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炼器(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万兽宗从战争状态恢复过来,山门到处张灯结彩,每一名修士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因为万兽宗的老祖李士明回来了,并且还是以大能的身份回来的,从今日开始,万兽宗就成为了超级势力。

一些老修士热泪盈眶,万兽宗经历了这么多年,终于一跃而成为了超级势力,这么多年修士的努力没有白费。

伤愈的胡大修士返回了万兽宗山门,他将主持万兽宗晋升超级宗门的大典。

到时整个修仙界各个超级势力都会派代表过来,那将会是一场盛大的聚会。

不过这些与李士明无关,到了大乘期后,这些普通事务他都不用再操心了。

只要没有大能过来拜访,其余的修士都不值得他出面。

李士明有着自己的事情,他现在正在与IBMz15配合,准备炼制属于自己的五品灵宝。

他的五行规则、雷电规则、空间规则以及剑意规则全部达到了大能级别,这让他有了炼制五品灵宝的能力。

他可不想使用五品炼器材料,还用以前的炼器能力,最终炼制出来的虽然是灵宝,但并不是属于大能级别的灵宝。

但他的眼光早就不在这里,他想着在为万兽宗培养出传承大能后,就离开万兽宗前往找寻自己的机缘。

他弹出一道火焰,正是五品‘无量仙火’,这也是他最强的火焰了。

这才是最初的步骤,接下来才是关键的操作。

当然了,也没有哪位大能可以炼制出如同面前‘天击雷锤’这样的五品灵宝,这第一道天雷的威力,都顶的上正常五品灵宝渡劫时的第五道天雷了。

破坏五品材料可不容易,至少不是第一道天雷能够做到的。

几乎是在火系能量进入‘无量仙火’的刹那,‘无量仙火’从火苗状态猛然窜起。

之前四品材料炼制出来的灵宝,其威力差不多是灵宝中最弱的,渐渐跟不上他的实力。

李士明微微一笑,自由洞天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他无法承受天雷时,他完全可以隐入洞天之中,让天雷无法伤害到自己。

‘天击雷锤’的炼制,对于他而言极其熟悉了。

李士明用得来的五品雷系炼器材料,用来炼制临时的‘天击雷锤’,单是软化五品雷系材料的过程,就足足用了半年时间。

李士明非常轻松的承受了天雷的余威,他的天人状态可是一直加持着的,这让他足有着正常大能数十倍的加成,若是这样都无法承受普通的大能级天雷,那么就没有哪位大能敢于炼制五品灵宝了。

他抬起手中的‘天击雷锤’,迎接第一道天雷。

但对于正常的大能,数百年时间算不得多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五品雷系炼器材料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被软化。

他有着自己培育五品材料的计划,只是他不想等那么久时间。

铭刻了三百亿‘雷电规则符文’,在最后一枚‘雷电规则符文’铭刻结束后,他就感觉到了‘天击雷锤’在颤动。

他的精神不断击打在五品雷系炼器材料上,哪怕是软化的五品雷系炼器材料,也不是那么好被改变形状的。

李士明的心神操控着‘天击雷锤’施展出了雷抗秘法,雷抗秘法经由三百亿‘雷电规则符文’与‘神宵雷珠’的加持,让他感觉到雷抗秘法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境界能够释放的效果。

这么多的条件,才让需要数十年时间的软化时间,缩短到了半年。

‘无量仙火’的品质被‘芭蕉宝扇’强行提升了一个小品级,并因受到‘芭蕉宝扇’的影响更容易被操控。

只有自己培育出的五品材料,才能够与主人百分之百的契合,炼化为本命灵宝的威力更强。

就象他如今正在使用的几件灵宝,都会在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后,逐渐的淘汰掉。

一点点火苗从‘百草炉’中升起,看起来极为微弱,似乎随时都可以熄灭一般。

为了一件本命灵宝,大能愿意付出数百年时间也是正常之事。

一个‘雷电规则符文’失去效果,就会影响整个‘天击雷锤’的能量平衡。

‘无量仙火’烧灼着五品雷系炼器材料,他保持着对‘无量仙火’的火系能量注入。

不过‘天击雷锤’本身就是五品雷系炼器材料炼制,加上加持了雷抗秘法,使得‘天击雷锤’的雷抗极强。

他的精神化为了铁锤,敲击在五品雷系炼器材料上,渐渐的五品雷系炼器材料的形状变化。

这回时间不长,他的强大精神让这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时辰,‘天击雷锤’的外型出现。

而每一个‘雷电规则符文’,都是他要将目前掌握的‘雷电规则’完全融入到‘雷电规则符文’之中去。

这算是极快的速度了,有着‘百草炉’这等最顶级的炼丹炼器两用炉,又有着五品‘无量仙火’,配合‘芭蕉宝扇’又将‘无量仙火’提升了一个小品级。

当然,这个简单也是相对而言的,要是他将自己的‘天击雷锤’设计方案交到其余任何雷修大能的手中,雷修大能绝对会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下手。

李士明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想着不断增强‘雷狱’,让万兽宗出现更多强大的雷修。

天雷的威力在击中‘天击雷锤’后,余威不足小半,落在了李士明的身上。

又是两年过去,这一日‘天击雷锤’的最后一个‘雷电规则符文’被铭刻。

李士明倒是没受多少影响,他甚至都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还不需要动用‘先天乙木’神通。

他站立于‘雷狱’的半空,手一挥就招出了‘天击雷锤’。

而大能大多会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