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绣春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阁老。”  

黄崇德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这位在建熙帝身边跟了一辈子的老人此刻也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温和。  

“世子爷早就不在这里了,皇上的遗诏,老奴也已经一并交给了世子爷。皇上早已下定决心,将皇位传位于恭亲王…尔等乱臣贼子,今夜拿到了这左卫营和平京城防的几千兵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望了一眼站在宋伯宗和他身后的那些大臣们。  

“原定的祺王册封仪式应当在五月月底。册封过后,贵妃亦即刻与祺王启程离京,前往封地。这一切,礼部与司礼监都有卷可查,他宋伯宗现在,还抹不了皇上的旨意。  

“即便今日我们全都死在了这里,我大周还有百万雄师,还有这天下万方的人心向背。等来日世子爷回来,真正地靖平内乱之时,绝不会轻饶任何一个悖君的逆臣。”  

人群中的阁员们,脸上已经没了血色。  

黄崇德的意思他们早就听懂了——现在就站队,立刻就站队!  

若来日恭亲王世子真的重返平京,那么所有今晚苟且偷生活了下来的逆臣,亦要面临灭顶之灾。  

“诸位大人,你们都是我大周的中流砥柱。”黄崇德的目光变得深邃,“将来史册留名,是千古流芳抑或遗臭万年…只看今夜。”  

这实在是…实在是…艰难的抉择。  

宋伯宗除了平京的城防,手里还有别的底牌吗?  

恭亲王世子能逃出生天吗?  

即便逃出生天,他真的能够卷土重来吗?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然而今夜但凡错了一步,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不仅是身败名裂,还有一整个宗族命运的倾覆…  

柏灵望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正觉得感慨,忽然觉得自己左肩被人揽住了——甄氏俯身,将她紧紧抱在了怀里。  

“好孩子…谢谢你。”甄氏小声地开口。  

柏灵听出她声音的颤抖,连呼吸都带着浓厚的鼻音,她轻轻抚拍着王妃的背。  

“王妃别怕,世子说他有办法的。”柏灵低声安慰道,“他说只要撑到天亮,他就能带兵回来。”  

“哪里的兵?”甄氏心中一惊,“申将军的吗?”  

柏灵摇了摇头——她不知道,时间太紧迫了,她也来不及打听。  

“总之,我们只要撑到天亮。”柏灵沉声道,“相信世子爷吧。”  

甄氏微微颦眉。  

她轻轻松开了柏灵,如同下定了某种决心。  

“王妃…?”  

甄氏深吸了一口气,右手探进了左手的宽袖之中,她指尖轻轻用力——宽袖下传来了某种火星引燃的声音。  

而下一瞬,柏灵终于看清了——甄氏的右手紧紧抓着一个大约两指长的竹节。  

随着一声划破长空的轻啸,一道鲜红的烟火从养心殿外直冲夜空,在漆黑的浓云下绽开一朵小小火花。  

所有人都抬眸望向夜空。  

这显然是某种召集的信号。  

人们忍不住向四下望了望,左卫营的众官兵更是握紧了手中的刀剑——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宋伯宗面色阴沉,“把这个柏灵,还有那个黄崇德都投入鸩狱…一个时辰之内,我要知道陈翊琮的下落!”  

几人径直上前,粗暴地将柏灵从甄氏的身边拖走,然而在面对黄崇德的时候,左卫营的官兵依旧有几分迟疑——他们跟在建熙帝身边这样久,几乎所有人都见过这位一直深得皇帝信赖的老公公。  

即便是在这个时候,想着养心殿里尸骨未寒的建熙帝,卫兵们依旧有些顾及。  

“黄公公,请吧。”官兵们冷声说道。  

黄崇德颇带几分讽刺地看了宋伯宗一眼,而后去到柏灵身旁,拨开了那两个钳制着柏灵的亲卫。  

“去鸩狱的路,还有谁比我更熟呢。”  

黄崇德目光带着几分老者特有的慈悲,他轻叹了一声,牵起柏灵的手,带着她慢慢往外走。  

一老一少在铁卫的押解中远去了。  

宋伯宗又回转过身,望向身后已经开始动摇的阁员,他知道这些人在顾虑什么:倘若今夜恭亲王与世子都在养心殿被擒杀,那么反了也就反了。  

但如今陈翊琮外逃,让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宋伯宗冷笑着——总之明日太阳升起的时候,祺王会在太和殿登基,接受所有四品以上京官的朝拜。  

而此刻他也正好需要拎出几人来杀鸡儆猴。  

于是几个看起来不太坚定的官员被推了出来,他们低低地哭着,只是不断向王妃恳求,请王妃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就在此时,恭亲王被人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从养心殿的后边提了过来——原来他在殿内听到了方才的一切,于是便弃下建熙帝的遗体,试图从大殿的后门偷偷溜走,结果被左卫营当场抓获。  

宋伯宗大笑起来。  

一切的哭声和恳求都停了下来。  

看来他不用再动嘴皮子了,在这个懦弱无能的王爷面前,没有人再彷徨什么。  

孙北吉和张守中的身体僵在那里,无一不撇过头去老泪纵横。方才的眼泪是愤恨,是热血,如今的眼泪只剩下心如死灰的失望。  

宋伯宗指着已经被吓破胆的恭亲王,当众痛陈他的罪责,最后理所当然地拿出所谓的遗诏,宣布由祺王继承大统。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只有甄氏还站在那里,面容平静地望着眼前的一切。  

“让她跪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