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情报泄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韩三省深呼吸一口气,认真的打量着愧顺,眼神如光,郑重无比。  

朕知道你和阎尊很早就认识,也听他说过你的故事,朕绝对的相信你,金戈铁马就在眼前,杀出你的威风,让敌人知其名都会害怕与你为敌。  

“臣绝对不会让满清的大军接近南京城半步,这是我的承诺,就算站到只有一名士兵,臣也不会投降。”  

朕信你。  

所有人,马上准备,等候朕的命令行事,探子时刻注意皇太极的行动,发现他前往南京城,立刻通知朕。  

“是,臣等告退。”  

走出府衙外的几人万分激动,交头接耳着:“这次的战争会很大,会非常大,满清绝对会不死不休,我现在都无法了控制住激动的(shēn)躯,我很期待啊!”  

我等也很期待,让我们开始创造传奇吧!跟随陛下的脚步行动,这片天下最终都将属于新明。  

“平头,你亲自去转告黄帅和陶央,让他们务必做好准备,这次满清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防止南明和满清的疯狂攻击,其他势力不敢参合。”  

“平头去也!”  

这场战争在悄无声息中布局,虽然韩三山已经严令(jìn)止千万不要让满清发现意图。  

但满清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qíng)报以极快的速度传到皇太极的耳中,天下再次进入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期。  

“好一个新明皇帝,既然你想玩,朕就陪你玩一次,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传令,即刻让孔有德,庚仲明,尚可嘉,孟乔芳,李永芳马上来见朕。”  

“遵旨!”  

片刻功夫后,几人前来,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看到皇太极满脸的怒火和杀气腾腾的样子。  

“众(ài)卿,即刻领兵八十万全面进攻新明朝,这次朕就让新明的皇帝知道什么才是底蕴。”  

“孔有望带领十五万支援南京城,庚仲明带领十五万即刻赶往南明,告诉南明永历,务必合作同时攻击。”  

尚可嘉带领十五兵支援南京城,务必杀的新明弃甲判逃,血流成河。  

其他将军攻击新明的其他城池,同时攻击,朕倒是想看看这个新明皇帝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臣等领旨。”  

“传令多尔衮,他带领着朕的亲卫军都无法打败鞑靼吗?给他十五天时间,务必斩杀鞑靼重要将领,否则提头来见。”  

一名太监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新明的皇帝也派去了他亲自执掌的龙象军去了鞑靼啊!”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朕这个消息,你们好大的胆子,如此重要(qíng)报既然敢不告诉朕,你们想反朕吗?  

老奴不敢,臣罪该万死。  

“行了!”皇太极怒喝:“告诉多尔衮,悄悄的后退,支援南京城,让其他的将军拖住鞑靼就可。”  

“老奴这就去。”  

此时的皇太极可谓是气到浑(shēn)都在颤抖,他没有想到韩三省趁着攻打鞑靼的时候突然发下了如此多的城池。  

本来他打算忍一段时间,等彻底的解决了鞑靼再来收拾新明,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韩三省也派了大军前往鞑靼支援。  

这分明就是打算了一切,就是要趁火打劫,就是要趁着敌人忙的转圈的地方狠狠的插上一刀。  

他气到浑(shēn)都散发着杀气,宫女不敢接近,浑(shēn)都在哆嗦,跪拜在地喊着饶命。  

皇太极打量了一眼宫女:“都滚吧!朕看着都碍眼,一群废物,如此杀气吓成这样,看到敌人是不是马上就要投降。”  

这条信息没有瞒住任何人,南明接到信息,胆子冷气,满朝文武倒吸冷气,第一次觉得韩三省真的成了气候。  

满朝文武商量着计策,永历无可奈何,他虽是皇帝,但没有话语权,傀儡一个罢了。  

“陛下,臣接到皇太极的亲笔信,信中告知吾等务必合作一起攻打新明,陛下的意思呢?”  

“朕并不打算参与他们之间的事(qíng),无论谁胜了,我们的后果都不会好受,况且新明并没有攻击我们。”  

“老臣谢谢陛下同意和满清的合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永历无可奈何!  

随后满朝文武商量着计谋,全然忘记了还有一个皇帝坐在上方,这些人彻底的藐视了他。  

龙城,黄帅看着平头的突然降临,他是有些惊讶的,说不惊讶那是假的,毕竟这么大的兽第一次见到。  

“陛下旨意,黄将军接旨。”  

“臣接旨!”  

“陛下让我告知黄将军,务必小心满清的突然攻击,做好一切准备,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战。”  

“臣领旨。”黄帅深呼吸一口气:“我就不多伺候你了,我需要马上合意军(qíng),多多见谅。”  

平头道:“无碍,我还需要赶往陶央哪里,你务必准备好作战的准备,满清这次可能会彻底的疯狂。”  

“告诉陛下,臣这一生不弱于任何人,但求一败,但让我败的敌人还没有出生。”  

“告辞!”  

平头急忙的离去,又是几个小时,他来到陶央执掌的城池,刚子出现,士兵就发现了。  

可能是士兵们早就习惯了平头,所以没有丝毫的惊讶,反而还打着招呼。  

“你们好,伟大的平头又来了,这次是来传陛下的旨意,马上让陶央出来,紧急军(qíng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