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他娘的怎么可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淮正微皱着眉头看着赵华绪的表演,忽然感受到有一双小手偷偷牵住了自己。  

干什么!这里是试镜现场!这么刺激?  

吴淮心脏一跳,转头看去,却看到一双盈盈秋眸近在咫尺。  

没有明显溢于言表的神态表情,只是目光深处,有一种担忧和鼓励的情绪交织。  

她是在担心自己…吴淮怔了怔,明白了过来。  

的确,如果是之前的吴存斋,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会很艰难吧!  

但他不是吴存斋…  

吴淮朝许珂笑笑,握住了她有些纤细的手,坚定地说道:“别担心,我可以的。”  

他是谁?他是吴淮!  

中戏的优秀毕业生!  

京都人艺的大剧担当!  

得过双料影帝的超实力演员!  

如果连一个在校的大三学生都比不过,那他干脆退出演艺界算了!  

许珂看着神采飞扬的吴淮,认真地点了点头。  

她发现自己有些喜欢看吴淮的笑容,自信、从容,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  

“怎么样?阿淮,到你表演了!”导演陈成全走到吴淮面前笑着说道。  

杨礼俊也打量着吴淮的神情,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到胆怯退缩的情绪,但却一无所获,是无知无畏还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一旁的赵华绪还在拿纸巾擦眼泪,他对自己这次的表演很满意,他是真的进入到这个角色了!  

“好的,”吴淮松开了许珂的手,笑着说道:“既然华绪表演的是郑唯得知好友意外去世时的片段,那我就表演接下来的剧情吧!”  

“就是去事故现场的片段?”陈成全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没有想到他会选这段,这段在表演上可是一个难点。  

“对。”吴淮笑着点头。  

杨礼俊暗自笑了笑,这下他真的确定对方就是无知无畏了,或许还有点赌气的意思,这一段哪里是这么好演!  

就连赵华绪也诧异地抬起头看着吴淮,心中不以为然,回过神后他拍了拍吴淮的肩膀说了句加油。  

在场唯一真正替吴淮加油打气的恐怕只有许珂一人了,她轻咬着嘴唇,目光一直追随着吴淮的身影。  

同样是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吴淮并没有去翻剧本,而是闭着眼睛酝酿着情绪。  

慢慢的,他沉浸到了剧情中,角色中…  

每个人都清楚没有人能够逃避死亡,但有时候人的死亡那么得仓促。  

仓促到你都无法相信,下午还在对你笑,对你哭,对你抱怨生活种种的人,已经不在了…  

并没有阳光照耀着的公园,一个普通的阴沉沉的下午。  

我们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小事,也许是开心的,也许是不开心的。  

你还是会一边陪着我打球,一边漫不经心地听我说那些琐事。  

会谈到彼此喜欢的女孩,会一起抱怨学业的负担。  

但为什么和平常一样的告别,而明天你却消失了。  

我不相信…  

吴淮睁开了眼睛,那眸中是格外坚定的信念,或许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痛苦和悲伤。  

“你在骗人,云渊不会死的!”吴淮的声音有些嘶哑,干涸,却有一种笃定的力量。  

评审台上,杨礼俊意外地看着吴淮,有点意思啊。  

仅仅是一个场景,一个台词,但作为摄影师,他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吴淮所呈现出的画面张力,换而言之就是能吸引眼球。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陪你一起去吧。”陈成全给他搭台词。  

剧情中郑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冒着大风朝吴云渊家赶。  

然而,他终究没到吴云渊家门口,也许父亲在电话中听说了出事地点,或者只是碰巧路过,父亲和郑唯路过了吴云渊出事的地方。  

吴淮站在台上,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评委,也看不到不远处的桌子。  

他的眼中,只有一个很宽阔的,车流量很大的十字路口,这是他的内心视象。  

内心视象就是演员在准备角色或进行拍摄时,会努力地去进行想象,建立一系列与规定情境有关地视象。  

借此来弥补创作过程中所缺少的东西,从而唤起演员在这个场景中所应该产生的情感和态度。  

内心视象越是完整,真实,演员就越能够找到角色感觉。  

在吴淮的内心视象中,人行道的护栏下还放着一束鲜花,旁边还有一瓶雪碧、两罐橘子汁,还有大白兔奶糖与袋装的栗子。  

这些都是吴云渊平日里爱吃的零食…  

一瞬间,仿佛有一柄尖锐的剑刺入了吴淮的心脏,让他身体颤栗,呼吸困难。  

在那一刻,他坚定的信念开始崩塌,神情变得有些彷徨无助。  

陈成全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身体的情绪竟被吴淮的几个动作表情给调动起来了!  

在赵华绪表演的时候,陈成全只是觉得他表演得好,悲伤的情绪展现得也很到位。  

但在看吴淮表演的时候,他全部心神都被吸引,甚至没有心思判断表演的好坏。  

甚至他的情绪还会被吴淮的表演牵动,变得起伏不定…  

“吴淮的演技…”杨礼俊张大着嘴巴,不可置信地说道。  

“认真看!”陈成全的表情变得凝重,全神贯注地看着吴淮。  

本来怡然自得的赵华绪更是已经心神震撼,瞠目结舌,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至于许珂,她的眼眶都已经红了…  

表演还在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