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出演话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剧在娱乐圈的地位十分特殊,尤其是电视剧圈。  

早期电视台由于缺乏内容,经常会从剧院请来一干话剧演员,现场演一出话剧放送。  

后来电视台又请来话剧编剧,为其中反响较好的话剧编造续集,同时直播改为录播,一天放送一到两集,这就是电视连续剧最初的由来。  

有着这样的渊源,也不难理解为何早几批有名的电视剧演员基本都是剧团出身。  

不过虽然话剧有着辉煌的历史,如今却已经在影视的冲击下完全衰落。  

最具潜力的苗子基本都会选择直接出演电视剧,电影而不是话剧。而话剧界的年轻演员们也没有一个会拒绝出演电视剧。  

他们更多只是将剧团当做跳板,像李淳这样话剧出身,却在影视圈功成名就的人才是这些年轻话剧演员的榜样。  

在今天,话剧已经成为一种小众艺术。依靠许多文艺人士承接香火情而生存。许多如今在娱乐圈位高权重的人士都是话剧出身,他们对于话剧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为话剧界延续繁荣出了不少力。  

比如伍伦,李淳最早都是绿洲剧团的成员,却成名于电影领域。如果他们想赚钱,赚名气去拍电影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每年他们都会至少彩排一部戏剧,目的就是用自己的名气为话剧引流。  

可惜他们的这种努力还是收效甚微,对于观众不断流失的话剧市场,这点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  

王磊没有李淳这样对话剧的深厚感情。他在大学中为了磨炼演技,演过话剧甚至是更难的音乐剧,可他从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一名影视剧演员,而不是话剧演员!  

话剧对于年轻演员来说,就是一条要沉的船。  

“不满意?”李淳面色平静询问道。  

王磊在内心不断告诉自己要平静,“不,只是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会是电视剧,电影这些呢。”他的言辞中还是忍不住透露出一丝怨气。  

感到那丝怨气,李淳笑了出来:“我可是为你仔细考虑过,才选话剧的。”  

陈万贤的话又一次在王磊心中响起。  

“伍伦是我的老朋友,这次可以帮你介绍给他。而且你不要以为话剧的观众很少。这些观众是不及电视剧,电影的受众广,但也是数以千计。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能量很大。其中不乏在娱乐圈关节要害部位工作的人。你如果可以结交到这些人,对你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淳说得言之凿凿,如果不是陈万贤的话,王磊可能真的心动了。  

“另外,话剧是一个很好磨砺演技的地方。由于可以立刻收到观众的反馈,可以一遍又一遍出演同样的人物,所以你可以很快发现自己演技的不足,加以改进。”  

这不过是老调重弹,王磊有一肚子话要想反驳。  

电视剧,电影又不是不能磨练演技,演员青春有限,机会有限,谁肯将时间放到话剧上?  

况且由于市场冷清,如果你演技不够,在话剧界压根拿不到角色,没角色演,你又靠什么磨炼演技?  

所以现在的话剧演员主力基本都是演技已经成熟的中青年演员,甚至有许多都是在电视剧,电影打磨出演技和名气才回去演话剧,期望演技能够更进一步。  

像王磊这样的年轻人,一般只能去剧团当个替补,或者演一些龙套角色。  

既然都是演龙套,那为什么不从电视剧,电影开始呢?  

“这出戏,伍伦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所以除了我们几个老搭档,选用的都是年轻演员。你大可放心,到时候肯定会有许多年轻观众来看。”  

很明显李淳在决定这件事后,便已经做足功课。对于王磊可能担心的事情,他都一一加以说明,目的自然是让王磊不要那么抵触。  

王磊知道李淳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自己就算不想答应也只能答应了。  

“很好。我想我们会合作愉快。具体的面试通知我让伍伦会发给亚男,到时候你等亚男通知就好。”  

王磊听到这一句,犹豫一下说道:“能发给这个人吗?”  

李淳接过王磊递过来的名片,脸上的笑容忽然没了踪影:“这位还不打算退休?”  

“我今天去宋家庄见任天的时候,碰到他了。他想让我和他签约。”王磊对李淳的态度并不奇怪,他遵照陈万贤的要求实话实话道。  

李淳从书桌前站起,走到王磊面前,凝视着王磊的双眸:“你和他签约了?”  

王磊摇头。陈万贤确实打算签下他,但他当初很犹豫:一边是可以预见光明的未来,虽然下边可能隐藏着危险;一边是荆棘丛生的小路,虽然也许通向成功。  

王磊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不知道该怎么选。一方面他不想放弃前者的好处,但也害怕下边的风险。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挑战后者的困难,可也知道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他相信了陈万贤的话,可没有立刻答应陈万贤的签约要求,而是抱着一线希望回到这富丽堂皇的“家”中。  

李淳沉默一会,询问道:“他知道你的事?”  

王磊摇头。  

“那他为什么要签你?”李淳质疑道。陈万贤是何许的人,他当然清楚。王磊是什么样的人,他虽不太清楚,可好歹要比陈万贤接触的时间要长些。  

王磊绝不是什么奇才,更不是什么天才。李淳对于自己的眼力还是颇为相信的。  

这样的人,陈万贤仅仅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