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失算的赵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邯郸旃看着魏相,魏相也在看着邯郸旃,这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但都好像第一次认识对方一般。  

邯郸旃道:“你有几成把握?”  

魏相耸了耸肩膀,道:“一成也无。”  

邯郸旃勃然大怒,两只眼睛都要竖起来了:“一成也无,你有何底气与我签这契书?”  

魏相淡淡的说道:“若是大夫之前能够以实相告,那么把握就会大上许多。”  

邯郸旃冷冷的说道:“你该去问赵朔为何不对你以实相告!”  

魏相抖了抖手中的两份契书,笑道:“回去我自然会问,就是不知大夫现在要不要签?”  

邯郸旃冷笑一声,从桌案上提起毛笔在两份印章上写下自己名字,又从袖中拿出一枚印章重重盖下,砰砰两声。  

魏相拿起这两份印章,确认无误之后笑着将其中一份重新放回邯郸旃面前,然后转身离去。  

邯郸旃急了:“你往何处?”  

魏相笑道:“夜深,自然是要入睡。”  

邯郸旃道:“那你刚才答应本大夫之事…”  

魏相打了个哈欠,道:“明日再说!”  

虽然从表情上来看很想一巴掌拍死魏相,但邯郸旃最终什么也没有做,而是让人领着魏相去住下。  

赵氏,下宫。  

赵朔和韩厥并肩而立,注视着东方繁星点点的天空。  

“厥叔,此行前往太行还顺利否?”赵朔问道。  

韩厥皱了皱眉,道:“不是很顺利,但也查到了一些苗头,对邯郸氏的行动乃是潞氏主导。”  

赵朔抬高了音调:“潞氏?不是留吁?”  

韩厥深吸了一口气,道:“确实不是留吁。”  

赵朔脸上惊讶神情良久未散。  

赤狄诸部之所以和晋国能够维持一定程度上的和平,其实和双方暗中的眉来眼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人就要说了,华夏卿大夫怎么可能和戎狄有联系呢?简直是胡扯,污蔑!  

原因很简单,因为曲沃武公为了招揽力量灭掉晋国大宗而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晋文公的父亲胡姬来自赤狄狐氏,更因为赵盾的母亲同样来自于赤狄廧咎如。  

和统一晋国、争夺中原霸权、争夺晋国最高权力这种目标相比,借助一下赤狄的力量很可耻吗?显然曲沃武公、晋文公和赵盾都不这么认为。  

既然这三位晋国百年来最优秀的领导者都选择了这条路,晋国的卿大夫们如果不纷纷效仿,那才奇怪呢。  

赤狄诸部之中,除去北上党的皋落氏和晋国不接壤不谈,南上党四大部族里甲氏和狐氏相交,留吁和中行氏相交,廧咎如和赵氏相交,只有潞氏没有消息传出。  

所以赵朔一直认为中行氏在赤狄之中的盟友留吁才应该是幕后推动者,但却没想到竟然是南上党四大部族之中实力最强,同时也没听说过和哪家晋国大夫有关联的潞氏!  

赵朔脸色开始变得凝重:“看来事情并非我之前想象的那般简单。”  

韩厥淡淡的说道:“臣还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潞氏很有可能在我大晋之中也有盟友!”  

“什么?”赵朔脸色越发意外:“是谁?”  

如果韩厥说的话是真的,那就代表着晋国之中其实一直还有一股势力潜伏在暗处正伺机而动,这对于赵氏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无形威胁。  

韩厥摇头道:“不得而知。”  

赵朔沉默,片刻之后道:“明白了,厥叔你辛苦了。”  

韩厥看了赵朔一眼,突然道:“臣听说魏相和士燮一起去了邯郸?”  

赵朔点头道:“确实如此。”  

韩厥道:“如今邯郸情况复杂,士燮身为士氏嗣卿若是出事,那我赵氏会有大麻烦。”  

赵朔有些懊恼的拍了一下大腿:“是我失算了,若是提前将此事告知魏相和士燮就好了。”  

韩厥吃了一惊:“他二人竟然一无所知?”  

赵朔叹了一口气,道:“我原本以为只是甲氏、最多加上一个留吁出手,以魏相和士燮带出去的人手加上邯郸那边的力量足可应对,没想到…”  

韩厥沉默片刻,道:“原大夫的领地距离邯郸最近,不如请他速速出兵救援。”  

赵朔略微一犹豫,道:“仲叔就算愿意出兵,至少也得半个月的时间。”  

韩厥道:“那也比赵氏失去邯郸更强。赵孟如今刚刚接掌赵氏,若是此刻失去赵氏一条分支,今后何以服众?”  

这句话说服了赵朔:“仲叔如今就在下宫,我现在便去找仲叔!”  

赵朔离去之后,韩厥依旧站在原地不动。  

一声轻笑随之响起:“想不到暌违已久的韩大夫居然还会在下宫出现,难得,实在难得。”  

伴随着这句话语,楼婴从阴影之中迈步而出。  

韩厥转头看了楼婴一眼:“宣子逝世之前对你我委以重任,你就是这么辅佐赵孟的?”  

楼婴哈哈笑道:“怎么,难道赵氏已经灭亡了?”  

韩厥冷冷的说道:“邯郸氏马上就要亡了!”  

楼婴张开嘴巴打了一个哈欠:“邯郸穿那个老东西本大夫一直不喜欢他,邯郸氏亡了也就亡了,有甚可惜?”  

韩厥哼了一声:“宣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赵氏兄友弟恭,而不是如你这般坐视邯郸氏灭亡而无动于衷!”  

楼婴第一次收起笑容,用同样冰冷的目光注视着韩厥:“韩厥,你只不过是赵氏一家臣,还轮不到你来对本大夫指指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