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赫别固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辽东金州,汉人大营北方树林。  

赫别固温骑在马上,心有焦急,自己的儿子乌木陀陀四天前打探消息的时候被汉人抓了,这几天他一直在想该如何救自己的儿子。  

“大额真,汉人今天营空了!”  

赫别固温是个牛录额真。牛录是女真人的基本军事单位。  

女真人出兵或者打猎,常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箭,十人为一牛录,而牛录汉语的意思就是箭。  

其中牛录的首领就是牛录额真。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红、白、蓝四旗。在万历四十三年,增至八旗,是为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皇太极后,正黄、镶黄、正蓝被称为上三旗,剩下的被称为下五旗。  

同时牛录也扩至三百人,每旗牛录数不定。  

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而一个固山也就是一个旗。  

赫别固温带着自己的牛录奉命监视金州的汉人,四天前自己的儿子请命前去打探,自己也轻视了汉人,却不曾想儿子被汉人捉住。  

这四天来他每天都派人打探汉人大营,以寻找机会救出自己的儿子。  

前两天汉人非常警惕,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以至于赫别固温几乎放弃营救,甚至猜测自己的儿子已死。  

谁知今天派出的奴才突然就有了好消息,汉人皆乘船离开,大营之中留守士兵不多,可寻机冲营。  

赫别固温可不是年轻的毛头小子,他之前曾在萨尔浒与汉人交过手,自己的大儿子也死在了宁远,深知汉人狡猾,从不敢轻视。  

“那汉人队伍离开多久了?果真是都离开了?”  

“奴才亲眼所见,至少二三十个牛录那么多人坐着船离开,营中留人不多,且还晾晒着粮食。”  

赫别固温紧皱眉头,总感觉其中有问题,前两日看守那么严密,如今为何又如此松懈?不仅士兵离去,还在晾晒粮食,怎么看都像是在引诱自己上当。  

“再探!”  

“喳!”  

探子离开,赫别固温勒住马的缰绳,抬头看了看四周,满眼尽是茂密的树林,这几天一直在周围晃荡,自打儿子被抓,也不曾休息好,这时候突然感觉有些累,故叫停行进,下马休息。  

地上铺上毛皮垫子,赫别固温坐在上面,靠着一棵粗树,拿起水袋灌一大口水,脑袋里还在想着该如何营救儿子,汉人大营空虚是不是一个圈套。  

几天来劳累与失神过度,乏累致极竟昏昏沉沉的睡过去。  

“阿玛救我,营中无人,还有遍地的粮食金银,快来救我,带着东西一起走。”  

乌木陀陀满脸是血,身上更是伤痕累累,但是眼中放亮,招呼着自己。  

他的周围已经没有了汉人,踩在满地晾晒的粮食上。  

“儿…”  

赫别固温猛的惊醒,才发现这是一个梦,满身的汗水,风一吹还有些凉。  

自己就俩儿子,大儿子战死,这小儿子是自己最后一个儿子。看着眼前成群成堆的或坐或躺的人,他还等着儿子继承他的家业,随着大汗建功立业。  

“可有回报?”  

“回额真,没有!”  

赫别固温轻轻叹口气,瞟到一眼自己的发根,手指粗细的一条辫子,之前还是黝黑,这才几天就已经白了。  

挣扎着站起来,周围一片郁郁葱葱,很是安静,已经歇息多时,打猎的经验告诉他,在一个地方不要待得太久。  

“行!”  

命令一下,所有人纷纷上马,继续在这林子里面转悠,等待随时到来的回报。  

向着西南方向又走出几里,再往前面继续走十几里是一座小山,林木太密,马匹行走不得,并且离汉人大营过近,去不得。  

所以赫别固温转过方向,缓慢的向南行进,直到太阳落山,黑暗笼罩住林子,新情况才再次传过来。  

“额真,汉人回营了,他们是出海打鱼了,想来是他们粮食发霉不能吃,所以才出海打的鱼!”  

“哦?”  

赫别固温眼睛一亮,若是如此,那这就意味着不是汉人的奸计,而是他们真的没有粮吃了!  

又想起睡梦中儿子凄惨的样貌,和儿子说的话,赫别固温微微心动。  

“若是汉人运粮到金州要多久?”  

“回额真,要是从皮岛运粮至少要明天下午到,若是从宁远那运,得明天夜里到!”  

赫别固温仔细盘算,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夜里汉人定然是警惕异常,自己贸然出手绝不是良计。那只能等待明天,若是明天汉人还是出海打鱼,那就上午动手,若是不出海,就只好另寻机会!  

“细探,不得漏掉任何细节!”  

“喳!”  

探子再次趁夜离开,而赫别固温赶紧吩咐下去,吃饭休息,养精蓄锐。  

天光放亮,太阳光投过树叶照进来,赫别固温嚼了几块干肉,喝了几大口清水。  

黑黑的眼圈,红红的眼睛,这一夜他还没有休息好。  

他一直在考虑这是不是汉人的圈套,一想到这里他又想起满脸是血的儿子,在胡思乱想中,等到了天亮,也等待到了前方探子回报。  

“额真,汉人再次驾船出海,还是有二三十个牛录那么多人,如昨天一样!”  

赫别固温沉默了,转过身,对着北方,他闭起眼睛嘴里念念有词,他在祈祷,希望神能听到他的祈祷,可以顺利的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