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乌桑果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日之后,此时来到了桂月中旬,此月是收获之月,田野中的稻谷,果园中的水果,河里的秋鱼,都已可收获。  

蚕房中的夜蚕有了吐丝的征兆,余青把它们一只一只放入一个竹制的小格子之中,这种长不过两尺,宽不过一尺,高不过半尺的小格子便是夜蚕能否安然吐丝的关键。  

夜蚕吐丝需要支撑,如无支撑点,夜蚕便吐不出丝,然后活活的被憋死。  

这段时间的养殖下来,除了最开始死的一只,后面的时间也接连死去了三只,二十六只夜蚕苗,成长到现在可以吐丝的阶段,也就只有这二十二只。  

夜蚕的吐丝到结茧需要大概五日的时辰,这期间它们不会在进食,安顿好了这二十二只夜蚕后,余青走出了蚕房,把房门锁了上来,  

吐丝期间受到惊吓,夜蚕很可能便不会在吐丝,然后死去。  

余青蕊的进入学院读书让山上安静了不少,三只小老虎早在成长到可以咬人之时被送到了仙客临,那天哭的泪眼婆娑的余青蕊,当天晚上的晚饭多了一些名为龙虎斗,虎虎生威这类的菜,为了纪念三只小老虎的离去,她比平时多吃了两碗饭。  

出了蚕房后,余青便见到院落中,刘永存和李志杰二人早已经等待着,他们一人怀抱着一个木盆,木盆中还垫着柔草。  

“国师,”看到余青的走出,两人连忙恭敬的喊道。  

余青点了点头随后带头向着乌桑树所在的右峰走去,乌桑果嫩而易破,形如小串串的紫黑葡萄,表面有霜,这霜不能洗,洗了乌桑果中的灵气便会消散大半。  

来到右峰上后,余青向着乌桑树上跳去,随后小心的摘菜起来了乌桑果,一手摘一颗便跳下树,放入李志杰们带来的木盆中,放好后才又向树上跳去。  

一共236颗乌桑果,来来回回上树下树一百多次,半个多时辰后,哪怕是已经有了练气三层的修为,余青也感觉到了疲惫。  

摘好了乌桑果后,余青便立马带着李志杰等人赶回庭院之中,开始熬制起了乌桑果酱,乌桑果属木,忌金,所以熬制不能用铁锅之类的。  

余青选择的是用玉来熬制,玉是羊白玉,能久受文火烧,而乌桑果酱的熬制,需要的便是文火,稳定的文火。  

为了保证文火的稳定,余青选择所烧的材,是一种名为铁树所制作的木材,并且木材全部都要同等重量,同等体积。  

羊白玉所制作成的罐并不大,不过是三升的容积,接近六十斤的乌桑果如不破坏,直接装当然装不下,  

余青是一边用玉棍轻轻捶打,一边向里面放入乌桑果,随着乌桑果被锤烂了开来,一股浓郁的果香飘散了出来,  

闻着余青的口中不由的分泌出了口水,肠胃齐鸣,干咽了咽口水,等把接近六十斤乌桑果全部锤溶后,  

余青抬头环规了一下灶房,房内没人,李志杰,刘永存两人抬着乌桑果进来放下后,便先行退了出去,门虚关着,庭院中也没有声音传来。  

这般如贼细细打量了一下自己身处环境的情况后,余青把捶打乌桑果的玉棍从羊白罐中拿出,看着头处沾染的一些乌桑果残渣和紫色的果液漏出了笑容,缓慢的把玉棍寄到了嘴边。  

十来分钟后,余青一边用玉棍搅拌着羊白罐中冒着细泡的果汁,并且注意着火候,一边在脑海中无趣的思索着,自己是不是那故事中编凉席却舍不得用凉席的人。  

思索了半天发现自己还真的是,脸上漏出了些许无奈的笑容,如若可以,谁有愿意做那编凉席却舍不得用凉席的人呢?  

乌桑果酱的熬制不难,只要注意火候便好,就是有些耗费时辰,要一直搅拌着,颇为无聊,  

余青有不放心让他人来做,毕竟这是至少五下品灵石的东西。  

六个多时辰后,半罐子的乌桑果汁变为了酱,量也只有了一下半罐,熬到这时却反而没有了果香冒出,余青灭掉了火,让它现行冷却一会,然后取出五个小瓷瓶。  

瓷瓶如白脂,分别有着,竹,梅,松,兰,菊,图案,这是周元国的大家所烧出了,虽然没有什么特殊作用,但胜在美观,  

每瓶大概可装半斤左右的容量,余青拿着玉片把羊白罐中的乌桑果酱装入瓷瓶中,低刮干净不多不少刚好够装五瓶。  

熬制成了果酱,乌桑果中的灵气便可以保持许久,但为了保险起见余青还是放入了暗室中的绝灵箱中。  

“等过几天夜蚕结茧完成,青雨回来就可以动身前往青和山脉了。”星月中,看着天空中的星河,余青低声自语着,心里还是没忘那青和山脉中有可能存在的黄黄草。  

对于这次余青雨外出去验证黄黄草,余青心里并无抱太大的希望。  

........  

夜蚕的蚕茧分外五个等级,劣品,下品,中品,上品,极品,其中劣品卖不到灵石,极品很难见到,市场上交易的蚕茧多为,下,中,上,三种品质,其中下品十枚一灵石,中品,五枚一灵石,上品一枚一灵石。  

五日后余青再次踏入了蚕房,所看到的便是二十二枚椭圆形,鸡蛋般大的蚕茧,蚕茧色淡灰无光泽,此为下品蚕茧。  

对于这个结果余青并不意外,夜蚕的喂养除了是幼苗时,一日六喂,喂养的都是嫩芽外,当它们蜕皮后便逐渐掺入普通乌桑叶进行喂养。  

二十二枚夜蚕茧有两枚的竹格是有标记的,这是种茧,它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