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正经堂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深夜,睡梦中的孙北吉忽然觉得有人似乎在喊自己,他隐隐觉得自己可能又在做梦,可那声音越来越大,还伴随着摇晃…孙北吉一下睁开了眼睛。  

“老爷,皇上来了。”一旁的下人低着声音说道。  

孙北吉哼哼唧唧地呢喃了两声,还有些不明就里。  

“…哪个皇上?”  

那下人没有回答,只是递来一块热毛巾放到孙北吉的手上——热巾敷面,孙北吉终于清醒了过来。  

“皇上已经坐到前厅了,等您过去答话呢。”  

等他换好衣服,来到前厅,陈翊琮披着斗篷,背立在窗前。  

“皇上这是…”孙北吉刚要开口,看见近旁桌案上放着的奏折。  

他心中一笑,顿时明白了皇帝今夜的来意。  

“我来问问阁老,这是什么意思。”陈翊琮阴沉着脸,“朕让你们拿主意,你们拿的就是这种馊主意吗!?”  

孙北吉微微扬眉,“看来皇上不喜欢这个处置——”  

“朕当然不喜欢!”  

孙北吉无辜地眨了眨眼睛,“那皇上当初为什么要照准呢?”  

陈翊琮微微咬紧了牙齿——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理亏,那个“准”是他自己写上去的!  

“当时朕正在高烧,伤势又重,难免糊涂!你也和朕一样糊涂吗!?”  

陈翊琮右手甩袖,看向别处,“朕已经派人去百花涯了…现在来这里,是来听你一个解释,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最好给出一个让朕信服的理由!”  

“…好。”孙北吉点了点头,“那老臣来解释。”  

孙北吉回过头,低声对近旁的老奴说了一句什么,那老奴很快离去。  

“皇上稍等。”孙北吉轻声道。  

陈翊琮冷哼一声,在近旁的椅子上直直地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那老奴呈来一本厚厚的本子,孙北吉接过,而后又放到皇帝右手边的桌案上。  

“这是什么?”陈翊琮问道。  

“是柏司药这些天来的每一日的日程。”孙北吉轻声道。  

陈翊琮望了他一眼,迅速翻开——这里面每一页都粘着一张信笺,信笺上记录着日期,每天都是一行字,譬如「升明四年二月二,两餐,清扫楼宇」「升明四年二月七,三餐,清扫楼宇,沐浴」…诸如此类。  

非常平淡。  

“就这些?”  

“对,”孙北吉缓缓开口,“柏司药是插在教坊司的罪属里进的百花涯,前三个月是观候期,还不算真的入籍。  

“正如皇上所说,当时您在病中,情况危急,将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老臣来做,老臣不会鲁莽行事。”  

“这些记录是谁做的?”陈翊琮问道。  

“这一点,韩冲韩大人帮了不少忙,百花涯里有一些锦衣卫的眼线,他们日常会盯梢着…当然,柏司药会吃一点苦头,但不会出什么大事,这一点,圣上大可放心。”  

孙北吉说着,抬头望了陈翊琮一眼,“…这件事老臣在折子后面也写了,皇上也没看吗?”  

陈翊琮面无表情——确实没有看完。  

“罢了。”他丢下手中的书册,站起了身,“难为你考虑周全。”  

孙北吉往后退了一步,站在原地躬身行礼,然后目送陈翊琮大步离开这里。  

今夜的百花涯可谓人人自危——最热闹的夜半时分,道路上忽然冲进来大批的锦衣卫,他们驱散了人群,将所有歌姬舞姬赶回楼中,清空了道路。  

没人知道是什么人要来,但从这个架势看,来者必定是什么贵人…  

陈翊琮从头到尾批着黑袍,戴着兜帽,在锦衣卫的带领下,他乘船去到百花涯腹地的梨园,然而才一上岸,便有锦衣卫提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鸨娘过来。  

鸨娘吓得瑟瑟发抖,他望着眼前身形挺拔的黑袍青年,完全摸不清对方的来历。  

“她是谁?”陈翊琮颦眉,“我要的人呢?”  

“回禀——大人,”锦衣卫答道,“教坊司的那批罪属今夜不在梨园中,出去了。”  

陈翊琮心中一沉,“去哪儿了?”  

锦衣卫瞪了近旁的鸨娘一眼,“说!”  

“大人饶命!您是落了哪位佳人在奴这儿啊,是奴家有眼不识泰山…”  

“别扯这些,人去哪儿了?”  

“去…去城南林大官人家的宅子里,唱堂会了。”  

“堂会?”陈翊琮皱起了眉头,他想起方才在孙北吉家看到的记录,“那不是好几天以后的事情吗?”  

“林大官人那边…出了点…小状况,所以就…提前到今晚…”鸨娘吓得哆哆嗦嗦,末了又补充一句,“都是…正经堂会。”  

陈翊琮望向一旁的锦衣卫,“带路。”  

一众锦衣卫旋即撤离,在夜色中如同迅速调转方向的鱼群,在那黑袍人的命令下沿岸离开。  

柏灵此时刚刚下车,望着不远处没有挂牌匾的宅院大门,隐隐觉得这里有些阴森。  

被赶下车的女孩子们有些畏惧地缩在一起,大家今夜都是在睡梦中突然被喊起来,然后临时被送上车,带到了这里来。  

老师傅没有跟来,鸨娘也没有跟来,押送他们过来的就只有五六个龟爪子而已。  

这实在有些不寻常。  

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听到外头的声音,急急忙忙地从里头赶了出来。  

“怎么这会儿才来?”那管家瞪圆了眼睛,“这都等多久了?”  

“这事儿真不赖我们,”走在前头的龟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