了倭国人一大跳,略微停顿之后,继续进攻。  

这时候李大河身后走过来一个汉子,个子不高,有些精壮的样子。  

学着李大河的方式,拉响手榴弹,向着倭国人就扔过去。  

别看汉子个子小,但是力气却挺大,这手榴弹可要比李大河扔的远,直接掉在倭国人的队伍里。  

剧烈的爆炸,炸飞三四个倭国人,使得倭国人的行动再一停滞,不得不小心应对,生怕身边再有爆炸发生。  

李大河有些惊喜,对着小个子一竖起大拇指,然后把自己身上的手榴弹,然后招呼其他人,把所有手榴弹都给小个子,让他来丢。  

小个子嘿嘿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转过头怒目瞪向漆黑的一片,也就是倭国人的方向,一颗接着一颗的扔手榴弹。  

扔起手榴弹,就像一个小型迫击炮,快准远。  

可是倭国人就吃了苦头,不时的在队伍里发生爆炸,躲无可躲,只能祈求天皇保佑,自己不被炸死。138txt  

倭国人越来越近,侦查坑也就更加危险,李大河恶狠狠的看了倭国人一眼,摆手指挥撤退!  

人少根本没办法与倭国人战斗,随意只要侦查到倭国人,就可以撤退。  

琉球防线整体撤退,倭国人继续进攻。  

这一路琉球士兵没少给倭国人下绊子,各种陷阱,里面插上尖木棍,人掉进去就会被插个透心凉。  

放置鬼雷,将手榴弹栓在石头上,只要倭国人走过,踢在石头上,活绳子上,就会触动手榴弹,引起爆炸。  

倭国人在这一路上没少吃苦头,不是掉进陷阱就是被鬼雷给炸,以至于每个人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  

但是最终还是让倭国人过了这条几里路。  

其实在这里设置拦截位置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李温没有选择在这里拦截,主要是人手太少,他信不过琉球士兵,所以安全起见他不得不放弃这个绝佳位置,准备死守首里王城。  

天亮之时,倭国人已经兵临城下,川介成乡指挥队伍,列队准备攻城。  

昨天雨夜,倭国人损失惨重,死伤数百,川介成乡心里憋着一口气,他誓要夺回这个面子,将首里王城杀个血流成河。  

再次之前他不介意自己手下武士血流成河,毕竟武士就是用来做这个的,他们生来就是为藩主大名献生的!  

首里王城城墙不厚,也不高,要想攻城说起来也是简单,所以川介成乡才如此迫不及待的准备攻城。  

因为他知道,这时候是攻城的最佳机会,如果拖的时间久了,自己的后勤难以保障。  

看着城头上摆着的火炮,川介成乡微微一笑,阴雨绵绵的天气里,火炮根本打不响,弓箭也拉不开,只有手中锋利的刀,才是最佳武器。  

所以川介成乡根本就没有把火炮看在眼里,誓要雨天攻城的原因,只是他不知道大明的火炮,早已经不是他印象中的火炮了。  

挥刀进攻,川介成乡身先士卒,挥刀带着武士如同发疯的水牛,奔跑着冲向首里王城。  

看着就像蚂蚁一般的倭国武士,李温轻轻摇头。  

“嘭”  

城墙上的火炮发射了,翻滚的开花弹掉落在倭国武士中间,然后猛的再炸开,无数细小弹丸纷飞,爆炸附近,到下去一片武士。  

火炮接连击发,武士成片的倒下去。  

倭国武士悍不畏死,即使身边不断有火炮炸响,但是他们根本不停下进攻的步伐,嚎叫着冲向城墙。  

川介成乡已经红了眼,看着身边武士不断到下倒下,他怒意更浓。  

登成城梯支到城头,武士顺着梯子网上爬。  

此时城头上在此响起火枪声。  

接连不断的火枪击发,打到一片又一片的武士。  

川介成乡根本想不明白,为何这雨天,大明人的火枪还可以击发,难道他们的火绳不会熄灭么?  

即使武士再勇敢,在悍不畏死,可是面对没有可能的冲击,已经显得很是疲惫。  

没多待一分钟就有数十人倒在火枪之下。  

川介成乡狠咬牙根,不得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