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心术不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葬礼结束,易梦蝶在一个青年男子陪同下匆匆离开。  

这位男子名叫罗鼎文,是香江一名政务官,也是易梦蝶的追求者。  

易梦蝶在剑桥大学主攻历史,兼修经济,毕业后又在米国读取博士,而后在伦敦交易所任职。  

有一天她接到了兄长易儒信的电话,说有位香江政务官罗鼎文要来伦敦受训,请她接待一下。  

就这样易梦蝶与罗鼎文有了瓜葛。  

这不是易儒信第一次给她介绍男朋友,易家身居香江十大家族首富,再加上易梦蝶长得漂亮,无论从哪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香江不缺豪门子弟,可惜易梦蝶太有主见了,她看不起那些富二代、富三代公子哥。  

易梦蝶的确到了待嫁年龄,而罗鼎文年轻有为,而且对她穷追不舍,确实令易梦蝶动摇。  

虽然罗鼎文出身低微,却能凭一己之力奋斗成为香江公职官员,  

算起来,要比那些公子哥强多了。  

罗鼎文五官很分明,线条清朗之中带一点儿脂粉味,为他平添一分雅致,却少了一点男儿气概。  

初期阶段二人相处的还算不错,易梦蝶邀请罗鼎文参观自己在伦敦交易所工作场所。  

整个参观过程轻松而愉快。  

易梦蝶是个很好的导游,罗鼎文是个很好的访客,二人牡丹绿叶,相得益彰。  

罗鼎文留给易梦蝶很好印象,两个人交往的越来越频繁。  

一次约会在伦敦交易所附近一家法国餐厅,易梦蝶发现罗鼎文是个懂得叫酒叫菜的男人,这可不是一门简单学问。  

易梦蝶小时候常听父亲说,“三世公候,始知穿衣吃饭。”如何打扮自己,如何饮食,都绝对代表一个人出身与背景。  

罗鼎文这位政务官,肯定是见过场面的人。  

罗鼎文有太多的借口找易梦蝶,他是伦敦的过客,想知道和想探访的内容很多。  

因而,他需要一个给他各方面指导的朋友。  

只要易梦蝶没有拒绝当这个朋友的角色,戏就可以继续演下去。  

主观上,罗鼎文身上有自己优越条件。  

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平均分数蛮高。  

尤其吸引易梦蝶的是罗鼎文白手起家,凭借自己努力的过程。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罗鼎文有点儿飘飘欲仙之感。  

随着二人不断交往,涉及到的事情越来越多。  

一次在聊到香江回归问题的时候,易梦蝶发现二人的观点是那么的水火不容。  

易梦蝶的曾祖父易胜洋是中英混血儿,父亲保罗云纳,母亲杨思。  

杨思十九世纪末才去世,在她有生之年一直把持着下一代的中国化教育,绝无半点放松。  

易家一连几代人,名字都是杨思所起,在她临终时吩咐儿子易胜洋:“你的孩子、孙子应该叫念始、怀中、祖训等等,总之照着这个思路起名。再就是务必名如其人,不可做出任何对中国不仁不义之举。”  

易家几代长子名字的确如杨思的意愿而起,但要控制后代的人心,可不是说说就能如愿的。  

传到易儒信、易梦蝶这一代,从模样上看,很难看出混血的味道。  

毕竟已是第五代了,易家每一代都是娶得中国人,在易儒信、易梦蝶身上仅有三十二分之一英国血统。  

或许易儒信内心充满功利心,早已忘记了祖上教诲。  

但在易梦蝶身上,这种烙印依旧深刻。  

尤其是她在剑桥读书,课题就是研究大英帝国殖民史。  

在研究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内心有一股刻骨铭心之痛。  

罗鼎文的思想有问题,这让易梦蝶感觉到不快和戒备心。  

有一次在面见伦敦交易所彼得维斯之后,在回去的路上,罗志云问易梦蝶:“梦蝶,你听到彼得今天所说的话了吗?”  

“呃......好像彼得说了许多话。”  

易梦蝶有些心不在焉,越是交往越觉着她与罗鼎文格格不入,两个人根本不属于一路人。  

“我是指他对香江股市上扬的那番话。”  

“你信吗?”  

“难道你不信吗?”  

“信与不信,似乎也无关紧要。”  

“那是因为你们易家富有。”  

“你这是什么意思?”  

“富有就意味着足够了,也不必再奔波劳神去赚更多的钱。”  

易梦蝶生气了,稍稍提高了声音:“你这样说令人难过。”  

“那我抱歉。”  

“没什么......”易梦蝶稳了稳心神。  

“梦蝶,帮帮我好吗?”  

“我能帮你什么?”  

“在易氏金融开一个账户,替我买入一些股票,我想多赚一些钱。我相信这几年应该是个大机会。”  

“怎么说呢?我真不知该怎样跟你说。”  

“对你来说,这件事非常容易。现在大家都一样,谁都重视投资。”  

“好吧,我答应。”  

“方便的时候给你兄长大哥招呼,请他关照一下。你记得彼得说过,易儒信的消息比他还要灵通。买股票容易,出货的时机最重要。”  

“罗鼎文,你不觉着惭愧?”  

“为什么要惭愧?”  

“利用内幕消息赚钱,你觉着很光荣吗?”  

易梦蝶本就在证交所工作,能不知道利用内幕消息获利属于犯法吗?  

罗鼎文冷笑不已:“不利用人际关系与内幕消息,市场干净得犹如圣堂庙宇了不是?你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