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点兵择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先回去执掌千士军,记得多方寻找大智慧之人,朕会考虑粮食和各军的训练事宜。  

“是!臣告退!”  

杜鱼离开后,韩三省眉头紧皱,毕竟目前的时期粮食确实比金子贵,普天之下就是因为民众吃不饱才造反,现在去哪里搞到粮食啊!  

这是难为人啊!  

但事情还是需要做,只因他是大明朝的大帝,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必须要办到,否则如何服众。  

走出府邸,韩三省直奔陶央大军,一路上心事重重,就连自身散发的杀气都没有察觉到。  

来到陶央军处,韩三省呲牙咧嘴,他觉得陶央真的太恶了,他居然用人头搭建了一方人头山。  

这简直太吓人,谁会喜欢这样的环境,大半夜出来方便还不被吓死啊!  

如果只是人头山还可以理解,可是军中居然用人骨搭建了一个高台,这个高台居然是用来吃饭的地方。  

“卧槽!简直是恶到无言以对啊!”  

眼不见为净,韩三省直奔军帐,也没有人敢拦截他,毕竟所有士兵都认识眼前的男人就是大明朝一代大帝。  

来到帐篷只见陶央正在研究沙盘,他的神色非常认真,如果不是一旁的士兵大声跪拜韩三省,他都不知道走人走进来了。  

“陛下!请看,从吉安到绍兴一带都是我朝势力范围,绍兴前方就是满清势力范围,而后方的吉安就是南明势力范围,我朝被夹在中间,这绝对非好势。”  

韩三省打量着沙盘,他来此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准备攻打满清的控制范围,现在他觉得来对了。  

朕这次前来就是为了此件事情,既然你已经沙盘推演,尔认为目前应该收复那方地势比较合理。  

陶央再次的认真的打量着沙盘,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他指着沙盘上的一处地势自信傲然,独领风骚。  

臣认为我朝从吉安方向直接攻打九江`南昌地带,这两处地带符合我朝目前的军事力量。  

打量着沙盘上的两处地带,韩三省觉得此两处地带非常符合目前所有面对的困境。  

此两处地带乃是满清的控制范围,距离京城还有着非常远的行程,皇太极绝对没有能力马上支援。  

九江地带临近通山地界,无论是继续攻打武昌还是暂时休整,此地都是最绝佳地带。  

南明势力可能会趁此搅乱,但无需太过担心,只因南明势力只是一群文人执掌朝政。  

一群烂泥而已!  

“即刻点兵,朕同意出兵九江,这次出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朕会亲自挂帅。”  

陶央激动坏了,他没有担心韩三省的安危,他觉得这个世间能让大明大帝受伤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随后韩三省吩咐士兵喊来黄帅和杜鱼,他简单的告诉二人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  

他言辞郑重的告知黄帅守护好后方的安稳,无论任何势力敢前来攻打杀无赦,绝不留情。  

他告知杜鱼自己挂帅期间全权执掌新明朝一切事物,任何人不得有异议。  

韩三省根本不担心会有人抢夺他的位置,他无需担心,因为最初江阴城结识的白泥第一个不答应。  

农夫更是绝对不会答应,他曾经许诺过誓言,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将军,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窦西施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好说话的女子,从她的攻击就可以看出一二。  

此三人都是绝对的拥护者,任何人的劝说都不能此三人起到丝毫反叛的心理,不但不会起到作用,反而会被杀。  

黄帅更是不可能背叛,只因这个世间能容下他杀气的人只有韩三省,而他也只认可一人。  

杀气第一的黄帅拥护,杀气第二的白泥拥护,勇猛无敌的农夫拥护,狠辣至极的窦西施拥护,还有谁胆敢有反叛的心思。  

纯属找屎吃。  

韩三省有绝对的信心执掌所有人,他不怕更不曾有过担心,这是来自自身绝对的武力威慑。  

他知道,一旦自己的不灭经修行到第六层次,这个世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他想让谁死,此人就得必须死,这就是不灭经所带来的绝对言出法随。  

不灭经给他带来的绝对的威慑,人间六根象给其带来的脏心之力,兵家限象更是禁忌之象。  

而他最近刚刚有些眉头的人族八苦之相力也在参悟中,他当然不担心任何人的反叛了。  

杜鱼表示服从一切指挥,他觉得这只是早晚的事情,他更是认为眼前的明朝大帝不亲自出征都不正常。  

黄帅有一些异议,他认为这次的出兵应该让他的九月八军先行出击,他认为陶央的人头杯军没有威慑力。  

为此韩三省解释了其中的原委,只所以是陶央的人头杯军,一切只因为这是陶央提出的意见。  

点兵回来的陶央瞪着大眼睛怒看着黄帅,如果不是韩三省在场,此地肯定已经打起来了。  

这是公然的抢夺出兵权,这相当于夺妻之狠,必须给予死亡的惩罚。  

“出兵多少?”韩三省威严加身,他不论其他,开门见山,他也不想看见因为谁优先出兵而彼此产生隔阂。  

他就是这样的大帝,大势加身,气运金龙腾云驾雾,借四方大势警告陶央和黄帅不要造次。  

陶央铁憨憨的摸着头:“此次点兵一万六千士兵,都是可以横扫千军的存在,绝对的无上恶兵。”  

如此甚好,即刻出发,不得耽误。尔等守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