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久章 演员和演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  

这种培养方式看起来不靠谱,但从实践看,也正是这样一批演员,造就了黄金时代港区电影独特的辉煌。  

也正是有这样辉煌的成果,这种看法自然在港区大行其道,还造成港区的跨界横行。  

模特、歌手、写真偶像、主持人,无论他原本做什么,似乎都能在港区电影中插一脚,而且演的似模似样。  

会造成这样的原因,在内地的批判者看来,是因为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演“自己”,只不过是通过剪辑,导演的安排(比如化妆)才让观众看起来来演得像“角色”而已。  

这正是港区演员的缺陷。  

相比较内地用两三年打好基础的演员,这些纯靠自悟的演员因为根基不牢固,往往进步会很慢,更容易陷入瓶颈——在达到一个水平后,即便演很多戏也没法再进一步。  

王磊在上学的时候,钱老师就拿港区一位著名的刘姓明星举例。  

这位明星最多的一年拍过十六部戏,但拍了好几年,依旧演什么都是“一个味道”,在遮住衣着后,完全分不出他到底在演谁。  

这对要求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来讲,无疑是最大的批评。  

“牛老板,你这就说笑了。”王磊开口道,作为内地演艺圈的一份子,也是四年科班培养的演员,王磊当然不赞成牛老板这种说法。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自己这些年努力磨炼的技艺又安放何处呢?  

“我是一名演员,我的经纪人一直和我反复说:我帮你跨过的只是名为‘偏见’的门槛,让你可以和那些比你帅,比你有名的演员同台竞技。”  

“但能不能抓住那张名为‘角色’的门票,只能依靠你自己的演技。”  

“蔡导演当然要寻找好的演员。因为只有和好的演员的合作,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个角色当然会属于我,但这不是因为别的,只应该是因为我比别人更能演好这个角色。”  

“我说得对吗,蔡导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