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原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电视电影,王磊了解的并不多。  

这到也不能怪他,作为一个单纯为了扶持电影基础而诞生的产业,电视电影似乎也不应该单独划成一个类型去学习。  

小成本和不用考虑盈利是王磊对这一类型作品的基本印象。  

至于其他,他就很难说自己知道了。  

林峰就知道王磊不知道,所以才特意这么考他。  

见王磊诚心实意地看着自己,他心情更好,说道:“这电视电影啊,你应该知道全是吃补贴的。”  

王磊点点头,这点他早就听别人说过。  

“不过你知道一年有多少部电视电影上映?”  

见王磊摇头,林峰竖起五根手指,翻了翻:“不下十部。”  

这个数字,王磊不知道是多是少,只听林峰说道:  

“你别看多,这十部电视电影,电影频道一年真金白银砸下去就是五千万。”  

“要知道,这基本都是赔本的货啊。要不是上边坚持用这种方式扶持电影工业的基础,电影频道压根不会搞。”  

和电视剧相比,电影是一样产量很低,风险很高的产业。  

由于两者的表现的载体不同,电视剧到电影之间其实是有一道不低的门槛。  

虽说如今的电影从业人员往往都来自电视剧,可想要适应电影的制作环境,这些“新人”还需要积累一定的项目经验。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新人”身边往往会有各种意外发生。  

考虑到电影本身的风险,许多电影剧组在使用新人这件事上往往会格外慎重。  

这就导致电影产业出现一道死结:想参与电影工作的人找不到门路,而电影的从业人员又抱怨找不到人手。  

面对这种矛盾,电视电影这一项独特的扶持政策也就应运而生。  

它虽然是低成本的制作,但本身却是一个实打实电影项目。  

优秀的电影界“新人”完全可以通过参加这样的扶持项目,跨过电影产业的第一道门槛。  

当然这只是上边的预想,至于效果如何,林峰也不清楚。  

毕竟说到底,这已经成为一门崭新的生意。  

“你知道每年电影频道会收到多少份项目书和剧本吗?”  

王磊还是摇头。  

“虽然要求很严格,但据说每年收到的申请不下一百部,就算刨去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真正有资格,能竞争的也有二三十部。”  

林峰感慨道:“保本的赚钱买卖啊,谁不想干?”  

这一百多部申请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几家公司投递的。  

至于能过审核,拿到钱投拍的,基本也都是出自这七八家小型制作公司。  

他们的流程大体相似:写出一个方案投递,如果拒绝就重写,如果没被拒绝,那么接下来就开始按照要求招募合适的工作人员,开始各种审核,准备拍摄。  

和正常电影要去市场竞争相比,电视电影虽然利润低微,但吃补贴这种事毕竟是零风险,所以这些小公司活的也相当滋润。  

林峰大体介绍完电视电影这个小圈子的环境后,忽然住嘴朝四周看看,低声说道:“接下来的事情,也是我听说的,你可别说出去。”  

王磊心领神会得点一下头。  

“你想想,既然这圈子赚钱稳定,为什么制作公司就这么少呢?”林峰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别人听出来。“难不成其他人都嫌钱少?”  

“你是说······”王磊很快就想出其中的名堂,瞠目结舌道:“这,他们这不是······”  

“这是你自己猜出来的,我可没说。”林峰在这方面很谨慎,见王磊已经想通其中关节,立刻打断道。  

这些东西都是这个小圈子公开的秘密——他们之所以能在公开下还是秘密,就是因为这种只依靠心领神会的传递方式。  

“电视电影不需要经过市场考核,能不能赚到钱全靠上边,所以门道很多。”  

具体的门道,林峰没有举例,只是对王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所以他们一向都是闷声发大财。基本不碰帝国电视台以外的媒体。就怕出现什么意外。”  

林峰绕了一圈,终于说出王磊问的问题答案;“周导演估计是怕误打误撞之下,自己被扒出什么不该被扒出的东西,毁了自己的前程。”  

“也有可能是怕上边担心影响力,撤了他们的项目。当然,两者都有,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才发那么大火。”  

他解答完王磊的疑惑,见王磊还在思量,拍拍王磊的肩膀,安慰道:“不过兄弟你也不用担心。”  

“你背靠陈老板,胡小姐背靠丽景,两边都是一等一的大公司,就算这项目真撤了,周昌也不敢把气撒到你们头上。”  

林峰说到这两个公司名字,言语当中难免会有一些羡慕。  

他是草根出生,更知道这两个牌子在圈子内意味什么。  

不过林峰很快就将心中的少许羡慕按下,重复道:“总之,兄弟你不用多加担心。”  

王磊心中是在思考,但那自然不是担心自己的前程。  

林峰这一番回答算是解答了他一个疑问。  

不过在排除掉周昌后,这件事立刻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他想起胡莹雪在临走前说的话,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难道胡莹雪知道这件事是她们公司做的?  

可为什么?  

临近一点,周昌一个人走进片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