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陛下圣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光复汉室,谈何容易?”  

苏仙叹了叹,道:“然而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师傅青云道长经常教导他的一句话,希望他能够明白在追求仙法道术的路上,能够有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信念。  

卢植愣了愣,赞叹道:“陛下圣明!”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辩会说出这话,恰好与他所思所想不谋而合,不禁头一次对年轻的废帝刘辩另眼相看。  

“汉室江山传到我手中,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断送在我的手里?”  

苏仙想了想,道:“纵使力不能及,也要拼死试一试,不然我将来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他会这么说,并不是真的想去冒险,而是他不甘平庸,才会在卢植面前做出大义凛然的神色,希望卢植能够留下来全心全意地帮他重振汉室。  

苏仙知道卢植文武全才,并且是德高望重的海内大儒,有他相助,创业时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卢植颇为欣慰地点点头,道:“陛下说得是,不知陛下有何谋划?”  

他哪里知道苏仙在演戏,听到苏仙有此志向,自然是要鼎力相助。  

由于苏仙表现太过出色,卢植便想借考考他。  

“有两条路,还请卢尚书多多指点!”  

苏仙正色道:“第一条是隐姓埋名,找个地方落脚然后慢慢发展;第二条是暂时找个可靠的势力作为依靠,打出旗号讨伐董贼!”  

至于说苟且偷生这一条,就提都没有提出来。  

听苏仙说完,卢植不禁大吃了一惊,压根就没想到他能想到这些,点点头道:“依陛下所见,眼下应该找谁作为依靠最为合适?”  

在卢植看来,第一条路实在太慢了,他都不知道还能活多长时间,自然是倾向于第二个选择。  

“益州刘焉,幽州刘虞,都很不错!”  

苏仙笑了笑,道:“他们都是宗亲,又有较强的实力;只是前往益州不太容易,还是投奔幽州牧刘虞更好。”  

真要说起来,其实投奔益州牧刘焉比幽州牧刘虞更好,无论是地理位置和地形,还是人口、经济和势力,益州都比幽州强得多。  

然而苏仙很清楚刘虞比刘焉对汉室忠诚得多,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投靠刘虞。  

卢植若有所思道:“当年太祖皇帝就是据有益州一带,而后逐步创下汉室江山,再者益州物产丰富,拥有大量的人口和粮食,不仅距离关中不远,而且所处位置易守难攻,若有益州牧刘焉相助,何愁天下不平?”  

相比较之下,益州不仅位置和地势要比幽州优越得多,而且在人口和物产方面也要丰富得多。  

据官方统计,这时候益州的人口差不多是幽州的两倍,而靠近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的益州更不是偏远苦寒的幽州能够相提并论。  

“表面上看,益州确实比幽州更好!”  

苏仙淡淡地道:“然而自从刘焉进到益州后,就派张鲁盘踞汉中,既截断交通,又斩杀使者,他显然是打定主意想要割据一方,我去投奔他,跟投奔袁绍、袁术之流,又能好到哪里去?”  

他当然很清楚依靠益州牧刘焉要比幽州牧刘虞强得多,却也很明白刘焉根本就一点也靠不住,远远没有幽州牧刘虞对汉室忠心,才会决定选择去幽州投奔刘虞。  

对于这些事,作为尚书的卢植自然知道实情,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道:“刘益州不行,还可以找别人帮忙,眼下皇甫嵩正率三万精兵屯驻在右扶风,还有京兆尹盖勋,若是能得到他们两人相助,斩断董贼的后路,何愁董贼不灭?”  

卢植曾经和皇甫嵩一起出兵平定过冀州黄巾,知道皇甫嵩和盖勋都是忠义之人,如果能拉拢他们讨伐董卓,和关东联军两面夹击,就可以事半功倍的剿灭董卓。  

“此计甚妙!”  

苏仙点点头,道:“不过皇甫嵩和盖勋未必就会帮我,就算他们真有那个心思,恐怕董卓早已经作出对策…”  

他现在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被废的弘农王,名义上已经是死人,谁知道皇甫嵩和盖勋会不会愿意帮助他?  

再说董卓能够掌握朝政,手下谋士武将众多,怎么可能轻易地让人把后路断了?  

卢植当机立断地道:“有皇甫嵩、盖勋相助,陛下必然可以早日铲除董贼乱党,老臣恳请代陛下前往右扶风一趟说服皇甫嵩、盖勋起兵讨贼!”  

他对于皇甫嵩比较了解,觉得有机会能说动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起兵讨伐董卓。  

有他们四五万人马在董卓背后狠狠插上一刀,董卓就算饶幸不死,也必然会落得个元气大伤。  

卢植本来是想带着苏仙一起前往右扶风一趟,不过苏仙身份特殊,也就没有提。  

“卢尚书一片赤胆忠心,我实在是感动万分!”  

苏仙对卢植深深施了礼,道:“尽力了就好,成不成,就看天命。”  

卢植这个人,苏仙确实是十分欣赏极为感动,这一点,绝无虚伪。  

卢植惶恐地道:“老臣定当不负陛下的托付!”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苏仙能够这么对他,卢植只觉得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从雅室出来,卢植对外面的崔钧道:“贤侄,我要暂时离开一趟,请你无论如何帮我照顾他!”  

他说话之间,眼神不经意瞥了瞥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