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老臣之殇(1/2)
闻仲离开朝歌的幕后黑手,郑道无法确定。
但他可以先收集些线索,从商荣那里,从黄飞虎那里!
于是,离开朝歌了的前商朝宰相商荣,这几天夜里频繁做起了梦。
梦到的都是些回忆,都是些,这些年已经发生了的事。
有十几年前他举荐,当时还是寿王的纣王为太子的记忆;
有十年前,先帝驾崩,托孤之时的记忆;
有一年多前,闻太师出兵时的记忆;
有这一年多来,大王越来越不听话的记忆;
有前些日子,杜太师被斩首的记忆;
有他告老还乡时,诸大臣劝解时的记忆。
都已经回到了乡下,远离了朝堂,我商荣,还是忘不掉,还是怀念那个朝堂吗?
大王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我商荣庇护的寿王了,我商荣在朝廷已经没用了,怎么就不能安心过些平静日子呢?
商荣在乡下的老宅中,因连续不断的,满是回忆的梦境,莫名感伤。
而郑道,则是又明白了许多事。
果然,牵扯到政治,就没有一件事,只能看表面啊!
他还记得,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就是纣王题诗娲皇宫的前一天。
而纣王,之所以会在女娲诞辰出现在娲皇宫,之所以会去娲皇宫进香,正是宰相商荣的提议!
那时,纣王登基已经七年,之前从未去过娲皇宫,从未拜祭过女娲。
事实是,整个商朝朝廷,之前从未祭拜过女娲。所以纣王在商荣进谏后会问出,女娲有何功德这种话。
实在是因为,他纣王确实不知道,作为一个天子也没有必要知道。
而他商荣,为什么会在闻太师刚刚离开朝歌之时,让天子去祭拜一个不在国家祭祀范围之内的神仙呢?
正是因为这次进谏,才引发了后面的一切。
他商荣,虽然贵为一国宰相,却实在没有成为幕后黑手的资格。
郑道只能从商荣的回忆里推测,商荣也是被人利用了,但出手之人未知!
纣王还是个王子的时候,商荣在王位继承人中站队,选择了纣王。
他和梅伯、赵启等人,上奏立第三子的寿王为太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龙之臣,是纣王真正意义上的心腹大臣。
而闻仲,只忠于朝廷,只忠于成汤社稷,对王子之间的继承权问题,并没有任何偏向。
武成王黄飞虎和闻仲一样,在王子之间也没有选择站队,只是无条件支持帝乙的任何决定。
本来,商荣等人,在纣王即位后,应该就是真正的大权在手才对。
可是,帝乙驾崩之时,选择的托孤之臣,是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而不是他们几个一早站队的从龙之臣。
闻仲和黄飞虎,一文一武,在朝廷上不可撼动。
黄飞虎为武将,倒也没有什么,可闻仲却实实在在挡了商荣的路。
有闻仲在,纣王就会听闻仲的,而不是他商荣的,更不是梅伯、赵启等从龙之臣的。
他商荣虽然心有不甘,可毕竟在朝堂多年,早已摸清利害关系,从没有扳倒闻仲的想法和行为。
因为他知道,所有朝廷老臣都知道,甚至纣王都明白,闻仲扳不倒!
闻仲,在大商朝,高如泰山!
可纣王登基日久,对政务越发熟悉,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闻仲就慢慢有了些想法。
然后就到了纣王七年二月,北伯侯崇侯虎报上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反叛的军情,请求朝廷出兵平叛!
本来呢,朝廷正在商议,要派哪位将军前去平叛的。
可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平叛的人选,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
太师闻仲!
纣王、商荣等人,甚至于其他许多一直生活在闻仲威压下的各种势力,都发现了这个机会!
他闻仲,在朝廷的无上威望,早已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这次有了调离他的机会,居然没什么人反对!
似乎,只有他闻仲才有能力去平叛!
他闻仲,多厉害啊!
稀奇的是,闻仲自己,居然没有反对,而是接受了平叛的任命。
就这样,闻仲成了大商朝近百年来第一个以文臣身份带兵出征的人!
闻仲离开了朝歌,朝歌就热闹起来了!
没了闻仲的管束,纣王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感觉。在以往的朝堂上,只要闻仲发话了,所有大臣都不会有异议。他纣王也没有提异议的机会!
而现在,大臣之间意见会有不同了,需要他纣王来做最终决定了!
纣王,尝到了真正的权利的味道!
而商荣,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想的是,成为下一个闻仲!
于是,他想的是,怎样像闻仲一样,拥有左右纣王意见的能力。
他觉得,以他三朝老臣的身份,以他从龙之臣的身份,以他大商丞相的身份,做到这些不难!
于是,借着女娲娘娘寿诞之事,他想促成纣王祭祀女娲一事,他想让女娲成为朝廷正统祭祀的神明!
如果成了,他商荣,不止增加了眼前对纣王的影响力,他还会千古留名!
可是,事情失控了!
他以为他能像闻仲一样,完全掌控纣王。
可是纣王,并不愿有第二个闻仲出现!
纣王听了他的谏言,去了娲皇宫进香,还题了诗!
