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汉身高六尺,浑圆粗壮,铜铃般大小的眼睛,披头散发,满脸的大胡子,还顺着滴雨水。  

“滚开,让老子先上!”  

大汉双手一挥,将挡在身前的妇孺推到两边,走上前来。  

雨淋过后,所有人全身上下都湿透,此时正在瑟瑟发抖,怎么可能挤得过大汉?  

大汉就这么挤到舢板跟前儿,一边嚷嚷着,一边抬腿就要踏上舢板。  

“我说了,妇孺先上,青壮等待下趟!”  

李温再次出言提醒。  

那大汉毫不在意,“呵,什么这趟下趟的,老子有钱,给你钱就是!”  

大汉顺手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子,里面装着散碎银子,向着李温晃了晃,“这袋子都给你!”  

李温可不惯着大汉的毛病,站在舢板前面,板着脸,有些不耐烦。  

“把你那臭钱收起来,这船只接妇孺老弱,青壮等着!”  

那大汉见李温还是不让自己上船,铜铃大的眼睛一瞪,收回钱袋,用手指着李温。  

“吆喝!是不是给脸不要脸?这船今天爷爷就上定了!”  

大汉退后一步,助力跳起,就要跳到舢板上。  

李温怎么会让他得逞?大汉跃起,也就在他滞留在空中这一刹,李温抬腿对着大汉就是一脚。  

这一脚大汉是如何也躲不过,正好踹在大汉肚子上。  

大汉刚才还跳向舢板,挨上这一脚,转而向后飞去,“扑通”一声就砸在青瓦屋顶上。  

哗啦啦的砸碎好几块瓦,痛的大汉呲牙咧嘴,挣扎着站起来,指着李温骂道:“好啊,小子我看你是活够了,你知道我姐夫是谁吗?你等着我让你不得好死!”  

大汉咆哮着,可他也没敢再尝试跳上舢板,其他有想法的青壮这时候也没了想法,老老实实的等着李温将老弱妇孺接走。  

舢板划到浒山高处,安置好妇孺,继续去寻被困百姓。  

这水来的太过突然,被淹,被冲走的百姓无数,运气好的,抱住一棵大树,留下一命,李温就划着舢板将人接下来。  

碰到老屋,在水中泡的久了,轰隆隆垮塌在水中,站在屋顶上的人,纷纷落水,李温也赶紧将舢板划过去,捞起落水的百姓。  

在李温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当中,直到各处都没了被困百姓,可是大家还是转上好几圈,怕有落下的。  

待到日落西山,天空暗下来这才作罢,风停雨停,大水也缓缓落下去。  

当李温回到店中时,大水已经退去,露出满是黄泥的地面。  

赵老道带着老崔,老单和小德宝,已经清理出好大一块。  

看到李温回来,几人赶紧迎上来,见李温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饱餐一顿后,众人继续清理地面,赵老道来到李温跟前儿,汇报损失。  

“大少爷,咱们的粮食被泡了约是有五百石,丢了一匹瘦马,不知是受惊跑了,还是被水冲走了,店中的参倒是存放的好,没丢。”  

从皮岛带回的参已经卖得差不多,只剩下十几棵品相实在是太差的。  

损失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只是说起粮食,李温轻轻皱眉。  

大水来的实在不是时候,夏粮还没收完,可以说刚刚开始收,大水一冲,等于是颗粒无收,这也就是说粮要难收,粮价要涨!  

不过转过头又一想,李温差点没高兴坏喽,自己在大明朝第一次玩期货,没想到大赚,自己还有两万六千石的粮食在吴大财主那里,一石才一两银子!  

想到这里,李温心情好多了,“大米被泡又不能晒,如此大水,定会有灾民,支起棚子,都用来施粥!”  

却如李温想的那般,此次大水波及甚广,此次大风海溢波及绍兴府城,山阴、会稽、萧山、上虞、余姚也皆受大灾,溺死者各以万计,流离失所者无数。  

大灾已成,夏粮无收,粮价自然大涨,灾后三日粮价已到三两三一石!  

灾后五日,灾民遍地,纷纷涌向附近的城镇县城,余姚县城就聚集近三万灾民,县令蒋灿说服几个大户,支棚施粥!  

可灾民太多,人多粥少,很快灾民中就传出三山所有施粥,粥稠立筷不倒。  

很快李温的粥棚外就围满灾民。  

“清(听)我说,排好队,妇孺老弱在强(前),青壮在后,不准挤,不准抢!”  

短舌头拿着根木棍,扯着嗓子使劲喊着。  

“都能喝到粥,要是挤,抢,没粥喝!”  

很快,灾民就听着指挥,老弱妇孺在前面,青壮在后面。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听话,想着挤到前面先喝粥。  

一个贼眉鼠眼的瘦子,身后跟着俩帮手,趁着短舌头没注意,三个人就挤进前面妇孺的队伍里。  

迫于三人的威胁,也每人敢说什么。队伍像一条长龙,缓慢向前。  

赵老道掌勺,一把不大不小的勺子,一人一勺粥,谁也不知道这灾什么时候过去,所以按照李温的想法就是,让灾民饿不死,吃饱不现实。  

赵老道一勺一勺打着粥,突然就看见来到自己眼前的是个男人,他再抬头看看后面,见老弱妇孺并未排完。  

“你们三个没听到?青壮在后面!”  

瘦子满脸笑嘻嘻的样子,“嘿嘿嘿,老爷我们是弱,是弱,饿了好几天了,就要不行了,先给我们打粥!”  

瘦子双手托着碗,举在赵老道的面前。  

“滚到后面去,要不没粥!”  

听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