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活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翊琮慢慢拧紧了眉。  

他将锦盒再次抱在了怀中。  

“母妃,好像一直都没有问昨天皇爷爷都跟我说了什么…”他轻声道,“您是…不想知道吗?”  

“好奇是有些好奇的,”甄氏轻声道,“但皇上既然是单独召见的你,想必也是相信你能自己拿主意了。”  

她望向世子——少年的眼圈有些微微的泛红。  

“…母妃一直都是信的。”甄氏轻声道。  

陈翊琮低下了头,眼泪又滴在了怀里的锦盒上,他伸手胡乱擦了擦脸,“皇爷爷确实和我说了很多话,但我都不是很明白,可能以后会明白吧…母妃,你觉得皇爷爷是个好皇帝吗?”  

甄氏心中微震,世子的这个问题让她一时间有些无法回答。  

“为什么要…这么问?”  

“上次在吟风园,”陈翊琮哽咽道,“就是我射杀蛟龙的那天晚上,久岩在临别的时候和我说,来日若是他为臣,我为君…让我绝不要做皇爷爷这样的皇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不知道该怎么…”  

陈翊琮断断续续地开口。  

虽然话没有说完,但甄氏已经听出了他的大意。  

世子的脸因为矛盾而微微发红,呼吸亦变得有些乱。  

甄氏站起身,慢慢往前走了几步。  

“这个问题,母妃也不知道。”甄氏低声道,“他的是非功过,总是要等很久很久以后,才能评说。”  

“我不想知道后人要怎么评说,我只想听母妃的想法。”  

甄氏回头看了看,低声道,“…但我不想说。”  

陈翊琮怔了怔。  

甄氏轻轻吸了一口气,她侧过脸,低声道,“不论他是个怎样的皇帝,也不论他的对待臣民是何种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对你寄予厚望的长辈。  

“人总是有很多面孔,更何况是站在那个位置上。  

“旁人恼他,恨他,也许都各有缘由…但你不用去管,因为这些是你皇爷爷自己要背的债,他没有想让你替他背过,你也背不了。  

“只要他待你好,你就也应当好好待他。”甄氏轻声道,“以真心换真心,这没有什么错。”  

陈翊琮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下来。  

是的,母亲总是能洞察他心里最纠结的地方。  

对他而言,建熙帝并不是一个多么亲昵的长辈——至少和父亲母亲比起来,这位总是高高在上的帝君,始终是他生活里的一个外人。  

一个对他真的很好的外人。  

陈翊琮并不能天天见到他,即便见了面,那感觉也和与父母待在一起截然不同。  

人人都想取悦他,他的旨意不可违抗,他的决议永远正确…这让陈翊琮一度非常疑惑。  

而在这几年里,当他慢慢理解了、很多从前不曾理解甚至是很难看见的事时…对那位仙风道骨、深不可测的祖父,他的感情就更加矛盾而复杂。  

那究竟是一个应当被效仿的榜样,抑或是一个应当摒弃或否定的教训?  

所有与自己亲近的人都是那样惧怕他,可陈翊琮自己又从未理解过这种恐惧。  

如今他行将就木,在床榻上对自己说出了那样一番肺腑之言,于是西风和东风在陈翊琮的心里激战,无论如何都无法使他得出一个结论…  

但如今这个解不开的迷思忽然有了新解,他不必为建熙帝粉饰什么,也不必为自己的伤心羞愧什么。  

旁人恼有恼的缘由,恨有恨的缘由,他亦有爱的缘由。  

“我是舍不得…”陈翊琮终于低声开口,他吸了几下鼻子,“我这几天哪儿也不想去,我只想进宫…想一直守在皇爷爷身边…”  

“他未必想让你见他虚弱的样子。”甄氏轻声道。  

陈翊琮的哽咽声霎时停了一下——这种心情他似乎非常明白。  

“你还是可以去,就算见不了面,让他知道你每日都来请了安,也很好。”甄氏轻声道,“不过在外面,就不要老哭了,会被拿来做文章的。”  

陈翊琮抱着锦盒重新站了起来,“我知道。”  

甄氏望着世子那双盛满了忧愁的眼睛,“你这么爱哭,以后我和你父王走的时候可怎么办?”  

陈翊琮手一抖,手里的锦盒险些跌在了地上。  

他只觉得好像被人在心口重重地打了一拳,一下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不过那还有很多很多年,”甄氏望着世子迅速红起来的眼眶,不由得立刻补了这一句,她笑了笑,“等你长到我和你父亲的这个年岁,就不会畏惧这些离别了。”  

陈翊琮没有应声——母亲说的那个年岁离他还太远。  

几乎就在这一瞬之中,他有点明白为什么皇爷爷一直在追求长生。倘若这世上真的有能让人青春永驻的神药,那他大概会先献给母妃吧…  

陈翊琮强行忍住了眼泪,他向着母亲轻轻点头,算是告别,然后红着鼻头离开了这座小花园。  

祖父日渐衰微的身体让少年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死亡的阴影。  

这种决绝而没有任何余地的无情,让他一整个人都清醒过来——在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前,一切的浑噩,一切的爱憎…都变得无足轻重。  

从陵墓里吹来的风把一切的烦扰都吹走了,留下的只有彻骨的孤独。  

少年独自咂摸着这从未有过的心情,像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世间,第一次对“活着”这件事有了实感。  

入夜,柏灵与赵七告别,离开了这间还没有名字的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