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千鹤道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灿灿的棺材显得很沉重,由几名官兵与几个小道士一起吃力的推着前行,车轮在地上留下两条深深的痕迹。  

棺材后面有几个官兵抬着轿子,轿子上坐着一个身穿大红袍的小孩子,看起来很是尊贵。  

侍卫与管事伴在轿子两侧前行。  

在屋里听到动静的四目道长与孟浩然他们出来查看。  

“四目师兄。”  

走在前面的清瘦道人笑着上前对四目道长行礼。  

“原来是千鹤师弟。”  

四目道长回了一礼。  

“千鹤师叔。”  

孟浩然与嘉乐行了个晚辈礼。  

嘉乐原本还想跟着师傅行一个平辈礼,但看到孟浩然的动作,连忙变换手势,所以并没有闹出什么笑话。  

“师侄。”  

千鹤道长看着孟浩然道:“孟师侄,你怎么会在四目师兄这里?”  

“四目师叔非要拉我过来玩几天。”孟浩然笑道。  

四目道长瞪了孟浩然一眼:“你这臭小子,以为我稀罕你啊,还说我非要拉你过来。”  

大家都笑了笑。  

一休大师走了出来,双手合十,作了个揖:“千鹤道长,阿弥陀佛。”  

“一休大师。”千鹤道长笑着回礼。  

“喂喂喂,停在这里干什么啊?”  

轿子旁的管事太监,娘兮兮的拿着一块紫色手帕,掐着兰花指,不满的指着千鹤道长叫道。  

“乌管事,我向师兄借点糯米。”千鹤道长回道。  

“糯米?”  

乌管事显得很迷茫,不知道借糯米干什么,队伍又不缺食物。  

“乌侍郎,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一下吧。”  

坐在轿子上的小孩子忽然开口道。  

“好的七十一阿哥。”  

乌管事一抖手帕,叫道:“大家都休息一下吧。”  

“嘉乐,去给你师叔拿下糯米。”  

嘉乐哦了一声转身回屋。  

孟浩然与四目道长和一休大师上前看着金棺。  

“呵呵,这鞑子现在只能龟缩于一隅,还搞得这么气派。”孟浩然摇摇头。  

“浩然,小点声,虽然鞑子现在快不行了,但怎么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四目道长低声提醒道。  

孟浩然点点头:“放心吧师叔,我没那么傻,只是这铜角金棺用墨斗网缠着…”  

说着,孟浩然运起观气之术,顿时就看到被镇压于棺内的尸气。  

“师弟,这里面?”四目道长没有名言。  

“没错,是僵尸。”千鹤道长点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烧了它呢?”四目道长疑惑。  

“哎。”  

千鹤道长一叹,摇摇头:“这个僵尸是边疆的皇族,不能烧的。”  

不能烧?  

孟浩然经过任老太爷的事情后对这三字有点敏感。  

又不能烧?  

心里顿时间有了不详的预感。  

“千鹤道长。”  

一休大师围着棺材转了一圈提议道:“你为什么不把帐篷给拆了,让它多吸收一点阳光,减少尸气呢?”  

千鹤道长眼神一亮,“大师说的对。”  

“你懂我不懂啊?”  

四目道长显得很不爽。  

“那你怎么不说呢?”一休大师回怼。  

四目道长哼了一声,他只是没想到这一块吗。  

“东,南,西,北,你们…”  

千鹤道长正要叫自己的徒弟们将帐篷拆掉,孟浩然忽然开口道:“千鹤师叔,我看,这帐篷还是不要拆为好。”  

“嗯?”  

千鹤道长不解道:“孟师侄,帐篷拆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四目道长与一休大师也一头雾水。  

明明拆了帐篷,阳光直射棺材,减少僵尸尸气,对千鹤道长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孟浩然要阻止呢?  

孟浩然解释道:“镇压僵尸最重要的是这侵泡了纯阳之血的墨斗网。而千鹤师叔你有所不知,此地天气变幻之快超乎想象,没有任何预兆就能下起雨来,我怕拆了帐篷,到时忽然下雨,雨水冲掉了墨斗网上的纯阳之血就麻烦了。”  

千鹤道长三人恍然大悟。  

一休大师念叨罪过:“浩然说的没错,我倒是忘了这天气诡变,罪过罪过,差点就好心办了坏事。”  

“哼哼,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没提议拆帐篷了?”  

四目道长得意的道:“我就是知道天气诡异,所以才没有提醒师弟。”  

一休大师瞥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  

“师叔,糯米。”  

嘉乐拿着一袋糯米跑了出来。  

千鹤道长接过糯米:“多谢。”  

“不用客气。”  

四目道长摇摇头:“师弟,希望这包糯米你用不上。”  

“哎哎哎,说完了没有?该启程了!”  

千鹤道长还没来得及回话,那边的乌管事就开始催促了。  

“好了,启程。”  

千鹤道长面向众人行了一礼:“师兄,大师,师侄,我这要继续赶路了,后会有期。”  

“师弟,保重。”  

“祝师叔一路顺风。”  

“阿弥托佛,千鹤道长保重。”  

看着队伍离去,孟浩然心里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虽然棺材里的尸气,给他的感觉只有跳尸的程度,以千鹤道长练气法二重的修为,加上众多法器足以应付,可,就是有一股说不清的感觉。  

可能是任老太爷的事情,对他造成了一些影响,总觉得这些不能烧的僵尸不会那么安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