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弹劾卢象升,转移注意力(2/3)
响早点消除,刘元昭便和文官们商讨银行一事。
最终在几天的讨论之下设定了银行的初步规定,并且会在最短的时间开办银行试点。
在刘元昭的示意下,银行这件事很快就在云中传播开来,在刘元昭的治理下,云中城并没有出现钱庄一类的店铺。
所以,银行一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对于存钱可以给利息一事,对于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借贷又是低利息,这让很多人都在想着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了。
很多百姓以前生活在大明,对于钱庄他们很熟悉,所以他们的钱都是自己存着,对于银行,他们很是期待。
毕竟这钱是存在国家手中,国家又如何会侵夺他们的钱财呢?而且存钱还可以拿利息,生意又不会做,只能种地打工这样子,还不如放银行里钱生钱。
当然也有百姓对此不是很关注,相对来说,他们更相信自己存着,没有什么比放在自己身边更让人安心了。
不过,银行一事出现,就很少有人讨论战败的事情了。
在一个月之后,银行已经修建完毕,这是一栋占地较广,高达五层的建筑,在地底下修建了极为坚固的地下室。
银行开办的当天,刘元昭要亲自到场,主持开幕式。
开业前三天,禁卫军和神盾局以及悬镜司三方人仔细检查周边的安检,盘查周边的百姓以及成为银行职工的各级官员。
到了开业当天,刘元昭早早地起来,穿上了皇帝的盛装衣服,当然不是祭祀的冕服。
由禁卫军一路护航,从皇宫到银行的路上,道路两边都站满了百姓,他们都是由衷的来给刘元昭帮场子的。
毕竟在华夏帝国,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不会被士绅官吏欺负,只要守法他们就过得很自在。
比起以前的苦日子,他们感到很满足,特别感谢刘元昭带给他们好日子。
百姓们是很好满足的,只要他们能活下去,亦或是勉强可以活下去,只要有活路,百姓就不会造反。
在刘元昭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百姓们自发的跪在地上,高呼“陛下万岁!”
刘元昭一脸笑容的看着下方的百姓,同时对坐在龙撵上的长子刘新光道“你看,只要你真心为百姓办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你得到的回报都会比官吏要多上许多。”
刘新光连忙拱手道“父皇教诲的是,儿臣谨记在心。”
刘元昭满意的点点头,道“你今年也已经八岁了,年纪不小了,作为嫡长子,你有很艰巨的任务,这天下以后是你来管理的。
如果你没有匹配的才能,你就可能会像明廷的皇帝,他的经历你在学校里,历史老师没少讲吧?”
刘新光回道“父皇,儿臣知道,李老师经常讲起。”
刘元昭点头道“你要庆幸,以后你接管的不会是一个烂摊子,而会是一个世界第一的帝国,朕希望你可以承担起这个重担。
今天带你去见的这个银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你一定要把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让任何官员染指这里面的权力。
吾儿,一个皇帝不能缺少财权,军权,官员任免权,律法决定权。少了一个你就会被自己的手下掣肘。权力,浸染的久了,就会沉迷。
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得到更多,这是人的原始,阻止不了。你不能害怕,而是要直接去面对。你可以打压们可以利用,但是你要记住,绝对不能害怕!”
刘新光看了一下刘元昭,连忙低下头道“儿臣记住了。”
刘元昭点点头道“今日,你就跟在朕的身边,多看看,这对你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皇帝的仪仗队很长,走的也很慢,从皇宫到银行,愣是走了几个小时。
刘元昭到了的时候,有些官员差点都撑不住了,毕竟是个大冬天,刮着北风。
而刘元昭自有暖炉等等防寒措施,自然不会怕冷。
到了银行店门前,刘元昭主持了开业典礼,并且宣布皇室会存入一百万两银子到银行里。随后不少与官方做生意的商人也将一些存款存入银行。
接着,刘元昭又从银行里取出十万两银子的纸钞,这些纸钞的防伪技术及其精湛,毕竟刘元昭也提供了一些后世的防伪思路。
刘元昭之所以兑换十万两银子纸钞,是想在路上的时候,挥洒给百姓,以此促进百姓对纸钞的认可。
毕竟是皇帝撒的钱,那还能有假?
