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天下震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座芜湖城就这样被攻打了下来,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战争可以如此迅速的结束。  

天下人震惊,他们没有想到韩三省居然敢在这个时候攻打满清的领土,他们无法置信。  

他们甚至怀疑韩三省到底从哪里来了底气敢这样行事,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作死吗?  

所有的势力都被震惊到了,他们深思,他们认真的衡量着如果芜湖是他们防御可以撑多长时间。  

最后他们不得不叹气,因为无论是谁防御此城,最后的下场都是如此。  

天下人第一次听到无差别覆盖饱和式攻击,他们讨论着这种攻击方式,全然忘记了这也是一种屠城的方式。  

只有那些势力最高统帅才明白无差别覆盖饱和式攻击到底是怎样的战争布阵。  

没有人愿意说出来这也是一种屠城的方式,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说出来了,韩三省也会在乎,哪怕狡辩都不会。  

这些人无奈,因为他们第一次发现这个新明的皇帝居然如此让人恐惧,不声不响就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满清皇太极接到(qíng)报时,爆跳如雷,大骂满朝文武全是废物,为什么没有提前发现敌人的踪迹。  

他气愤到当朝摔打桌椅,吓的满朝文武官员都不敢说话,每一个都颤抖着。  

龙椅上的皇太极脸色(阴)沉,低声说道:“好一个无差别覆盖饱和式攻击,世人都说吾残忍,但你们没有想到新明大帝比朕还残忍吧!”  

随后他下令派军即刻前往南京城,因为芜湖距离此城非常近,他担心韩三省又会攻击此座城池。  

而后他下达了死命令,务必三个月剿灭鞑靼军,完不成军令的人提头来见。  

多尔衮被派往鞑靼方向,皇太极亲自执掌的军队更是亲自参与了围剿,可见他的急迫。  

南明永历看着(qíng)报不知说些什么好,满朝的文武大臣也不嚷嚷着要攻打新明了。  

其中李定国脸色最为(阴)沉,因为新明越是强大,他永远也不能替义父报仇。  

但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南明此刻所有人只想老实的猥琐发育,至于什么争霸天下,让别人去吧。  

鞑靼军同样接到了(qíng)报,首领马上派人送(qíng)报到韩三省的手中,因为他知道,合作的时候到了。  

走在芜湖城的韩三省看着满街躺着的尸体,他没有丝毫的慈悲,踏着尸体欣赏着美景。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残忍,但他绝对的史上最淡定的人,死人群里看着风景,这样的人不多见。  

太阳渐渐落下,月光撒向大地,这座城如同披上了血衣,到处都是尸体和鲜红的血液,腥臭的气味飘(荡)四方。  

官府中,韩三省看着熊人急忙的跑来,满头的大汗,全(shēn)都是泥土,他有些疑惑。  

“何事?”  

“报告陛下,鞑靼军送来军事(qíng)报,请陛下过目。”  

“据(qíng)报显示,满清皇太极派出了他亲自执掌的军队出发了鞑靼势力,目前不知真假。”  

这个鞑靼首领想和我军合作共同剿灭满清,虽然他们很弱,但合作还是可以的,起码可以牵制住满清的步伐。  

传令阎尊,让他带着龙象军即刻出发鞑靼地带,能不能成功的拖住满清,就看他们了。  

告诉愧顺,让他即刻赶回朝内,不得有误,违抗命令者,格杀勿论。  

“臣领旨,据探子汇报,倭寇最近出现在南明势力范围,还有另一股海上力量也突然的出现在南明。”  

那群人有些不同于我们的黑头发,很是怪异,但他们的船只很大,火炮攻击也很猛烈。  

“不知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这个时期西方都被这两个国家控制,除了他们不可能有别人。”  

“罗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他们自己的领土很忙不过来,何况是往外扩张呢!”  

韩三省有些急切,他没有想到西方人这么快就出现了,以他对历史的理解,不可能这么快。  

但一切都改变了轨迹,这也是无可奈何了事(qíng),更何况他也严重的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传令苍军可以接触那些怪异的人,从中学习他们了火炮制造知识,但不能让他们随意放肆,律法中写的任何人都不能触犯,否则只有死亡。  

“臣领旨,陛下安康。”  

“臣告退。”  

随着熊人的离开,韩三省闭目思考着如何对付强大的西方,这个时候他们的火器水平非常强大,明朝严重的落后了。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苍军的(shēn)上了,千万不要让朕失望,你要的我都给你了,我要的你也要给朕。”  

建昌收到命令的阎尊有些震惊,但他选择执行命令,马上命令全军准备随时出发。  

不过熊人的一句话让他(rè)血沸腾:“你知道陛下为什么让龙象军去鞑靼势力范围吗?”  

阎尊不解:“为什么?”  

“因为皇太极的亲军也去了鞑靼,这是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希望你把握住这次机会。”  

多谢熊将军,来(rì)必将厚报。  

熊人笑着离开了。  

三小时后,愧顺前来接管此城,当他看着龙象军阎尊大声的说着此次出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时候是激动的。  

“这个阎鬼子现在居然都执掌龙象了,罗杀去了哪里?真的有意思了。”  

“阎鬼子,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