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槐夫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槐枫乐坊作为信都最著名乐器制作工坊,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买卖规矩,李府四公子的生意公然被人抢了,三甲先生自然怒气冲冲走出来。  

可当三甲先生踏出看见美妇人后,一下子没了火气,勉强挤出笑意:“没想到是槐夫人来了...”  

“三甲先生好大脾气,忘记槐枫乐坊规矩了吗?”  

前台掌柜有点无奈,他早就看到槐夫人到来,所以一开始就想提醒一下三甲先生,没想到他就这样直接冲出来,简直是自找不痛快。  

槐枫乐坊...槐夫人...李启琢磨一下,一下子明白槐夫人来历,怕就是这家乐坊的老板。  

“小兄弟,你随我来吧。”  

“好...”  

看着槐夫人与李启远去背影,三甲先生眉头紧皱,迅速看向掌柜:“联系一下枫先生,就说槐夫人今天已抵达信都了,这会儿应该在牡丹亭。”  

三甲气量狭小,今日槐夫人这样对待他,自然会找点办法来给她添堵。  

这些年来,槐夫人很少回乐坊,无非就是枫先生对她一片痴情,逐渐有点纠缠不休。眼下这样派人添堵,等同于让枫先生前去闹一出好戏。  

另外一方面,李启跟随槐夫人进入牡丹亭,顿时满园春色的牡丹花,给人一种视觉上冲击感十足。  

所谓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可以想象,眼前中年妇女年轻时候姿色模样,如那花中首冠,年年都占断春光,如今隐居在这,不问世事。  

虽然槐夫人举手投足间充满一种独特魅惑感,不过她对李启说话,更多是一种长辈口吻:“此琴制作工艺,按照小兄弟所说,事实上主要在于拉与烤,两者对于音质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槐夫人将一根上好的白龙雪木,摆设在案桌上,看得李启一愣一愣。  

“白龙雪木?”  

槐夫人喝了一口清茶:“对比面板的云木,白龙雪木更合适。”  

“夫人,这稍微有点贵重...”  

白龙雪木,不仅仅是一种木质,更具有特殊的檀香,独特的香味可以驱百毒,许多上古名剑的剑柄,都是用白龙雪木打造。  

“无妨,我对这套西洋乐器甚是喜欢。打造出来后让我弹奏几曲便可。”  

根据李启阐述乐理,槐夫人将可背板和侧板材质并非是寒木而是流杏木,其质地不仅硬而且音色更丰富。同时琴头和琴颈部位一样选择白龙雪木。  

惟独琴弦这块,槐夫人有点迟疑:“根据小兄弟你所说,其弦虽采取银丝覆盖,但同时还要兼具特殊用途。”  

“是。”  

“为了杀人吗?”  

槐夫人一开口,李启喝了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不是杀人,但的确需要配合自身剑境剑意发挥出来。”  

剑境剑意?  

槐夫人一时间觉得眼前小家伙很可爱...这孩子怎么看都是外丹修为,大言不惭说自己有剑境剑意?莫不是为了哄自己开心?  

看到槐夫人有点不相信自己,李启不知道为什么,就有点赌气与骄傲口气:“由于先前武骨被废关系,所以在其他方面不得不努力许多啊。”  

“武骨被废?启儿...小兄弟,这是为何?”  

提到武骨被废,槐夫人一下子手上茶杯放下来,虽然语气还是很温柔,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凝重:“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触怒那位高高在上的李侯爷。”  

面对询问,李启哪能猜不出眼前女人疑似与自己血亲关系,只不过这个姿态又有什么用?当初前身一个人在李府孤苦无依被人废去武骨时,这位乐坊夫人又在哪?  

“偷学李家的嫡传武学,因此被废武骨。”  

李启口气很淡,槐夫人听闻原因是偷学李廷武功,神色变得很精彩:“李家嫡传武学,本身就是一门被诅咒的逆天武学,废去武骨就是化解诅咒附身的一种手段,若不及时处理,会有被天外之魔夺舍可能。”  

这番话听得李启心惊肉跳...  

诅咒?夺舍?  

说白了还是命贱,换做其他高贵的李家子弟,这位便宜老爹也不至于就这样粗暴解决问题。何况槐夫人根本没提这门武学第二个特征,这才是自己被废武骨真正原因。  

出乎意料答案,只见槐夫人不愿继续多聊这方面内容,转移话题到:“小兄弟,你还真创造出自己的剑境?”  

随着李启阐述玄单锋与翩单锋两种不同剑境,槐夫人越听越是兴致勃勃,不断给李启倒茶,还送来各种好吃的小点心。  

“这套西洋乐器琴弦,就是所谓翩单锋剑境准备吗?”  

李启将翩单锋意境概念提出,随后念了一首辛弃疾的词形象描述。  

“照影溪梅,怅绝代、佳人独立。更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  

听着这首构架独特诗词,槐夫人手持点睛画笔,取出一部分雪水融入茶壶内煮泡:“还真是玲珑剔透的文风,不过应该不是你这个年纪,可以写得出来...”  

“背书而已。”  

“清可漱,泉长滴。高欲卧,云还湿。快晚风吹赠,满怀空碧。宝马嘶归红旆动,龙团试碾铜瓶泣。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  

眼神闪烁,槐夫人隐约摸到一丝门槛,她骤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