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愿者上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宁府正厅,宁则知邀请了宋君夷和萧天若用过晚饭后,也在谋划着如何捉拿贼人。  

“不行,我不同意,这样做的话,宁先生太危险了!”宋君夷严厉否决萧天若的提议。  

萧天若苦口相劝:“宋兄,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那群人的耐心你也见识过了,如果不将他们引出来,日夜提防倒也罢了,就怕百密一疏!”  

“我赞成萧公子的提议。”一直沉默静听的宁则知突然发话。  

宋君夷听到顿时急了:“宁先生!”  

“萧公子说的有道理,如今有萧公子在,尽快将贼人引出才是正理。”  

“可是...”  

“君夷,你担心我的安危我也明白,但是我觉得此计正是利用了对方的谨慎。”  

宁则知的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宋君夷觉得再争论也没有太大意义,而且,萧天若的方案确实有可行之处。  

“行,那就这么办吧!”  

......  

第二天一早,宋君夷将萧天若送出宁府,一路陪着走到了城郊。  

宋君夷仍旧有些不放心,悄声问道:“萧兄,你确定没问题?”  

萧天若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宋兄多虑了,咱们明目张胆的出来,那群人如此谨慎,万万不敢此时进入宁府的。”  

“那晚上...”  

“晚上就算引不出人来,我也不过是由明转暗,到时候也可以暗中查探他们的位置,百利而无一害。”  

“哎,但愿如此吧。”  

萧天若见送得也差不多了,冲着宋君夷一拱手。  

“行了,宋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咱们就此别过吧。’”  

“萧兄一路走好。”宋君夷也是拱手回礼说完便翻身上马,渐行渐远。  

我去,这两人搞什么飞机?不远处,张勇远远尾随,见着萧天若骑马离开,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大早,张勇就见着宋君夷和萧天若作势离开,当时就反应过来,这些人肯定是打着引蛇出洞的算盘,于是一路跟着,没曾想,萧天若还真就这么走了。  

算了,不管他们,我在宁府守着,以不变应万变。既然想不明白,张勇也懒得想,虚招再多,最后也得落在实处。  

于是乎张勇又回到了据点,张开天视地听检测起来。  

时间就这么缓缓流逝,宁府一整天都平静如常。  

时至亥初,双峰县灯火俱灭,人们宽衣上榻,整个宁府也暗了下来,就好像要这么安然度过这一天。  

直到子正,常人已经深入梦乡,宁府终于出现了第一个不速之客。  

一身黑衣,带着面罩,悄悄摸到了宁则知的书房。  

破开窗户纸查探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后,黑衣人悄悄摸进了书房。  

眼见房间书架林立,每一格都放满了书册,黑衣人眉头一皱,开始翻找起来。  

“你在找什么呢?”  

“!”黑衣人惊觉身后有人,闪转腾挪扑向屋外,一个纵身已经来到屋顶。  

宋君夷快步跟上,于屋顶追上正要遁逃的黑衣人,抽剑出鞘,罩向其后背。  

黑衣人见长剑已至,只得回身接招,空手入刃,与宋君夷战在一起。  

黑衣人掌法精妙,仅凭一双肉掌,拍打敲击,武功不让宋君夷分毫。  

宋君夷长剑挥洒,竟与渔翁杆法较技后又有精进,节奏变化间剑网支开,将黑衣人困在郑宅的范围不得脱离。  

两人打得火热,从书房到正厅,从屋顶到前院,不一会儿,已经惊醒了沉睡的主人家。  

“有刺客!”  

一声惊呼后,宁则知指挥着下人点火亮灯。  

“保护老爷!”  

宁宅上下渐渐嘈杂起来。  

黑衣人见局势不利,出招间变得有些急切,终于是被宋君夷寻到一处破绽,剑锋直指要害。  

“咻!”长线破空而至,捆缚住剑刃。  

宋君夷手腕一抖,划开鱼线。  

尽管如此,还是让黑衣人脱离了险境。  

老翁掠至二人中间,护住黑衣人。  

“这位小哥,我只为应天擎下落而来,你我大可以联手抗敌。”  

老翁出言提议,鱼竿隐隐指向宋君夷,只待黑衣人答应同盟。  

宋君夷见状横剑在前。  

身后的黑衣人也是开口应道:“联手自然是要联手的...”  

“不过是我和他。”  

说完扯下黑布,面罩之下赫然是萧天若。  

宋君夷笑道:“萧兄足智多谋,已然料想到你会出手。”  

“宋兄过誉了。”萧天若嘴上谦让,却隐隐有些自得之色。  

老翁自知中计,真气暗运,高喊出声:“小影,莫要管我!”  

说完就竭力挥使杆法,罩向萧天若。  

宋君夷的武功他已经见识过,如今只能寄希望于速杀萧天若,再腾出手来对付宋君夷。  

然而萧天若武功展开,却让老翁心沉谷底。  

不但武功招式精妙非凡,更兼得经验老辣无比。  

越是老辣,越难速战速决。  

身后剑锋已至,老翁计划落空,只能无奈回撤。  

这一撤,便是败局已定。  

萧、宋二人心知肚明。  

硬抗着强攻还有胜机,寄希望于防守,只会被慢慢磨死。  

除非,再生异变。  

显然,老翁看到了异变。  

异变是一只拳头。  

张勇腾身而上,加入战团,之所以到得这么晚,也是因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