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如有天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山所,李温的土地上,屋中。  

张淮殷坐在李温旁边,满脸的无奈,昨天晚上,他遇袭,幸得李温和张百户所救,回到绍兴就找人打听李温此人,经过下人的一番打探,终于了解到李温,知道这人是在三山所新来的一个商户,与临山卫的指挥使曹成章关系密切,更是与绍兴陈家关系匪浅。  

张淮殷此刻只想找到一个势力,帮助自己从大哥手中抢回生意,他本想与陈家联系,只怕现在自己难以说服陈家,一听说李温与陈家关系密切,就想借着李温与陈家搭上关系。  

了解到事情经过,李温沉吟一番,说道:“昨夜遇袭也是你大哥所为?”  

“是也不是!”  

张淮殷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继续说道:“我们张家与沈家经营相似,原本绍兴我张家一家独大,后来沈义贤从杭州分出来,靠着家族关系,生意做大,超过我们张家,这才有了一沈二张的说法。沈家经营铁料,我们张家自然也有,在漓渚关我张家铁厂靠北,沈家靠南,背山而对。上月二十一日入夜,一伙贼匪冲进沈家铁厂大开杀戒,破坏高炉,令其不得炼铁。  

唉,这事是我大哥指示人所为,然后将此时赖在我身上,昨夜遇袭八成是沈家所为,意图报复而已!”  

李温恍然,这才想起来,当时自己去沈家拜访,沈家态度那么古怪,想来当是正是为此时闹心。  

“不知张东家,想让我如何帮你?”  

弄清事情原委,李温也不再啰嗦,看着张淮殷,手指轻敲茶桌。  

“我想请李东家引荐绍兴陈家,把我手里的盐铁卖掉,回笼银两,从我大哥手中躲得买卖!”  

李温略一思索开口道:“不知张东家,盐铁几何?”  

“铁料一万斤,粗盐八千担!”  

“价格几何?”  

“铁乃生料,每斤算七钱,粗盐每担一钱五分!”  

略一粗算,铁料要银七千两,粗盐要银一千二百两,共要银八千二百两!  

这买卖值得做!  

“张东家,这买卖也不用去找陈家,我李温就吃下了!”  

张淮殷显然是一愣,他打听过,李温近来生意做的是不错,可也没听过买卖做的这么大,即使如此大宗货物,沈家吃得下,可要运出去也不是个容易事!  

“李东家,你可诓我?”  

“张东家,何来此言?我李温说到自然做到,你的东西拉来,我银子交上,有何诓骗?”  

李温看着张淮殷一脸不敢相信的神情,自己内心却感觉很爽,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看着李温很正常的样子,张淮殷终于相信,不禁很是激动,自己终于算是有了翻身的机会!  

“多谢李东家成全,这个雪中送炭之恩,张某没齿难忘!”  

张淮殷起身施礼,李温也赶紧站起身来回礼。  

“张东家,我以为事不宜迟,交易越早越好,你看明天如何?”  

张淮殷正求之不得,自然答应下来,再三感谢之后,带着下人回转。  

看见张淮殷离开,陈俞嗔立马就跑回来,“温哥儿,那不是张家二少爷么?他来是为何?”  

李温实在是憋不住笑,当着陈俞嗔的面哈哈大笑,“哈哈,天助我也,你知道吗,那张老二给我送铁来了!”  

李温将如何与张淮殷认识,他们刚才谈了什么,与陈俞嗔说过。  

陈俞嗔自然也是为李温高兴,只是一皱眉头问道:“温哥儿,你买那么多盐是做何?”  

“放心,我自有打算!你赶紧回去,将我那银子从你家拿回来,这回可派上了大用途!”  

陈俞嗔自觉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回去,可不回去又不行,只得回转绍兴为李温取银!  

临近午后,粥锅再次升起热腾腾的烟气,灾民规规矩矩的排队守在锅前,对他们来说,一碗稀粥就是他们的全部。  

李温算过,已经灾后十八天,感慨不知田头立新坟,埋着已故人,只知未亡人,艰难求活挂泪痕!  

轻轻叹口气,李温走出屋中,来到门前,让赵老道把灾民聚集起来,他有事要说。  

短舌头弄来个破锣,叮当的敲起来,催促众人聚集起来。  

听说李温有话要说,灾民不知所以,离开粥锅,聚集在门口,和上午闹粮不一样,这时候所有人都没了那股兴奋劲,好似行尸走肉般拖着步子,来到门前。  

李温也不管他们,见人来的差不多了,扯着嗓子喊起来。  

“各位乡亲,如今已经灾后十八天了,大家也是喝了许多天的稀粥!俗话说,人要往前看,既然还活着,那就要好好活下去,我劝大家准备准备回乡吧,官府的救济也怕是下来了,有地的回去种地,没地的也要赶紧寻个营生活下去,喝着稀粥总也不是办法!”  

也不管灾民听不听得懂,也不管后面的人听不听得见,反正李温扯着嗓子尽力的喊。  

说完后,人群静了那么几息,随后所有人哭喊着纷纷跪倒在地,这让李温有些不知所措。  

好半天才明白,灾民以为李温因上午之事发怒,不再施粥,都在跪求李温,希望李温继续将粥施下去。  

李温知道他们的意思后,赶紧让灾民起来,继续扯着嗓子喊道:“大家误会了,不是我李某不继续施粥,而是我希望大家赶紧想办法活下去,继续吃粥并不是长久之计,每人领一斤粮,回乡的回乡,寻活的去寻活,只有靠自己才活的下去!”  

带施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