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恶魔的低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玩家拥有四种数值,生命、饥饿、SAN值和湿度。  

生命值归0,玩家即为死亡。  

饥饿值归0时,玩家将开始逐渐减少生命值。  

SAN值过低的时候,玩家会产生幻觉等,引发各种负面状态。。  

湿度值,这项数值过高,玩家的体温快速下降,并且被冻伤状态。  

此外,《饥荒》中,玩家可使用不同的角色。  

比方说纵火者薇洛,幸存者温迪,男子汉沃尔夫冈等,都是各具特色和不同能力。  

其余就是异世界中的怪物们了。  

最经典的猪人,季节BOSS等。  

这些也没什么好改动的,照抄就好。  

重点在于,游戏玩法方面。  

前世的《饥荒》核心玩法就是“捡垃圾”。  

玩家在大地图中,通过拾取各种物资,收集各种资源,让自已存活下去。  

还能通过物资之间合成有用的道具,后期还能发展科技,建设自已的家园等备受好评的玩法。  

难度是出名的高,可能一不注意就被冻死,饿死,被蜘蛛和蛇咬死,被春季BOSS摧毁家园等。对于玩家的心理,林乐做了这么多次游戏,算是有些心得。  

因此,林乐决定给难度降低。  

一则高难度,绝不可能劝退玩家甚至会惹来一堆高玩,将游戏带到火爆。  

二则求生游戏,如果太过简单,玩家就无法感到紧张感,很快就会对游戏失去乐趣。  

简单来说,难度降下来了,玩家生存的压力骤减,就失去了求生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求生类游戏,难度都偏高。  

最后,《饥荒》最受欢迎的地方,莫过于多人模式,  

玩游戏,人越多越有趣。  

玩家和小伙伴一起在异世界求生冒险,可玩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比方说共建家园,饲养种田,发展科技,研究魔法,挑战BOSS,遗迹冒险,创造并延伸出无数玩法。  

这样明显能大火的玩法,林乐肯定不能放过。  

直接删掉,只保留单人玩法,太过于极端。  

折中一下,就让玩家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敌对关系。  

玩家们在大地图求生,互相竞争,抢夺对方的物资,合作玩法直接就凉凉了。  

当然,这个玩法,林乐察觉到有点既视感,像是大逃杀模式,也就差一个毒圈了。  

以防整出个荒岛吃鸡,林乐又改动了下。  

一局游戏,15名玩家参加,随机5名玩家变成恶魔。  

他们的目标,就是杀光剩余的十名玩家所扮演的人类。  

恶魔的各方面的技能设定,林乐决意参考前世大火的LOL英雄。  

因为,LOL的英雄,大部分都操作简单,上手容易。  

林乐的想法是务必让恶魔占据优势,基本上单杀人类,如同杀鸡。  

恶魔也不能太无聊,有技能当然也会提升等级,经验来自于拆掉人类家园的建筑和杀死他们获取,并且根据游戏时间,增加金币和经验值,并有一个特殊技能,随着游戏时间流逝,自动探查到人类所在的区域。  

这些金币,能够购买各种各样的LOL中的装备与特殊道具。  

比如六神装的火之恶魔布兰德,那拆迁和追杀人类,就跟玩一样。  

比如道具灵魂之笛:使用后可控制十名猪人为自已效命。  

当然,人类也不是毫无抵抗之力,否则单纯被虐杀,这样做出来的游戏,怕是系统的审核都通不过。  

所以,人类唯一的依靠,就是《饥荒》中的特色建筑系统。  

自然这些建筑功能和原版不同,否则就失去平衡了。  

单机玩法,倒是没有过大变动。  

联机对抗,林乐选择的是借鉴一款被前世暴雪当成弃子,却活跃十几年的游戏《魔兽冰封王座》中的建筑系统.......  

人类可以建造的设施,分为三种大类。  

第一种是防御类有能够抵抗恶魔入侵的高大墙壁,可以不断升级,越高级耐久度越高,恶魔需要击破的时间就越长等类似效果。  

第二种是攻击类。  

附带元素伤害和效果的火焰与冰霜魔法塔,威力强大,但射程较近的炮塔,攻击距离很远,相对比较脆弱的箭塔,能雇佣魔物为自已抵抗入侵的魔窟。  

第三种是发展类。  

能够雇佣猪人充当农民的猪窝,能挖掘金币的金矿,能产出食物的工厂,研究科技,提升设施威力的科学馆等。  

总而言之,恶魔上手超容易,体验爽快,追杀人类玩家有天然优势。  

而人类的话,上手繁琐一些,偏向于种田生存。  

这个联机玩法,人类的目标就是抵挡住恶魔的猎杀,生存300天,相当于30分钟。  

设计稿的大概思路,花了林乐2个多小时写完。具体完善和细作,还需要秦振这些人来处理。  

不过,林乐对这份设计稿,满意程度很高。  

基本上是一个魔改的《饥荒》。  

它受到欢迎的地方都没了,名字的话,换一个吉利点的,就叫《恶魔的低语》。  

希望所有人类玩家,时刻都在被恶魔追杀,受到它们的统治。  

毕竟5名恶魔玩家,劝退10名人类玩家,怎么都是赚啊。  

将这份设计稿,林乐发给了秦振,这次他多了一个心眼。  

那就是交代秦振,游戏边做边测试。  

然后,在跟自已谈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