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福祸双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宁嫔瞥了他一眼,目光冷得像是能射出刀片来。  

尽管已经快四十了,但宁嫔看起来却比屈氏长不了几岁,她自幼习武,进宫后马背上的骑射功夫也从没落下,虽是娘娘,气力与体魄却比许多宫里的年轻婢女还要强健许多。  

一旁张公公连忙狠狠捶了柏奕一把,“好好跪着!小皇子也是你想抱就能抱的吗!”  

柏奕仍是直着腰跪在那里,正色道,“但娘娘您抱的姿势不对,这样抱着,小皇子不舒服,自然会一直哭闹。”  

宁嫔的眉毛皱了起来,心头火气更盛,刚想发作,就看见柏奕那双眼睛定定地望着自己手中的孩子。  

这少年看起来也不过就是十七八岁,可神色瞧起来又显得特别笃定,至少在这咸福宫里,还没人敢直接说她宁嫔哪里错了。  

宁嫔强压了心头的火气,冷声道,“本宫哪里不对?”  

柏奕稍稍张开双臂,“草民可以示范给娘娘看。”  

宁嫔把怀里的皇子抱得更紧了些,她看了看柏奕身上的灰色褂衣,两眼微微眯起来,“张元海,这个人是谁?”  

张公公的头伏得更低了,“娘娘,这就是奴婢先前说的那个,在太医院故意把小皇子的药往地上摔的那人!”  

宁嫔嘴角略提,冷哼了一声,“原来就是你?”  

柏奕:“回娘娘,这里面有内情,娘娘若真的有心了解,草民可以解释。”  

宁嫔没有说话,抱着孩子又转了几个来回。  

“你在太医院当差,那你身上这身袍子,本宫怎么从来没见过?”  

“回娘娘,草民今日才第一次进宫,是太医院医士柏世钧之子柏奕,现在跟着父亲在做学徒。”柏奕一五一十地答道,“娘娘没见过我,想来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大部分学徒都不会有机会直接来给娘娘们诊治。”  

见他答得流利,神态也一直镇定自若,宁嫔先前的怀疑便消了三分。  

柏奕再次抬手,“娘娘,小皇子再哭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让我来试试吧。”  

宁嫔犹豫了片刻,望了望怀中的婴孩,终是将信将疑地将他交到了柏奕手里。  

柏奕两手接过,第一件事是解开了襁褓,将小皇子的两只小胳膊露了出来。  

“当心着凉!”  

“娘娘别紧张,”柏奕头也不抬地开口,“屋子里毕竟暖和,露两只胳膊出来不会有事,六个月大的孩子手本来就喜欢活动,像这样把整个身体全包起来他才难受。”  

说着,柏奕一手托着小皇子的背,将他的整个身体都翻转了过来。  

小皇子登时就从被抱着的姿势,变成了趴在柏奕的左臂上。  

柏奕动作麻利,好像怀里的小婴儿根本不是皇嗣,而是什么小猫小狗,看上去一点敬畏也无。  

张公公两眼干瞪着,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失声惊呼了一声,“大胆——!”  

可他才喊出了这两个字,小皇子的啼哭声便忽然低了下去。  

只见柏奕的手稳稳托住了孩子的头,小皇子的两只手顺势低垂在他的小臂两侧,柏奕则轻轻地拍抚着孩子的背,小皇子眼角还噙着泪,这会儿却一声不吭地趴在那儿,眼睛咕噜噜地打量着四周。  

望着这一幕,宁嫔不禁屏住了呼吸。  

“这个姿势能缓解孩子的肠绞痛和胀气,”柏奕轻声解释道,“孩子如果没什么毛病但又一直哭闹,一般这样都能哄好。”  

宁嫔眼睛微亮,“让本宫试试!”  

“娘娘稍等一下,”柏奕略略侧身,避开了宁嫔伸过来的手,“刚才娘娘抱孩子的姿势不对,我还没纠正。”  

宁嫔收回了手,“那你接着说。”  

柏奕又拍抚了一会儿小皇子,这才将姿势重新换回了抱姿。  

“刚才娘娘哄皇子的时候,摇晃的幅度太大了。”柏奕轻轻地晃着上半身,“这个阶段的孩子头骨还没有完全地闭合,所以脑部特别、特别地脆弱,您看这个幅度就可以。像您刚才那样晃孩子,孩子不是被哄睡了,是被晃晕了。这是第一点。”  

宁嫔也不说话,就是点了点头。  

“第二,不管是横抱还是竖抱,哪怕就是像刚才我那样的趴抱,抱孩子的时候,都必须腾出一只手来扶着孩子的脖子,或者让他把头枕在你的胳膊肘上,总之一定要给孩子的脖子一个依靠。”柏奕轻声道,“这也是为了保护孩子的颈椎和大脑。”  

柏奕说着,将孩子递了过去。  

宁嫔小心地接过,这次非常注意地让孩子的头靠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小皇子眼睛睁得极大,伸手握住了宁嫔垂在肩侧的一绺头发,宁嫔望着怀里的孩子,只觉得心都化了,脸上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至于孩子夜哭,也有各种原因,可能是饿的,也可能是什么地方不舒服,甚至有可能是因为白天太累了,所以晚上睡不好。孩子不会说话,既然哭了那肯定就是哪里不对,我们最好还是一个个原因排查,”柏奕接着道,“如果一味服用那个小儿至宝丸,娘娘只会失去了了解小皇子情况的机会。”  

柏奕一边说,心里一边为自己的话术感到惊叹。  

这是什么福至心灵的说法啊…  

必须为自己的机智点上一万个赞!  

宁嫔抱着孩子,不由得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少年。  

“说得倒是头头是道…”宁嫔望向柏奕,脸上笑意不退,却忽然冷声唤了一句,“张元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