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实话,这不算什么好事,至少对于血海剑来说不是好事,血海剑本就不以形体坚固为长,聚散由心,分合不定,千变万化才是血海剑的本色。  

血海剑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反而削弱了血海剑的长处,降低了血海剑的战力。  

而形体变得更加坚固,对于擅长攻坚破强,物理攻击的白骨剑倒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强白骨剑的杀伤力。  

剑这种东西在各种修炼体系中都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就拿神州的修炼体系来说,剑道在道门中有剑仙之道,在魔道中有剑魔之道,在武道之中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说剑道占据武道半壁江山都不为过,可以说剑道是横跨神州正邪两道各大道统的一种特殊的道统。  

但不管怎么说,在神州修行界中剑道按照人群不同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山上剑仙和江湖剑客两种。  

若是按照修炼之法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气剑和形剑。  

山上剑仙就是修士中擅长剑道者,江湖剑客则是武者中专精剑道之人。  

气剑和形剑则是不同的剑道道路,二者的区别就是在于用不用实体的三尺长剑。  

气剑就是不用长剑,将体内真元、真气按照功法化为不同的剑气,攻伐敌人。  

气剑之道重气重意,轻于形术,武道中的代表功法就是大名鼎鼎的先天破体无形剑气和六脉神剑,道门中也有五行剑气之类的气剑绝学,他化大自在有无形剑气更是魔道中的至高剑道绝学。  

形剑就是手持长剑,以锋锐剑刃斩杀强敌,形剑在武者中就是手战之道,是各种剑法神功,比如说无名的莫名剑法,独孤剑圣的圣灵剑法都是形剑的巅峰绝学,在修士中就是各类拥有实体的法剑、飞剑。  

形剑、气剑只是起点不同,到了最后还是殊途同归的。  

无论是飞剑、法剑能量化、灵体化,还是武道剑术剑法走向剑气之路,又或者是剑气实质化,归根结底都是要做到气形合一。  

道门中一部很典型的剑道神通能够说明这一点——太清玄门有无形剑气。  

这门神通本身是以修炼剑气为主,修成之后无形剑气不仅可以在虚实之间自由转化,便是身体也可以随着剑气隐现自如,不发出一点声息。  

但是太清玄门有无形剑气修炼速度极慢,天资上乘者也需要一两百年的光景才能大成。  

后来有一位大神通者想出了以实代虚的取巧方法,用五金之精合练三千六百种灵药,再吸取日月精英化成太阳之火和太阴之气,以无形剑诀反复锤炼成型,然后以自身真元将阴阳二气炼成一体终成‘无形飞剑’。  

有了‘无形飞剑’之后,不仅可以施展无形剑遁,还可以‘无形飞剑’体悟无形剑气之奥妙,皆‘无形飞剑’之力修成太清玄门有无形剑气。  

这种取巧方法本质上就是形剑、气剑之道互相转化而得来的,以形剑证气剑,也正说明了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左丘的白骨剑就是形剑,坚固的剑体是大多数形剑在修行前期所必须的,至于剑魂、剑灵之类的东西都是高深境界才会涉及的。  

而少数不需要坚固剑体的飞剑就是血海剑这样的,以千变万化,聚散不定为长处的飞剑。  

左丘将真元灌注到法剑之中,原本黯淡无光的法剑突然醒来,拼命吸纳着左丘的真元,如同干旱了三年的大地在吞噬雨水一般。  

随着法剑吞噬真元,剑身、法篆上也发出了微微毫光,法剑的灵性正在慢慢恢复。  

当左丘体内的真元消耗了三成之后,吃饱喝足的法剑终于不再狼吞虎咽了,虽然还在吸纳真元,修复自身,但是已经变得细嚼慢咽了。  

左丘把血海剑从白骨剑身上分离出来,法篆汇聚成拳头大小的暗红色血球,体积比渡劫之前小了很多,白骨剑也缓缓缩小为短剑,色泽惨白无华。  

两柄法剑的修复说困难也困难,说简单也简单。  

白骨、血海需要以真元慢慢温养,恢复灵性,缺点是恢复速度慢,如果再加上五行之气,法剑恢复的速度会加快不少。  

要是想要更快的速度,就要走点歪门邪道。  

这两柄法剑本就是魔道之剑,白骨噬魂,血海吞血,若是以法剑吞噬人之魂魄、精血,不仅可以极快的恢复损伤,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法剑的威能。  

不过吞噬人之魂魄、精血毕竟是魔道之法,修复法剑的同时也会增强法剑的魔意。  

左丘虽然不是太在意道魔之别,对他而言只要是有利于道途就可以说是百无禁忌。  

但是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一眉的态度,如果因为吞噬人魂人血也和一眉反目,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而且修复白骨、血海所需要的人魂、人血也不是个小数目,左丘大致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要近千人才能完全恢复法剑灵性,左丘短时间内也找不来这么多人。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走正道吧。  

左丘收起白骨、血海,没有收进腕表内,而是和之前一样收进袖子中,紧紧贴着小臂,这样既方便随时御使法剑攻击,又能持续以真元温养法剑。  

现在闭关结束了,这座专门搭建的木屋也没什么用了,不如拿来练练手。  

左丘想到此处,心脏骤然猛跳,口中喝出一字:“哈!”  

狂暴音浪呈圆形,以左丘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狂猛暴烈如炮弹发射。  

木屋内的东西在暴烈音浪的撕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