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攻占大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冯乔把希望放在睢圆县,苦苦等待好消息。  

城内物资、百姓有秩序地撤离。  

也许计划能够成功,也许很快撤走的是华国军队,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在城内拼尽力量。  

可惜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惊喜,抱着最大希望等到的消息,却是宁泽返回战场。  

当始皇帝战法、神医战法再度出现,华国军队又恢复之前那种可怕战力时,便知道计策完全失败,没能将宁泽留在睢圆县。  

“军师,天意如此!”这个节骨眼上,杨昭对他说道,“我等已经全力谋划,最终不是败在策略。就算再不甘心,也无力改变!”  

“天意?”冯乔有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天下进入乱世,何必指派像他这样的人物终结一切?在他面前,我们算什么?”  

“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杨昭劝道,“军师速速撤离大靖,赶快回到陛下身边。末将留在此处,倾尽全力阻挡宁泽。”  

“你我联手尚且挡不住他…”冯乔有些灰心。  

“至少为军师争取逃离此处的时间,末将还是做得到的!”杨昭催促,“请军师速速返回羌阳,在宁泽杀过去之前,为陛下谋划出路!”  

“大势已定,还有什么出路?面对这样的敌人,有什么办法扭扭转大局?”  

“世事无常!天意不会永远倾向一方。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华国因宁泽而兴,他日未必不会衰亡。只要保住陛下血脉,定有扭转之机!”杨昭说道,“正如军师之前所说,赶紧安排后路,或将陛下送往蛮地,或将陛下送到海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听到这番话,冯乔稍微清醒:“你说得对!天意变幻无常,朝代更替分分合合,并无定数。只是将军留守此地,恐怕…”  

“事已至此,军师切莫犹豫!”叶昭认真说道,“陛下需要你,南成不能在此断根!还有,国师与玄机先生未必可信,越是危机时刻,越要警惕!”  

“将军与我想法一致,”冯乔点头,“我也对那二人心中存疑,不敢尽信。总觉得有诈!”  

“军师速走!”  

“既如此,将军保重!”冯乔也算果断,知道没得选择,便召集本部兵马直奔西门,留杨昭死守城池。  

宁泽从睢圆县返回,直接进入战场协助攻城。通过虚拟地图得知对方大队兵马前往西门,看来准备放弃大靖郡,让主力部队撤离。  

还在城门坚守,只会作战的是杨昭,说明带兵撤走的定是冯乔。  

他却没有下令追击,反而加强攻城力度。  

冯乔是马健的首席军师,伪成谋臣之首。只是眼下无力回天,就算让他撤回羌阳,也没办法改变局势。  

冯乔撤退,会让伪成朝廷更为恐慌,更加感受到与华国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让对方士气降到谷底。而大靖郡一旦被攻占,辛铁山那边也不同继续潜伏,可以让他们暗中协助夺下宝台郡,最终将马健围困羌阳城内。到那时候,伪成就真的回天无力!  

杨昭见华国军队攻势越来越强,知道对方掌握局势,尤其了解冯乔已经带兵撤离,准备一口气夺下城池。  

虽说结果已经定下,他还是带领部下奋力作战,死守城门,拼命拖延时间。  

这场仗相当惨烈,当然是相对杨昭这边而言。  

面对华国无比疯狂的攻势,城门最终被攻破,杨昭身边兵将拼命死战,所剩无几。  

华国军队冲入城池那一瞬间,杨昭企图自刎殉国,不料被人拦下,原来是裴济射箭击落他的佩剑,华国士兵一拥而上将其擒获。  

华国兵马顺利掌控大靖郡城,抵抗力度并不大。  

很正常,大靖郡百姓早就撤走,冯乔带着大部队提前离开,留守此处的只有杨昭和他部下。这里几乎是一座空城,哪来的抵抗?  

城内资源所剩无几,能搬的都搬走了。  

这种情况下,要占据一个空城自然不费力气。  

这些都在宁泽预料之中,并不意外。  

留个空城也没什么,至少抓住杨昭,也算很大收获。  

这位安东将军杨昭可是智力98点的存在,比冯乔还高一点。当然,除智力外,冯乔整体属性要比杨昭稍微高一点点。冯乔有宝物智力加成,智力能够达到105,杨昭没有宝物,相对之下又落了下乘。  

当宁泽带领文武官员在官署大堂落座,杨昭被押过来,看清楚他的属性后,便想将此人收入囊中。  

不过杨昭的忠诚度太高,足足95点,以宁泽的仁德想要说服他投降,可能性太低。  

话说杨昭被五花大绑押到这里,连正眼都不看宁泽。  

“杨将军,”宁泽并不生气,反而亲自起身上前将他绳索解开,“以你之才何必效力伪成?不如投靠华国,顺应大势!”  

“忠臣不事二主!”杨昭仰头答道,“要杀要剐,无需多言!”  

意料中的回答,宁泽也不指望对方当场投降:“如今伪成气数已尽,马健自身难保。孤不日便会踏平羌阳。将军何必如此?”  

杨昭干脆闭上眼睛,一声不吭。  

虽然手脚获得自由,他不会傻到以为自己可以杀死宁泽,就对站在面前看起来毫无防备的目标动手。  

宁泽连天下第一武将唐牛都能轻易撂倒,加上一身法力,就算再强的武将未必偷袭成功,自己虽是武将官职,其实武力有限,严格算起来还是谋臣。  

即便真要动手,恐怕不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