当百姓们捡到了钱之后,有的人捡到的是一两银子的纸币,有的是二两,还有五两的,当然也有几十两的,亦或是几钱银子的。
百姓们捡到纸钞,对此有些不解,这时候一个捡到五两银子的汉子说道“这是朝廷新发的货币,以后啊,都是用这个买东西。”
一个百姓皱眉道“这一张纸能买东西?你可别骗人了。”
汉子回道“这是陛下定的,那还能有假了?你看你这是五钱银子的纸钞吧,你先在去银行试试,可以兑换两斗粮食。”
帝国市场上,粮食价格是二两五钱银子一石,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是亏了的,毕竟这个时候在明朝北方,粮食价格就是五六两银子也是常事。
到了大明的南方,那价格低一些,也就两三两银子一石,刘元昭一般都是让人去安南等地买,价格便宜很多,主要是运费很贵。
不过对于刘元昭来说,赚钱的路子他不缺,只要粮食足够就行了。
最终在几天的讨论之下设定了银行的初步规定,并且会在最短的时间开办银行试点。
在刘元昭的示意下,银行这件事很快就在云中传播开来,在刘元昭的治理下,云中城并没有出现钱庄一类的店铺。
所以,银行一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对于存钱可以给利息一事,对于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借贷又是低利息,这让很多人都在想着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了。
很多百姓以前生活在大明,对于钱庄他们很熟悉,所以他们的钱都是自己存着,对于银行,他们很是期待。
毕竟这钱是存在国家手中,国家又如何会侵夺他们的钱财呢?而且存钱还可以拿利息,生意又不会做,只能种地打工这样子,还不如放银行里钱生钱。
当然也有百姓对此不是很关注,相对来说,他们更相信自己存着,没有什么比放在自己身边更让人安心了。
不过,银行一事出现,就很少有人讨论战败的事情了。
在一个月之后,银行已经修建完毕,这是一栋占地较广,高达五层的建筑,在地底下修建了极为坚固的地下室。
银行开办的当天,刘元昭要亲自到场,主持开幕式。
开业前三天,禁卫军和神盾局以及悬镜司三方人仔细检查周边的安检,盘查周边的百姓以及成为银行职工的各级官员。
到了开业当天,刘元昭早早地起来,穿上了皇帝的盛装衣服,当然不是祭祀的冕服。
由禁卫军一路护航,从皇宫到银行的路上,道路两边都站满了百姓,他们都是由衷的来给刘元昭帮场子的。
毕竟在华夏帝国,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不会被士绅官吏欺负,只要守法他们就过得很自在。
比起以前的苦日子,他们感到很满足,特别感谢刘元昭带给他们好日子。
百姓们是很好满足的,只要他们能活下去,亦或是勉强可以活下去,只要有活路,百姓就不会造反。
在刘元昭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百姓们自发的跪在地上,高呼“陛下万岁!”
刘元昭一脸笑容的看着下方的百姓,同时对坐在龙撵上的长子刘新光道“你看,只要你真心为百姓办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你得到的回报都会比官吏要多上许多。”
刘新光连忙拱手道“父皇教诲的是,儿臣谨记在心。”
刘元昭满意的点点头,道“你今年也已经八岁了,年纪不小了,作为嫡长子,你有很艰巨的任务,这天下以后是你来管理的。
如果你没有匹配的才能,你就可能会像明廷的皇帝,他的经历你在学校里,历史老师没少讲吧?”
刘新光回道“父皇,儿臣知道,李老师经常讲起。”
刘元昭点头道“你要庆幸,以后你接管的不会是一个烂摊子,而会是一个世界第一的帝国,朕希望你可以承担起这个重担。
今天带你去见的这个银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你一定要把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让任何官员染指这里面的权力。
吾儿,一个皇帝不能缺少财权,军权,官员任免权,律法决定权。少了一个你就会被自己的手下掣肘。权力,浸染的久了,就会沉迷。
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得到更多,这是人的原始,阻止不了。你不能害怕,而是要直接去面对。你可以打压们可以利用,但是你要记住,绝对不能害怕!”
刘新光看了一下刘元昭,连忙低下头道“儿臣记住了。”
刘元昭点点头道“今日,你就跟在朕的身边,多看看,这对你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皇帝的仪仗队很长,走的也很慢,从皇宫到银行,愣是走了几个小时。
刘元昭到了的时候,有些官员差点都撑不住了,毕竟是个大冬天,刮着北风。
而刘元昭自有暖炉等等防寒措施,自然不会怕冷。
到了银行店门前,刘元昭主持了开业典礼,并且宣布皇室会存入一百万两银子到银行里。随后不少与官方做生意的商人也将一些存款存入银行。
接着,刘元昭又从银行里取出十万两银子的纸钞,这些纸钞的防伪技术及其精湛,毕竟刘元昭也提供了一些后世的防伪思路。
刘元昭之所以兑换十万两银子纸钞,是想在路上的时候,挥洒给百姓,以此促进百姓对纸钞的认可。
毕竟是皇帝撒的钱,那还能有假?
当百姓们捡到了钱之后,有的人捡到的是一两银子的纸币,有的是二两,还有五两的,当然也有几十两的,亦或是几钱银子的。
百姓们捡到纸钞,对此有些不解,这时候一个捡到五两银子的汉子说道“这是朝廷新发的货币,以后啊,都是用这个买东西。”
一个百姓皱眉道“这一张纸能买东西?你可别骗人了。”
汉子回道“这是陛下定的,那还能有假了?你看你这是五钱银子的纸钞吧,你先在去银行试试,可以兑换两斗粮食。”
帝国市场上,粮食价格是二两五钱银子一石,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是亏了的,毕竟这个时候在明朝北方,粮食价格就是五六两银子也是常事。
到了大明的南方,那价格低一些,也就两三两银子一石,刘元昭一般都是让人去安南等地买,价格便宜很多,主要是运费很贵。
不过对于刘元昭来说,赚钱的路子他不缺,只要粮食足够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