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福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李自成就接见了使者。  

许允真笑道:“大王,购买我们的武器,您一定不会失望的。”  

李自成笑道:“当然,对于贵国皇帝陛下的信誉,我还是很有了解的,我相信我们两家的情谊会越来越好。”  

许允真回道:“其实,陛下觉得只要大王能拿下洛阳,席卷中原,拿下山东,安徽一带,也可裂土为帝了。”  

“哦?”李自成略微惊讶,就连周边几名文武也是倾耳来听。  

许允真笑道:“我家陛下可以承认大王为帝,双方缔结友好条约,共抗大明!”  

李自成看着许允真,想看许允真说的有几分真假,不过许允真的表情很是坦荡。  

他沉默了一会,说道:“此事还没有影,不能说的太早。贵使,我们还是来谈谈价钱的问题吧。”  

“按照我手下的弟兄自己装备,这大部分都是刀枪,以及少量的鸟铳,还有优良战马。  

当然火炮也不能少,贵使,什么时候可以拿到这些?”  

许允真表示只要钱到位,武器很快就可以送来。  

李自成自然是先和许允真谈妥了数量之后,很爽快的给了钱。  

刘元昭得知李自成答应购买武器时,十分高兴,只要李自成继续与明廷打仗,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还有就是李自成进攻南明,导致南明岌岌可危,或许明廷的士绅会找李自成作为他们的代言人。  

但是,李自成他们真要是南下了,想必士绅们就会发现,只有南明才会接纳他们。  

不过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而刘元昭是在促使这件事情发生。  

此刻,被包围的洛阳城,前来援救的第一批兵马已经进入。  

福王却还是很担忧,并且大骂朝廷,毕竟他是崇祯的皇叔。  

朱常洵,福王(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明朝宗室,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安宗朱由崧之父,母为郑贵妃。  

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紫禁城。朱常洵颇受明神宗喜爱,想将他立为太子,因百官阻挠而失败。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册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就藩河南洛阳。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子,于万历十四年出生,他母亲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  

而在此之前的万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长子朱常洛。朱翊钧宠爱郑贵妃,想废长立幼,被众大臣极力反对,史称“国本之争”。  

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  

“国本之争”是万历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  

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神宗故意不上朝以示抗议。  

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次子和第四子未成年就去世了),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东林党”。  

威宗(南明弘光帝即位后,追尊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在接到福王被杀的消息后辍朝三日,予祭葬从优,一切丧礼较其他藩王倍厚,赐谥恭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八日葬于邙山之原。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南京被马士英、卢九德拥立为皇帝,定年号“弘光”。  

国号仍为明,朱常洵被追谥为恭帝。不久弘光以恭字为逊帝之谥,建议改谥号,于是改称贞纯肃哲圣敬仁懿孝皇帝。  

根据《明史》和《圹志》的记载,显然与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汤的稗官野史不符,福王被义军杀害后,尸体仍存。也就是说,“福禄酒会”是杜撰的故事。  

及崇祯时,常洵地近属尊,朝廷尊礼之。  

常洵日闭阁饮醇酒,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  

援兵过洛者,喧言:“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方家居,闻之惧,以利害告常洵,不为意。  

十三年冬,李自成连陷永宁、宜阳。  

明年正月,参政王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  

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  

越数日,贼大至,攻城。  

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  

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  

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  

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  

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  

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  

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自缢死。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走怀庆。  

贼火王宫,三日不绝。  

事闻,帝震悼,辍朝三日,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