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严家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战告一段落,大家都赶紧疗伤休息。  

夏平秀又拿出三粒丹药,分别给了左之匡、杨芸和秦中义。左之匡和秦中义服下后,内伤竟然几个呼吸间就好了。杨芸服下两颗丹药后,也完全恢复过来了。显然这是极为珍贵的疗伤药。  

趟子手们被唤醒后开始帮忙清理现场。只是每个人经过安晓晓的时候都不敢看她,应该是刚才她犹如魔神般的气息将他们吓到了,现在是无比敬畏。即使她闭着眼睛睡着没有醒来,也没有人敢靠近。  

很快桥架好了,周围也收拾好了。车队再次出发。  

车队走后约半个时辰,这里渐渐地聚集了十几个人。  

其中有三个天人境,六个生息境,其余全是合一境。  

所有人的打扮都和之前的三个先天高手一模一样。  

这些人到达后先是商讨了一番,然后开始搜查痕迹。  

就在这时,忽然起了一阵微风。  

河边起一阵风很正常,可是这风却不一样。  

这股微风带着一丝凉意,居然让所有的这些武道强者打了个寒噤。  

然后所有人都惊恐骇然。  

因为这一阵风过后,一个天人境竟然脑袋掉了。  

“结阵!”  

其中一个天人境一声令下,大家急忙各自站位。  

就在站位布置的时候,又是三个人头落地,敌人还是踪迹全无。  

风大了,寒意更深了,每个人都拿着武器惶恐的看着周围。  

这次大家终于看清了。  

一道白色影子掠过,便是两个人头落地。  

“跑啊!”  

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了,大叫一声就往桥那边跑。  

桥那边忽然出现一个身影,身穿青色儒衫,手持长剑,姿态潇洒,气质出众,乃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  

正是左之匡。  

逃跑的那人被一剑就结果了。  

这时那道白色影子也现身了,正是杨芸。  

她现身和一个天人境交手三招,那个天人境也身首两处。  

其他人立刻如炸锅般乱窜逃命,这时柳七也出现了,他一人封死了两面出路。  

只是短短的十几个呼吸,活着的只剩下一个天人境、一个生息境和一个合一境。  

这三人被点了穴道扔在地上后,杨芸和左之匡回去了。  

柳七分别对三人讯问后,又仔细清理了现场,这才去追赶队伍。  

这些人都是五鬼教的成员。  

青州分部是二长老统管,下面有一个正堂主两个副堂主,都是先天一境朝元境修为。只是都是朝元境初期。  

堂内有八个天人境,还有许多各级武者。  

这次是为了帮助二长老从朝元境后期晋升到巅峰,所以在这荒僻之处建立祭坛,准备到处抓人来血祭。  

祭坛被毁的事还好处理,事情曝光后会引来武教司高手才是致命的危险。  

所以三大堂主收到巡查祭坛的人发出的消息后,立刻报给了二长老,然后先行出发来堵截追杀知情人,再派出手下堂内高手随后跟上,妄图将这个消息隐瞒下来。  

这批刚刚被灭的只是跟上来的第一批,还有第二批大队人马正在集结。  

他们这第一批人先是到了祭坛那里,等了一会儿后没有收到堂主讯息,也不知道三大堂主去哪里了,于是一路探查下来,最后觉得这个桥这里最可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追上车队,和大家说清楚情况后,柳七道:“目前我们的对手有五鬼教朝元境后期的二长老,四个天人境,七个生息境的执事,其他境界武者多人。”  

左之匡道:“根据在路上打探的消息,这个镇叫严家镇,镇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按我们几个的速度能在今晚之前赶到,但是车队今天到不了。加上夜路难行,老幼都需要休息吃喝,更是无法到达。”  

柳七沉吟片刻,道:“那就早点休息,建好防御。我去武教司汇报。”  

夏平秀默默地递过来一块令牌,道:“这个能在夜间让城门打开。”  

柳七接过来,选了一匹马就狂奔而去。  

左之匡等人迅速搭建防御,清理周围障碍。村民们知道有恶人可能前来,也都积极帮忙。  

全部弄好后,大家一边吃着干粮喝着水,一边等着可能到来的袭击。  

半夜时分,袭击如约而来。  

大地震动,啼声隆隆,对方竟然集结了一百五六十人左右的骑士,每一个都是修出了真气的后天境武者!他们手持大刀,一言不发地向着车队冲过来!  

夏平秀喃喃道:“短时间内集结这么多骑士,看来这些人在阳江府已经很长时间了啊。这武教司是怎么做事的?”  

左之匡大声喊道:“准备!”  

所有趟子手立刻将削好的木质长矛拿在手里。  

对方有几十个人射箭攻击,都被趟子手们的盾牌和自制木盾给挡了下来。  

左之匡计算着距离,直到那些骑士的面孔清晰可见了,猛然大喝一声:“放!”  

话音刚落,秦中义手中的长矛已经率先掷了出去,直奔最前面那个魁梧的汉子。  

那个大汉大喝一声,爆发出天人境实力,手中大刀猛地劈出,将长矛一破为二,但是自身也被那强大的力量震得往后顿了一下。  

身后数骑直接撞上来,那大汉只得身形拔高跳往空中。身下数骑呼啸而过,他的坐骑被踩为肉泥。  

随后,十几个长矛也朝着最前面的其他骑士呼啸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