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镇压和建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下传播着韩三省的恶名,罗杀和阎尊马上镇压,手段很到位,谁起乱就杀到灭族。  

但起到了反作用,更多人开始了造反,财团的支持和权海之人的鼓励,一切好像又要乱了起来。  

财团的人第一次感觉到这样的快感,权海的人更是差点要上天。  

阳光明媚,微风正好。  

虚空中,巨大的人影出现,千米的巨手抓向一座府邸,有一人爆发出吃(奶)的劲反抗,但没用。  

“死!”  

“儒家出山脉江子死亡。”  

又一道巨大的虚空巨影出现,他同样的抓向下空的府邸,这个人就是皇太极。  

文子儿差点被吓尿。  

“陛下,这是何意!”  

随后又是两道巨大的虚空人影出现,一人是尤子,一人是一名女子。  

“新明的皇帝太不讲究了,无声无息的降临此地捏死我儒家出山脉的副圣,这怕是不好吧!”  

“那又如何!”韩三省简单直接,懒得解释,就是如此。  

“新明大帝果然霸道。”  

“满清大帝,如果我没有记住,你和吾儒家是合作的对象,你抓我儒家文子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皇太极也懒得解释,很直接。  

“也罢,文子儿,还不觉醒,心魔终有时,你难道想死吗?”  

“当年的事(qíng)吾已经调查清楚,你女儿的死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她是自杀,速速醒来。”  

“文子儿像是了却了心事,瞬间逃出皇太极的手掌,由文字组成的文字…狱保护着自(shēn)。”  

“文子儿多谢朱朱。”  

“无碍!”  

韩三省道:“朕需要休息了,如果没有其他的事(qíng),先告辞了。”  

这名朱朱的女子(阴)阳怪气:“杀了我的副手就想走,你想的太简单了,今天你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哦,朕就站在这里,你来啊!  

“不要妄动!”尤子劝告朱朱,并且小声的交流着什么。  

“难道我们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吗?就算他有气运的加持又能怎样,今(rì)必须让他见血。”  

“文子儿急忙赶来,可以试一试,一击过后不敌马上撤退,吾等三人可以自保。”  

尤子觉的可以。  

皇太极一直闭着眼,不打算参合,默默的往后退去。  

“你今天必须付出代价!”朱朱看着韩三省,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的停顿。  

“吾以儒家朱朱圣人之令,借河山之力成河山(jìn)忌镇压魑魅魍魉,来。”  

“吾以儒家文子儿圣人之令,借字之力(jìn)忌镇压魑魅魍魉,罪来。”  

“吾以儒家尤子圣人之令,借天下(jìn)忌剑意,镇压魑魅魍魉,剑来。”  

瞬间,虚空中出现了一个字,这个字是罪,以字问罪,不愧是文子儿。  

朱朱借河山之力形成了压制法阵,压制着韩三省的行动。  

最后就是尤子的万剑归宗,借天下(jìn)忌剑意化为攻击手段,誓要打破韩三省的绝对防御。  

“朕是不败的。”  

“虚空无量金(shēn),八苦叹息象,攻心,破心,碎心,赦!”  

“借气运金龙,谱将军令!”  

“借气运金龙,铠甲来。”  

“不灭拳。”  

“轰隆隆!”  

“轰隆隆!”  

四周火光四起,儒家三位圣人的攻击被瓦解,韩三省最后的不灭拳把三人打的口吐鲜血。  

他们满脸无法置信的表(qíng)。  

韩三省道:“如果是守墓人来,朕或许会受伤,你们不行,一群垃圾而已。”  

“你…休的猖狂!”  

“皇太极,一起攻击,朱朱口不择言,居然直呼皇太极的名字。”  

“放肆!朕的名字岂是你可以直呼的,今(rì)必让你知道何为威严,一介女流也敢猖狂。”  

“气运吼,九州动。”  

这不是狮子吼,而是气运金龙的怒吼声,音波席卷,朱朱再次受伤。  

“就凭你,也敢直呼朕的真名,不知天高地厚,下不为例。”  

朕就不看你们的笑话了,谁不服,可以来新明找朕,我很欢迎,也很期待。  

韩三省走后,儒家三圣舍着脸皮跟着皇太极来到了宫里,可谓是上一秒还打生打死,下一秒就是嬉皮笑脸。  

“文子儿,朕问你,为何朕的国土上也爆发了反抗,你能告诉朕吗?”  

回禀陛下,此事我并不知(qíng),这一切都是江子的安排,如果得罪了陛下,我代表他向您道歉。  

“也罢!”皇太极没有深究,继续说道:“现在新明也是四处都是反抗军,我发现韩三省并没有下令,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qíng),你们觉得呢?”  

“吾等并不知。”  

“朕需要即刻闭关,一切行动听从多尔衮的命令,退下吧!”  

回到南京城的韩三省也是进入了闭关,这样的(cāo)作让所有人都迷惑了。  

现在新明到处都是反抗军,陛下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这样的行为让财团和权海的人更加放肆,不论是满清还是新明,四处都是战火。  

尤其是满清,儒家三个圣人明着暗着调起战火,而多尔衮又看不出来,这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罗杀和阎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下达着命令,二人第一次尝到做皇帝的苦(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