他商荣当然知
但他可以先收集些线索,从商荣那里,从黄飞虎那里!
于是,离开朝歌了的前商朝宰相商荣,这几天夜里频繁做起了梦。
梦到的都是些回忆,都是些,这些年已经发生了的事。
有十几年前他举荐,当时还是寿王的纣王为太子的记忆;
有十年前,先帝驾崩,托孤之时的记忆;
有一年多前,闻太师出兵时的记忆;
有这一年多来,大王越来越不听话的记忆;
有前些日子,杜太师被斩首的记忆;
有他告老还乡时,诸大臣劝解时的记忆。
都已经回到了乡下,远离了朝堂,我商荣,还是忘不掉,还是怀念那个朝堂吗?
大王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我商荣庇护的寿王了,我商荣在朝廷已经没用了,怎么就不能安心过些平静日子呢?
商荣在乡下的老宅中,因连续不断的,满是回忆的梦境,莫名感伤。
而郑道,则是又明白了许多事。
果然,牵扯到政治,就没有一件事,只能看表面啊!
他还记得,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就是纣王题诗娲皇宫的前一天。
而纣王,之所以会在女娲诞辰出现在娲皇宫,之所以会去娲皇宫进香,正是宰相商荣的提议!
那时,纣王登基已经七年,之前从未去过娲皇宫,从未拜祭过女娲。
事实是,整个商朝朝廷,之前从未祭拜过女娲。所以纣王在商荣进谏后会问出,女娲有何功德这种话。
实在是因为,他纣王确实不知道,作为一个天子也没有必要知道。
而他商荣,为什么会在闻太师刚刚离开朝歌之时,让天子去祭拜一个不在国家祭祀范围之内的神仙呢?
正是因为这次进谏,才引发了后面的一切。
他商荣,虽然贵为一国宰相,却实在没有成为幕后黑手的资格。
郑道只能从商荣的回忆里推测,商荣也是被人利用了,但出手之人未知!
纣王还是个王子的时候,商荣在王位继承人中站队,选择了纣王。
他和梅伯、赵启等人,上奏立第三子的寿王为太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龙之臣,是纣王真正意义上的心腹大臣。
而闻仲,只忠于朝廷,只忠于成汤社稷,对王子之间的继承权问题,并没有任何偏向。
武成王黄飞虎和闻仲一样,在王子之间也没有选择站队,只是无条件支持帝乙的任何决定。
本来,商荣等人,在纣王即位后,应该就是真正的大权在手才对。
可是,帝乙驾崩之时,选择的托孤之臣,是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而不是他们几个一早站队的从龙之臣。
闻仲和黄飞虎,一文一武,在朝廷上不可撼动。
黄飞虎为武将,倒也没有什么,可闻仲却实实在在挡了商荣的路。
有闻仲在,纣王就会听闻仲的,而不是他商荣的,更不是梅伯、赵启等从龙之臣的。
他商荣虽然心有不甘,可毕竟在朝堂多年,早已摸清利害关系,从没有扳倒闻仲的想法和行为。
因为他知道,所有朝廷老臣都知道,甚至纣王都明白,闻仲扳不倒!
闻仲,在大商朝,高如泰山!
可纣王登基日久,对政务越发熟悉,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闻仲就慢慢有了些想法。
然后就到了纣王七年二月,北伯侯崇侯虎报上北海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反叛的军情,请求朝廷出兵平叛!
本来呢,朝廷正在商议,要派哪位将军前去平叛的。
可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平叛的人选,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
太师闻仲!
纣王、商荣等人,甚至于其他许多一直生活在闻仲威压下的各种势力,都发现了这个机会!
他闻仲,在朝廷的无上威望,早已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这次有了调离他的机会,居然没什么人反对!
似乎,只有他闻仲才有能力去平叛!
他闻仲,多厉害啊!
稀奇的是,闻仲自己,居然没有反对,而是接受了平叛的任命。
就这样,闻仲成了大商朝近百年来第一个以文臣身份带兵出征的人!
闻仲离开了朝歌,朝歌就热闹起来了!
没了闻仲的管束,纣王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感觉。在以往的朝堂上,只要闻仲发话了,所有大臣都不会有异议。他纣王也没有提异议的机会!
而现在,大臣之间意见会有不同了,需要他纣王来做最终决定了!
纣王,尝到了真正的权利的味道!
而商荣,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想的是,成为下一个闻仲!
于是,他想的是,怎样像闻仲一样,拥有左右纣王意见的能力。
他觉得,以他三朝老臣的身份,以他从龙之臣的身份,以他大商丞相的身份,做到这些不难!
于是,借着女娲娘娘寿诞之事,他想促成纣王祭祀女娲一事,他想让女娲成为朝廷正统祭祀的神明!
如果成了,他商荣,不止增加了眼前对纣王的影响力,他还会千古留名!
可是,事情失控了!
他以为他能像闻仲一样,完全掌控纣王。
可是纣王,并不愿有第二个闻仲出现!
纣王听了他的谏言,去了娲皇宫进香,还题了诗!
他商荣当然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