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逃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沃夫和宝石心猿正在激烈的战斗着。  

双方的攻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相似,宝石心猿使用自己的拳头、掌,而沃夫则是用自己的利爪!  

一拳将满是岩石的地面砸出一个大坑洞,而另一方面沃夫却能令宝石心猿身上多处几道恐怖的伤口!  

鲜血飞溅!  

宝石心猿开始不断的怒吼,但沃夫对它却是单方面的压制!  

其实宝石心猿本身已经很可怕了,作为四星级的怪物竟然能正面抗住处于觉醒状态的沃夫,并不是它太弱,而是此时的沃夫太强!  

飞溅的一丝爪光能够使地面离开一个大口,足以说明沃夫攻击的凌厉。  

“死吧!”沃夫血气股鼓动的更加剧烈,双爪开始隐隐冒着血光。  

“吼!”伤痕累累的宝石心猿依旧在做困兽之斗,一双猿目凶狠至极,它也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恐怖的肌肉虬结,甚至让全身的伤口开始“滋滋”的飞溅出鲜血!  

然而此时的沃夫速度越来越快,他瞬间化为了一道青红色的风,直接掠过了宝石心猿的猿首!  

分毫之差,宝石心猿的攻击落空,它那庞大的身躯倒了下去,不远处庞大的猿首也随之落了下来。  

“嗤嗤。”  

躺在地上的身躯和脑袋却迅速的缩小,很快就变为原先那般大,只是漂亮的金色毛发被染红了鲜血。  

四星级的宝石心猿终于死了。  

其实它死的很憋屈,变大之前,它消耗了太多的力量来修复自己的身体,超速再生,以它目前的实力施展这种能力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但是当时它的面门遭受到了重创,那是它唯一的弱点,同时也是最致命的地方。  

因为它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干扰会失效。  

这就像鸟儿不会怀疑自己有一天忽然不会飞,鱼儿不会怀疑自己忽然变得不会游水一般。  

对客观常识的狭隘认知,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自信…这是导致它死亡的根本原因,有时也是许多人自取灭亡的缘由。  

已下会修改:  

进入神殿,里面相当的宏伟,毕竟这里是信徒们为了展现自己虔诚信仰的最直观方式。神殿的最里面是一座祭坛,两边则有各种接待冒险家们的工作窗口或是工作室。抬起头,能看到巨大的圆形天顶,上面描绘着壁画,繁复的花纹中大致勾勒出这样一副情景:一朵美丽的花披散的长发覆盖着完美的身躯,祂手中拿着权杖,目光慈蔼、怜悯。  

这应当是描绘着女神的诞生,不过为什么会这样描绘,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  

周易和周玄两人因为是第一次来到神殿里面,看着周围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大殿的中央。  

而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仿佛冥冥中某样东西开始契合,神殿中央逐渐亮起了魔法阵,恢弘的神殿隐约间飘扬着空灵神圣的颂歌!  

“发生了什么?”  

这突然出现的一幕让整个神殿的人都惊讶不已!  

神殿是何魔法的,而若是举行仪式,则必然会有相应的流程,不会像现在这样突然发生。  

若有若无的颂歌弥漫着,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其中。  

边,周围的许多人都是如此,最后,只留下猫少年一个在大殿中央。  

如此明显静下来,盯着中央的猫少年,他此时正被一圈圈的魔法阵环绕着。  

在这庄严的神殿中,发生了如幕,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想。  

“这难道是眷者仪式?”  

“新的元素眷者!”  

顿时有人便反应过来发生这一幕意味着什么。“当然,有的在领悟逐渐的加深的情况下,也会使用其他能力,但那也只是可有可无的。至于你说的元素能力与特殊能力的高下之分,并没有这种说法,每种能力都有其独特之处。”大祭司回答道。“那么,人应该如何进行觉醒呢?”  

“觉醒,可分为自发觉醒与仪式觉醒。”大祭司进一步解释:  

“每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觉醒,但一般都是经过一次次积累后,通过在神殿举行觉醒仪式完成觉醒的。”  

“如何积累?”周易接着问到。  

“经历生死历练,击杀怪物,可以积累。”  

果然如此,大祭司的回答验证了周易之前的猜想,他接着就想继续问,不过就在他张开嘴巴,话在嘴边时,忽然停了下来,他想了想还是没有问出口这个问题,转而问了另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大祭司能为我解答。”周易诚恳问道:  

“人猎杀怪物,经过磨练,能积累变强的原理是什么?”  

陡然间,这位和蔼的大祭司的眼瞳变得漆黑、深邃。  

“你一个孩子,竟然可以将问题想的如此深入?”  

据他所知,周易和周玄两人在不久前也只是在街头流浪的乞丐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知识储备,思考的深度绝不会到达如此地步的。  

即使是一般的成熟冒险家,他们每日猎杀怪物积累历练,也很少有会想到问这种问题,因为这就是一种常识,已经是理所应当了。  

就好像在牛顿之前,从未有人会问过,为什么东西都是从上往下落一般,不过越是这种平凡的问题,往往却怀有这最深刻的真理。  

大祭司最后还是回答道:  

“孩子,你所自己以后摸索,不过你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容器,历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