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自己能行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忍界依旧喧嚣,各个国家依旧互相在大战着。  

砂隐村内各项政策,在砂介的执政中,陆续推进。  

“也就是说,那条地下暗河主要源头是雨之国。”砂介放下手中的报告,对着身前的罗砂道。  

距离发现暗河,已经过去一周。  

罗砂带领忍者勘察,一直从暗河发现地直追源头。  

“是的,风影大人,暗河源头从雨之国一直穿过风之国,直接通入大海。”  

罗砂露出一丝担忧,继续道:“并且暗河源头处于雨之国的一条大河,雨隐村为了防止水灾,特意建了一个大坝,而大坝却阻挡了水源留入暗河。”  

上次罗砂去勘察暗河时,发现暗河水流时高时低,高时整个地下溶洞充满水源,低时河底礁石清晰可见。  

为了查询原因,一路追查,终于发现一切都是雨之国大坝的因素。  

砂介手指轻轻敲动着方桌,发出阵阵轻响,显示着砂介的不平静。  

雨之国,雨水充沛,终年下着雨。  

为了防止爆发洪水,建立大坝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要雨之国大坝放水,暗河水流才充足。  

否则,暗河水流稀少,根本不足以解决风之国的缺水问题。  

这样一来,事情就有点复杂了。  

先前,三大忍村于雨之国大战,使得雨之国名不聊生。  

雨之国对砂隐村态度恶劣。  

现在和雨之国谈水源问题,绝对没可能。  

何况,雨隐村的山椒鱼半藏也不是好说话的主。  

“风影大人,水源问题必须要解决,这样风之国才能有足够的发展机会。”罗砂面色肃穆,对着砂介坚定道。  

水源问题,一天不解决,风之国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砂介缓缓的点了点头,对着罗砂道:“水资源的问题刻不容缓,罗砂,你之后去一趟雨之国,就说我想见一面山椒鱼半藏。”  

暗河水流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如果风之国能够拥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水,整个风之国缺水危机将会解决。  

沙漠恶化也会因为水源而有所缓解,甚至沙漠植物也将迎来新的生机。  

所以,与雨之国讨论水资源的问题必须尽快提上议程。  

“是,一定完成任务。”  

罗砂迅速点头。  

砂介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报告,脸色微微缓和。  

不说这次的暗河问题,砂介也需要见一面山椒鱼半藏。  

雨之国,位于三大国之中,终年雨水不停。  

如果能把雨之国的水放到风之国来,风之国的自然坏境将发生巨大改变,把沙漠变成森林将不会遥远。  

建立一条雨之国通入风之国的运河。  

运河加上地下暗河,这样风之国的缺水危机将会被永久性解决,反正雨之国的水源不会断流。  

有了水源,砂隐村也才有崛起的希望。  

这是砂介的想法。  

“矿石的开采如何了?”  

自从砂介开始派出忍者勘察整个风之国的矿石资源后,到现在接近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来,我们一共发现的金矿共有三座,铁矿有七座,排除和铁之国交易一座,剩余六座铁矿。”  

“所有的开采工作都已经开始,开采的铁矿除了部分被卖与木叶外,其他的已经全部拉入忍具部,准备开始打造忍具。”  

“金矿则是经过提纯之后,炼成金砖,放入砂隐宝库之中。”  

罗砂说的很详细,把矿石的来龙去脉全部道出。  

自从三船大师去到忍具部后,便匆忙的和砂介说忍具铸造马上可以进行,立马便和其他同行开始了忍具的铸造。  

如今,由铁矿制成的忍具已经慢慢的流入了砂隐忍者手中。  

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长时间下去,最终砂隐所有忍者的忍具配齐都不是问题。  

而如果有多余的忍具,则放入地下,当作军事储备,以防战事紧急时刻,能够有充足的忍具。  

忍具交易这一块,暂时是不用想,和铁之国的合约到期之前,砂介都不会把忍具这种军事武器拿出来贩卖。  

想到这里,砂介不禁暗叹当初用铁矿换了三十个铸造大师是有多明智。  

不仅解决了忍具问题,还让砂隐村的整体实力上升了一截。  

整个忍界有谁拥有一整套的忍具铸造过程?  

除开铁之国,别无他家。  

就连木叶都没有完整的铸造过程。  

现在砂隐村有了这个基础,只要有这三十位大师在,不愁没有机会。  

这更加坚定了砂介留下这三十位铸造大师的决心,只有让他们的心留在砂隐村这边,他们才不会在十年之后离开。  

怎么留住他们的心?  

除开钱财之外,也只有他们的家人了。  

不能来硬的,就只能来软的。  

只要把他们的家人都给接到砂隐村来,在辅助砂介对他们的待遇,长年累月之下完全不怕他们离开。  

甚至,砂介有预感,十年之后的砂隐村将和现在的砂隐村有天翻地覆的差别。  

那个时候的砂隐村,你不说它有多强吧!  

最少也不至于混到现在最特么穷吧!  

连买忍具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但是,砂介有信心在十年时间,把砂隐村的实力翻上一倍不止。  

到时的砂隐村怎么也得和雷之国差不到拿去吧!  

属于忍界中上阶段。  

砂介脑海念想一闪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